浅析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功能

2018-01-24 06:20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16期
关键词:医药云南省中医药

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高校博物馆在我国博物馆的组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大体上可分为人文科学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和综合博物馆三大类型。在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中,医药博物馆和地质博物馆所占比例最大[1]。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中医药博物馆是展示、宣传、弘扬中医药文化、中医药知识的重要场所。中医药博物馆的建立,为更多人了解中医药的发展历史提供了一个直观可感的平台,对弘扬我国中医药知识,中医药文化有着积极而深远的重要意义。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于2011年建成,是目前云南省唯一的省级传统医药博物馆。博物馆以云南地产中药资源和民族药为特色,展示云南中医药与民族医药的悠久历史,反映中医药、民族医药从形成发展到继承创新的轨迹,是博文精深的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文化的缩影。

1 作为本科教学的第二课堂,生动形象的展示了教学内容

博物馆始终是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以《传统中药饮片标本展厅》为例,展厅始建于1972年,所成列的药材均为日常所见,展示内容为本科教学中两本教材《中药学》和《中药鉴定学》。中间的圆台药材的设计展示是根据本科教材《中药学》按照药材的性味归经、主治功能来呈现,四周的布展是根据《中药鉴定学》按照药物的用药部位展示:根茎类、花类、动物类、矿物类等。展厅内容丰富了学生的课程资源,摆脱了传统单纯书本教学的枯燥、抽象等缺陷,为学生们呈现出更加生动、形象、丰富的教学内容。也有利于博物馆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2 作为支撑平台促进了高校教学、科研的发展

目前公认的博物馆具有教育、收藏、研究三大功能。我校博物馆对中医药、民族医药文物文献资料进行收藏、研究,博物馆现已经成为高校开展中医药、民族医药科研工作的重要平台,促进传统医药的继承和发展。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孕育出不同宗教文明的医药文化知识,博物馆在民族医药文化知识保护传承发展与研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目前我校以博物馆为依托建设有云南省民族医药保护与产业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现已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医药文献、文物和民族药标本最丰富的博物馆。以云南民族药材标准展厅为例,展示了云南省境内少数民族习用近400种药材,其中部分完成了云南中药材标准(彝药卷和傣药卷)的制定,首开国内民族药标准制订先河,为云南省的医院临床用药、制药工业、新药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为云药和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博物馆平台推动了云南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医学、傣医学、傣药学、彝药学、中医文化学”等重点学科建设,编写出版我国首套傣医学规划教材,开设了傣医学专业并招生,形成从中专、大专、到本科、硕士、博士的多层次的民族医药人才培养体系。

3 作为滇南学术思想继承传承基地

《滇南本草》是我国现存较早、最完整的一部地方性本草著作,也是中药和民族药相结合的本草专著,早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40多年。全书共三卷载药500多种,许多药物都是《本草纲目》未载之药,对我国中医药学的完善做出很大的贡献,尤其对云南本土医药研究具有宝贵价值,如灯盏花,首载于本书,为云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研究云南地区药物的重要历史资料。《滇南本草》展厅是介绍以兰茂先生行医用药为主题的一个文化馆,本馆展示了兰茂先生的生平、遗迹和《滇南本草》的文献版本及其所收载500多种药材标本,展现了其在中医药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是最具地方中医药特色的专题展馆。

为推进云南省地方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我校积极推动了兰茂的学术交流,每年开展兰茂学术论坛,设立兰茂班,传承兰茂学术思想。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校“崇德和合 博学敦行”的办学理念。

4 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教育基地

素质教育是博物馆教育职能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中医药博物馆作为素质教育基地,可以在专业素质、医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身心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以及中医药科普及教育等方面发挥自身职能[2]。从东汉末年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治学理念,到唐代孙思邈“大医习业”、“大医精诚”的医德思想,历代医家博学济世、无私奉献、贵义贱利的崇高品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对“医乃仁术”有更深刻的理解[3]。建校之初,四大名医任教,他们严谨治学,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自成一派,海内知名。古代医家人物与事迹耳濡目染,使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学习到他们身上优良的医德医风。不但稳定学生学中医、爱中医的专业思想,也培养学生热爱中医药事业的理想信念,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使命感。

5 作为科普教育普及弘扬传统医药药文化知识的场所

承载着中医药文化精神与历史积淀的中医药博物馆,一味专业性的讲解往往会让人感觉到枯燥无味,因此改变灌输式的知识传授模式,引导参观者有效的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与影响,这对中医药文化与中医药知识的普及起着至关决定作用。博物馆现为云南省科普基地和云南省、全国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每年举办如兰茂杯博物馆讲解员大赛、民族特色诊疗养生文化节活动、“情系傣医药-欢乐泼水节”、“上山下乡讲健康 名医教授走边疆”等科普宣传活动;同时还带领傣医班学生到野外识药认药。博物馆建成至今,科普活动常年不断,已成为弘扬云南传统医药文化的窗口以及中医药的平台和窗口。

6 作为对外交流的窗口相互学习、不断促进

哥得曾经说过“民族性就是世界性,越是民族性强的作品,越能走向世界”。民族医药是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最具特色的展示。馆藏有中药标本2000余中,民族药标本1000余中,中医药、民族医药古籍文献60余部,文物实物200余件。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为博物馆的展示提供极好的素材,作为展示云南传统医药文化的名片,自2010年建成开馆以来,接待了来自国内外的各级领导、专家、学者、社会大众数万人,他们在了解中医药民族医药文化的同时,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交流。博物馆现以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博物馆教育是以实物组成的陈列及其他辅助形式对观众进行的直观教育,博物馆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其他社会教育形成了国家教育的大体系[4]。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自建成开馆以来,不仅长期服务于校内外师生教学及科研,还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作为开展学术研究、进行文化育人的公众平台及一方地域文化的传播者,在今后的发展中,凸显云南传统医药文化特色,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展示传统医药历史与文化,建立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提升博物馆教育内涵,提高博物馆的教育效果,使博物馆成为推动中医药民族医药知识科学普及的公共服务体系,最大限度的发挥中医药博物馆的教育和文化传播功能,真正做到博物馆为教育服务,为社会服务。

猜你喜欢
医药云南省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传统医药类非遗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