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展现状探讨

2018-01-24 12:55,韩
天津农林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灌溉面积灌溉工程农田水利

赵 盼 ,韩 磊

(1.天津市海河管理处,天津 300141;2.天津市水务局农田水利处,天津 300074)

为贯彻落实中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2016年,水利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的实施意见》(水农[2016]239号),明确自2016年始,今后每5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3.33 万 hm2。结合天津市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现状,通过整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项目等,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力争早日完成天津市2.67 万 hm2高效节水灌溉建设的总任务。

1 天津市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现状

1.1 农田水利现状

1.1.1 农田水利工程现状 天津市共有灌溉功能的中型水库11座,小型水库14座,农业灌溉机井22 544眼,固定排灌站1 531座,农村国有扬水站287座,设计流量3 110.36 m3·s-1;机组1 398台,装机功率253 965 kW,控制排涝面积9 777.64 km2,其中农田面积7 084.04 km2;天津市农村骨干河道农用桥、涵、闸建筑物13 518座,其中重损建筑物4 386座,已完成重损建筑物维修改造1 597座,占重损建筑物36.4%。农村骨干河道385条,总长度3 763.5 km,已治理长度2 381.4 km,占农村骨干河道总长63.3%。

1.1.2 灌区现状 天津市灌溉面积32.17 万 hm2,其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1.06 万 hm2,占耕地面积(43.73 万 hm2)的71%。天津市中型以上灌区80处,其中大型灌区1处,灌溉面积2.79 万hm2;中型灌区79处,灌溉面积16.37 万 hm2,其中0.33 万 hm2以上重点中型灌区12处,灌溉面积5.57 万 hm2;0.067 万 hm2以上一般中型灌区67处,灌溉面积10.8 万 hm2。

1.1.3 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主体现状 2013年完成天津市农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天津市建立乡镇水利站155个,在编792人,组建镇农民用水协会总会118个,村分会3 148个,选聘管水员3 583人,初步搭建起乡镇水利站、农民用水协会、村级管水员三级农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1.2 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天津市农田节水工程建设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变分散建设向规模建设转变。通过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农业综合开发等建设渠道,全面推进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新建节水灌溉面积6.38 万 hm2,改善节水灌溉面积2.01 万 hm2,累计投资168 586 万元。其中,通过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建设,实施了六批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蓟州、武清区实施两批,静海、宁河、宝坻区各实施一批,农业综合开发在涉农8个区分年度实施,建设内容主要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截止2017年底,天津市节水灌溉面积累计达到23.54 万 hm2,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90万 hm2(管灌 17.16 万 hm2,喷灌 0.449 万 hm2,微灌0.287 万 hm2),防渗渠道5.65 万 hm2,节水灌溉面积占全市总灌溉面积的73.19%,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全市总灌溉面积的55.64%,占全市节水灌溉面积的76.02%。全市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02。

2 天津市高效节水灌溉面临的形势

2.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1.1 是解决农业灌溉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 天津市属资源型严重缺水城市,多年平均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60 m3,加上入境和外调水资源量也仅370 m3,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4。农业是用水大户,占全市总用水量的50%左右,农业灌溉供水量10~11 亿 m3,尚有5~8 亿 m3的缺口。解决农业灌溉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就是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2.1.2 是破解现代农业发展制约的有效措施 天津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历史欠账一时难以弥补,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保证率,能有效破解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短板。

2.1.3 促进农村环境协调发展 过去几十年,我国灌溉方式与水资源短缺的形势不协调,农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不协调,大水漫灌,浪费严重,农村河道干涸,污染严重,深层地下水大面积超采,造成地面沉降。据调查,天津市局部地区最大沉降量达到3.0 m,沿海地区海水入侵,造成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改变农村生态恶性循环的根本途径是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减少地下水开采量,逐步改善生态环境。

2.1.4 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发展转变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实现三网同步,即灌溉管网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化,为实现科学灌溉、精细灌溉提供保障,为调整灌溉管理方式提供技术手段。

2.2 工程建设具备的有利条件

目前,高效节水灌溉工作已上升到国家层面,有利地推动了高效节水灌溉的建设。天津市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多渠道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十二五”时期,天津市水利部门节水灌溉建设累计投资近17 亿 元。近几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作成绩显著,大中型灌区及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扎实推进,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有序开展,管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天津市已广泛应用,灌溉自动化计量控制管理技术处于示范推广阶段,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采用的技术较为成熟,在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和运行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3 高效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

3.1 工程占有率低,灌溉水的利用系数有待提高

天津市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0.71 万 hm2,占有效灌溉面积的 64.37%,占有率偏低,且早期建设的节水灌溉工程标准较低,加之维护不力,灌溉保障能力不高。土渠输水、大水漫灌普遍存在,导致灌溉水的利用系数仅为0.678。

3.2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老化失修严重

部分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标准不高,仅有一级输水管道,单位面积管道占有率低,达不到技术规范要求。部分灌溉泵站、机井和田间节水工程年久失修,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3.3 管理机制不健全,灌溉用水管理水平落后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和管理主体不明确,“责、权、利”不清,重建轻管。乡镇水利站、农民用水者协会、专业化水管组织不健全,职能不明确、队伍老化、技术力量薄弱,大部分农民用水者协会未真正发挥作用。缺乏市场化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和完善的工程管护制度,灌溉用水采用IC卡信息化用水管理计量偏低,农业用水价格改革还处于试点阶段。

3.4 工程设计技术力量薄弱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一些具备资质的设计单位对节水灌溉技术涉及少,专业设计人员缺乏,设计成果无法满足用户需求;还有一些设计人员对节水灌溉的设备、管材、和管件缺少了解,设备选型不能满足工程需要。

4 对策建议

为保障天津市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顺利推进,确保工程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应在组织领导、资金投入、技术支撑、制度建设等方面建立相应的保障措施。

4.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作机制

加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水务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农委、市国土局、项目区政府单位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组织推动、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建立协作机制,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4.2 加大统筹力度,落实建设资金

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和市财政的资金支持,用足用好土地出让收益10%用于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设备和产品购置补贴等政策。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规划依托、农民积极参与”的建设机制,积极探索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等多种方式,调动受益群众的积极性。

4.3 落实管护机制,保障长效运行

坚持建管并重,大力推行“先建机制、后建工程”模式,在建设工程的同时,明确工程运行管理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完善管理措施。通过加快灌溉试验、维修服务、技术咨询等技术队伍建设,做好技术服务、设备维修、培训推广等工作,全面提升基层水利管理和服务能力。加快落实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补助等政策,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施的良性运行创造有利条件,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

4.4 加强培训宣传,完善技术支撑

加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施工、管理、灌溉制度的技术培训,培育技术骨干,提高农民掌握运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能力,逐步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和方针政策,及时报道工程建设动态、经验做法和显著成效,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猜你喜欢
灌溉面积灌溉工程农田水利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灵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历程
◆我国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67亿亩
新时期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研究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中国再添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促现代农业高效发展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红寺堡扬水工程大泵改造后灌区用水分析
专家解读《农田水利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