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
——从南北并进的惯性思维去分析

2018-01-24 17:33李光辉
山西青年 2018年15期
关键词:南北朝鲜日本

李光辉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新乡 453007)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太平洋战争的序幕随之拉开。这一事件的发生,与日本的惯性思维有很大关系。因为日本在面临南北并进的时候,北进总是碰壁,而南进却能获得不错的“收获”。久而久之,日本统治集团内部要求南进的呼声就越来越高,并在1941年11月的御前会议上,压倒了北进派,最终日本迈出了“南进”的脚步,挑起了太平洋战争。

一、明治维新初期南北并进的尝试

日本是一个岛国,地震灾害频发,因此向外发展的欲望就特别强烈。早在丰臣秀吉时代,日本就发动了入侵朝鲜的战争,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丰臣秀吉败亡。1616年,日本人村山等安等人,率兵入侵中国的台湾,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这表明日本在近代以前就存在着南北并进的思想,明治维新后更将其付诸实施。

1868年,是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日本开始了著名的“明治维新”,拉开了日本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大门。由于明治维新是一种早熟的资产阶级革命,且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使得日本在进行改革的时候,显得矛盾重重,这促使日本的统治者不得不通过对外战争的方式来转移国内的矛盾。

1868年维新之初,日本天皇就颁布了《御笔信》,说道:“朕安抚尔等亿兆,终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置天下于富岳之安。”[1]这为日本的对外侵略,大开方便之门。1871年,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因为“征韩论”,吵得不可开交,最终西乡隆盛等人被迫下野,内治派掌握了政权,但他们并非真正的和平主义者。1874年,日本发生了众多叛乱,如:佐贺之乱等。为了进一步转移矛盾,日本借“牡丹社事件”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台湾的侵略战争。由于日本准备不是很充分,且受到疾病的困扰。中日双方达成《北京专条》,条约中承认日本出兵为“保民义举”,中国不指以为不是[2],还获得了五十万两银子的赔款。日本首次对华侵略,尝到了甜头,野心更加膨胀。尤其是条约中的“保民义举”等字眼,为日本之后吞并琉球埋下了伏笔。当年曾随日本使者同中国谈判的巴桑纳说:“1874年日清两国缔结的条约,最幸运的成果之一,就是使清政府承认了日本对琉球岛的权力。”[3]日本在1879年就吞并了琉球,改为冲绳县,其向南的势力范围扩大了许多,为其日后的南进打下了基础。

日本在向南侵略台湾的同时,也向北侵略了朝鲜。1875年,日本制造了“江华岛事件”,并在次年逼迫朝鲜签订了相关的条约,虽然也获得了一些利益,但与南方比起来,就显得微不足道了。随后,日本在1882年和1884年,在朝鲜策划了两起事件,但结果仍然是以失败而告终。尤其是1884年的“甲申政变”,中国的袁世凯率兵镇压了叛乱,驱逐了日本势力,使日本的北进势头受挫,日本不得不暂时实行“战略收缩”。

在明治初期的南北并进过程中,日本的北进受挫,而南进却“扩大”了自己的领地,这使得日本统治集团内部的“北守南进论”者,尤其是海军的一些人,加大了南进的决心,为1941年底,日本的“南进”政策打下了思想基础。

二、甲午战争南北并进的实践

1894年,日本悍然发动了入侵中国的甲午战争。经过战斗,最终以清帝国的惨败收场,中日双方签订了《马关条约》,宣告了战争的结束。《马关条约》中明文规定,中国把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割让给日本[1]。这样,日本就要求在中国的南方和北方,各割占一块土地,以满足日本南北并进的要求。

但令日本始料未及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马关条约》签订后的几天,俄、德、法三国就上演了“三国干涉还辽”事件,迫使日本把到手的辽东半岛又“归还”了中国,这让日本很不爽,这就埋下了日俄之间不和的种子。同样,日本最为关注的朝鲜,在甲午战后,日本也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1895年底,日本发动了“乙未事变”,杀死了朝鲜的闵妃,朝鲜皇帝李熙谈到了俄国公使馆,这就给俄国提供了插手朝鲜事务的机会。此后,日本在朝鲜基本上处于守势状态。1896年6月,日俄两国签订了《山县—罗拔诺夫协定》,承认了俄国在朝鲜的优势地位,日本的“北进”政策再次受挫。

《马关条约》中规定,中国把台湾及其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日本开始着手“接收”台湾的工作。日本命令桦山资纪为台湾总督,负责管理台湾。虽然日本在接收台湾的过程中受到了台湾人民的沉重打击,但日本最终还是攻下了台湾。到了儿玉源太郎担任台湾总督的时候,台湾完全变成了日本所谓的“后方基地”,台湾的财富、物产、资源等源源不断地输入日本。日本在南进过程中再一次尝到了甜头。占领台湾为日本的南进政策搭建了一个桥头堡,日本的南进野心更加强烈。

甲午战争中,在日本再次南北并进的时候,北进再次撞了墙,这次的阻挠者主要是俄国。而日本的南进却收获颇丰,这使其野心愈加膨胀。甲午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海军,也不再屈于陆军的压迫,“南进的呼声”日益高涨,这为其日本偷袭珍珠港埋下了伏笔。

三、一战中南北并进的战略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对于日本来说是对外扩张的“大好时机”。日本元老井上馨在同年8月份给日本首相大隈重信的信中说:“这次大祸乱,对于日本的国运发展来讲,乃是大正时代的天佑。”日本应借此机会,“确立我对东洋的利权”[4]。这对日本政府的外交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日本随后又采取了南北并进的战略。

1914年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随后日本出兵中国山东,在胶州湾地区与德国大打出手,最终德国战败,日本控制了山东半岛。与此同时,日本出动海军,占领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加洛林、马绍尔、马里亚纳三个群岛,把自己的势力范围推进了数千公里。日本为了保住到手的既得利益,与英、法等国签订了秘密条约,答应战后支持日本接管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这样看似日本在南北并进中都获得了利益,但日本仍然没有想到,它的北进即将受挫。

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英、美等国出兵西伯利亚,日本自然也不会落后。但日本这次出兵长达六年,而且基本上毫无所获,也拖垮了日本国内的经济,使日本的经济濒临崩溃。再者,日本在山东的权益,虽然在巴黎和会上得到了英、法等国的支持,但是美国为了打破日本对中国独占,又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会议上,美国为了遏制日本,逼迫日本与中国签订了《关于解决山东悬案的条约》。条约规定:“日本应将胶州湾德国旧租界地交还中国,并规定日本应撤退军队与宪兵,将铁路及附属产业归还中国。”[5]这两个事件,无疑都是对日本北进战略的重大打击,北进势头再次受挫。

与此次北进相反,日本的南进再次获得巨大利益。日本获得了德国在赤道以北,三个太平洋岛屿的“委任统治”权,且在华盛顿会议上得到了《四国公约》的保证,尊重他们在太平洋上各岛屿的权利,这对日本来说无疑获得了巨大利益。这与北进相比而言,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日本在一战中再次抛出了南北并进的战略,但是北进仍然碰了个大钉子,南进反而得到了列强的“承认”。这对日本统治集团来说,南进能获得巨大的“利益”,南进的欲望更加强烈。

四、1941年日本的战略抉择

1937年7月,日本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二战的规模扩大。这对日本来说,再次面临着南进、北进的战略抉择。

日本统治集团对此吵的是不可开交。日本在此之前有过北进的尝试。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日本曾在张鼓峰挑起事端,但最终以惨败收场。1939年,日本又发动了两次诺门坎战役,但败得更惨,北进再次受挫。到了1941年,尤其是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南进”“北进”两派的斗争达到了白热化,最终日本选择了南进,这与其惯性思维是密不可分的。

当观念被嵌入制度,却又缺乏“新陈代谢”时,就会规定政策的方向,并排斥其他的政策选择[6]。日本在屡次南北并进时,北进总是受挫,而南进总能获得不小的“收获”,这在日本统治集团的脑海中就形成了南进总能获得利益的想法。因此他们在1941年进行战略抉择的时候,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南进。因此,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一定程度上是由日本的惯性思维所导致的。

总而言之,日本每次在面临南北并进的时候,往南走会获得巨大的利益,而往北走,总会有一个大国在阻碍着它。由于受到其惯性思维的影响,日本在1941年选择了南进,挑起了太平洋战争。

猜你喜欢
南北朝鲜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游走南北 蕴含古今
《黄金时代》日本版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云南报销案与晚清同光之际的南北纷争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
丑人林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