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促进程序性死亡配体1在胃癌中的表达

2018-01-24 16:29曹龙磊龚治林周启昌郗昌磊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17期
关键词:共培养细胞系缓冲液

曹龙磊 龚治林 于 杰 周启昌 叶 辉 郗昌磊

(长江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荆州市中心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湖北 荆州 434020)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可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疾病,并且与胃癌发生有密切关系,Hp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1类致癌因子。目前对Hp导致肿瘤的发生机制涉及多方面因素,具体机制仍然不明确。B7家族分子是一类在免疫反应中重要的免疫分子。其中B7-H1是B7家族中发现的第三个家族成员,又称其为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1〕,在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证实B7-H1可以同T细胞表面的PD-1受体结合,从而抑制T细胞的增殖及促进其凋亡,抑制其功能,减少效应细胞因子的分泌〔2〕。B7-H1的表达是介导肿瘤细胞免疫逃避的重要机制之一,其在肿瘤细胞表面高度表达,从而抑制T细胞功能,逃避免疫监视,促进肿瘤的复发和转移〔3〕。目前,关于免疫环境和Hp感染的相互关系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索Hp是否能够引起B7-H1分子在胃黏膜细胞中表达的变化及其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胃黏膜活检标本取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长江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胃黏膜标本包括表面及深层的胃黏膜组织。22例标本中Hp检测阳性和阴性各半。胃癌细胞系AGS购于上海中科院细胞库。RPMI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均购于Gibco公司。引物购买于南京金斯瑞公司。TRizol试剂、qRT-PCR试剂盒、逆转录试剂盒均由TAKARA提供。SS1Hp菌株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普外科实验室赠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胃癌细胞系的培养及共培体系 人胃癌细胞系AGS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当中。比浊法测定Hp数量,将Hp数/细胞数(1∶50)共培养于6孔板之中。

1.3RNA的提取 按TRizol试剂说明书步骤进行RNA的提取,用不含RNA酶无菌水对总RNA进行溶解,使用分光光度计在260 nm和280 nm下测定吸光度值,计算RNA浓度。

1.4PCR步骤 对细胞中PD-L1表达进行检测。使用GAPDH作为参照,正向引物: 5′-AAAGGTACCTAGAAGTTCAGCGCGGGATA-3′;反向引物: 5′-AAAGGATCCCAGCGAGCTAGCCAGAGATA-3。用上述步骤中1 μg总RNA同PD-L1正反引物各2 μl,5×Primer Script®缓冲液4 μl,Primer Script®RT酶混合物Ⅰ 1 μl,双蒸水补至20 μl体系。按下列条件反应:37℃15 min,95℃15 s。反应得到的cDNA放置于-80℃备用。之后进行实时定量PCR。体系20 μl,含有以下组分:SYBR®Primix Ex TagTMⅡ(2×)10 μl,PD-L1正义引物(5 μmol/L)1 μl,PD-L1反义引物(5 μmol/L)1 μl,cDNA 2 μl,双蒸水6 μl。反应条件:95℃预变性15 s;95℃变性10 s,60℃退火25 s,70℃延伸12 s,循环30次。使用Applied Biosystems7500系统,每样设3个复孔,以GAPDH为内参,相对定量,用N=2-ΔΔCt表示感染Hp胃组织中PD-L1相对正常组织表达的倍数,此时ΔΔCt=(CtPD-L1-CtGAPDH)感染Hp-(CtPD-L1-CtGAPDH)未感染Hp。

1.5T细胞凋亡实验 从人外周血中提取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再用CD4阴性选择试剂盒(Stemcell,Canada)提取CD4+T细胞,鉴定纯度大于95%。AGS细胞4×105接种与24孔板中,24 h之后,加入Hp培养,再过48 h,用mitomycinc 10 μg/ml处理细胞2 h。计数1.5×106个上述提取的T细胞,96孔板培养,加入CD3、CD28抗体(浓度均为1.25 μg/ml)细胞。培养12 h后加入24孔板中共培养24 h后提取非贴壁细胞检测碘化丙啶(PI),AnnexinV/PI染色测定凋亡。

1.6ELISA测定共培养体系中细胞因子分泌 包被: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干扰素(IFN)-γ抗体包被缓冲液进行稀释。在反应孔每孔中加入0.2 ml,4℃过夜。然后弃去孔中所有液体,洗涤缓冲液充分洗涤3次,5 min/次。加样:抽取培养基上清100 μl移入反应孔之中,37℃下孵育60 min。洗涤缓冲液洗板,5 min/次,洗涤3次。在每个反应孔中放入酶标记抗体150 μl,37℃下反应40 min。洗板3次,5 min/次。上述孔中加入四甲基联苯胺(TMB)液150 μl,37℃反应20 min,然后放入终止液50 μl。使用酶标仪上读数,根据标准品浓度,计算样品浓度。

1.7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PD-L1在Hp感染的胃黏膜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 Hp阳性组PD-L1(2.149±0.213)较Hp阴性组(1.004±0.213)明显上升(P<0.05)。细胞系体外实验发现,AGS同Hp共培养时PD-L1(2.834±0.173)较无Hp培养的AGS组(1.091±0.123)显著增加(P<0.05)。说明PD-L1上调同Hp感染有显著关联。

2.2Hp上调CD4+T细胞分泌IFN-γ和TNF-α的表达 Hp同CD4+T细胞一起培养,IFN-γ为(88.654±9.683)ng/ml,TNF-α为(28.144±3.183)ng/ml。无Hp感染组IFN-γ为(23.771±4.633)ng/ml,TNF-α为(5.091±3.231)ng/ml,差异显著(P<0.05)。

2.3IFN-γ和TNF-α促进AGS细胞表达PD-L1 AGS细胞中加入IFN-γ和TNF-α后,PD-L1为(2.234±0.410)、(5.512±0.624),相对于对照组〔(1.034±0.098)、(1.001±0.314)〕显著上升(P<0.05)。

2.4Hp刺激后AGS细胞促进CD4+T细胞的凋亡 采用AGS同CD4+T细胞进行共培养,对比Hp未刺激组T细胞凋亡率为(3.5±1.6)%,Hp刺激后T细胞的凋亡率为(13.7±1.9)%,加抗PD-L1抗体后T细胞凋亡率为(4.9±1.3)%,加IgG后T细胞凋亡率为(15.3±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的AGS细胞可促进CD4+T淋巴细胞凋亡,此种效应可被抗PD-L1抗体(10 μg/ml)阻断,而同型IgG抗体无此效果。

3 讨 论

目前对胃癌的治疗仍然是以手术和药物治疗为主。对于进展期或晚期的胃癌,疗效仍然相当有限。Hp是已知的能在胃黏膜长期存活的唯一细菌〔4〕。Hp感染常常导致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研究表明,胃癌发生及发展与Hp感染有着一定的联系〔5~8〕。研究表明,Hp可以通过分泌毒素(如CagA等),引起胃黏膜细胞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变化,也可以改变胃黏膜局部炎症微环境,影响细胞状态,改变胃黏膜细胞增殖、凋亡等一系列变化〔7,9~11〕。

近些年来,免疫逃避被认为是肿瘤难以治愈和复发的重要因素〔2,12,13〕。肿瘤细胞在其细胞表面能表达一些小分子,使其能够躲避机体免疫系统,并且下调相应免疫细胞功能,使得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细胞的免疫杀伤作用而存活。有许多免疫抑制分子,PD-L1就是其中之一。PD-L1表达在多种免疫递呈细胞或者一些其他细胞表面,以此来调节淋巴细胞〔12,14,15〕。研究发现,一部分肿瘤细胞表面PD-L1表达上升。PD-L1在肿瘤中的表达程度与预后呈负相关〔16〕。PD-L1高表达往往促进肿瘤复发及转移。有些肿瘤PD-L1是判断预后指标之一。目前PD-1单抗已经上市,并在一些肿瘤治疗中取得效果〔1,17,18〕。

本次研究发现,无论是在胃黏膜标本中或者胃癌细胞系中,Hp的存在可以促进PD-L1的转录表达。这提示Hp的存在造成了胃环境炎症及损伤的同时,还产生了免疫抑制的效果。而免疫监视能力的减弱往往导致了肿瘤发生和难以控制。本研究发现Hp能够促进激活的CD4+T淋巴细胞产生TNF-α和IFN-γ,TNF-α和IFN-γ这两种细胞因子均可以促进PD-L1转录及表达。说明Hp不单可以直接作用于胃黏膜细胞,并且能够通过刺激CD4+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胃癌细胞,使其表达PD-L1,介导免疫抑制效应。

本研究使用CD3和CD28抗体激活CD4+T淋巴细胞会表达PD-1受体并能发挥相应的免疫作用。将Hp培养后的AGS细胞同激活的淋巴细胞共培养后发现,Hp刺激后的细胞可以促进T淋巴细胞的凋亡,此种作用可以被抗B7-H1抗体阻断。这说明Hp可以刺激胃癌细胞表达PD-L1,并进一步抑制激活淋巴细胞的免疫效应,抑制免疫,由此导致局部的免疫监视能力减弱。从而导致异常变异的胃黏膜细胞的存活机会增加,由此可能增加了胃癌的发生概率。

猜你喜欢
共培养细胞系缓冲液
西红花苷对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的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初步研究
新型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缓冲液的研究
提取缓冲液对桑叶中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的影响*
共培养技术在耳软骨再生中的应用及展望
优化三个因素改善血浆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效果*
缓冲液种类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羊膜细胞共培养诱导人脂肪干细胞向表皮分化
叶酸受体-α、Legumain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系的表达实验研究
多细胞系胞质分裂阻滞微核细胞组学试验法的建立与应用
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体外共培养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