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代织锦装饰纹样的技术特征与艺术特色

2018-01-24 20:44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艺术家 2018年6期
关键词:瑞兽织锦纹样

□贺 琳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众所周知,中国的丝绸享誉国外,丝绸从汉代才开始大量向外面输出,汉代织锦在中国丝绸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可见汉代织锦的重要地位。因此,要想更好地了解中国从汉代至今穿着风格的变化以及生产技术的特征,可以从汉代织锦装饰纹样方向进行研究,同时将织锦装饰纹样的技术特征与艺术特色全面结合分析,不仅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中国古代织锦在变迁过程中科学与艺术的关系,还可以为研究和开发现代织锦提供借鉴。

一、汉代织锦溯源

早在殷商时期中国已有丝织物。汉代则设有织室、锦署,专做织锦,供宫廷使用。在汉武帝统治时期,中国的织锦就通过丝绸之路,在波斯(今伊朗)、大秦(古罗马帝国)等国大受欢迎。在民间,百姓很多以织布出售织锦绸缎为生,民间作坊蓬勃兴起,织锦业达到繁盛。

二、中国汉代织锦技术与特征分析

汉式织锦是西汉至魏晋时期丝织工艺最高水平的代表,汉式织锦的特征首先体现在图案上,像在云中有着祥禽瑞兽,动物代表了身份的象征;像天子就是龙袍加身,龙也是祥禽瑞兽,体现了皇帝地位的尊贵,甚至还有一些寓意吉祥的隶书铭文,显示了汉代艺术的飞动之美。

(一)发展沿革中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中国古代织锦的发展沿革中,科学与艺术相互作用,即纺织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织锦艺术和织锦品种的创新,使得品种不单一,并且织锦的布料更加舒适,带给人触觉上的享受。

(二)技术特征

各类丝织品由于生产过程不一样,因此分为生织和熟织这两种。生织的生产方式成本低、过程短,因为它经纬丝不经炼染制成织物,然后将坯绸炼染成成品,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熟织多用于高级丝织物的生产,经纬丝在织造前先染色,织成后的坯绸不需再经炼染即成成品,在织造前,还需做好如使丝胶软化的浸渍、整经和卷纬等工作。

1.原料应用特征

织锦采用的是桑蚕丝的染色丝,在使用桑蚕丝之前要对原料进行精练和染色处理。织锦通过采用真丝线和人造丝线来生成产品。织锦在生活中大多是采用多丝合股的线织造,和大提花不一样,织锦是通过染好色的丝线为原材料织造,这样的好处是节约了材料,并且无须其后再整理,也提高了制作的效率。

2.生产技术特征

中国古代织锦的艺术效果的产生受到织锦材料和生产技术的制约,技术特征主要表现在织锦的材料应用和生产加工技术上。

汉式织锦织制的过程:首先,根据需要,先将经线染成五种颜色,再装在织机上,每厘米要排上两百多根线,而织物的花纹是通过织机专门的装置来控制的,这样的技术特征使得织造费时费工。

(三)艺术特征

汉式织锦上的图案并不是随意设计的,会根据人的身份来设定。皇亲贵族们的衣服布满了各种奔腾活跃的祥禽瑞兽,显示了汉代艺术的飞动之美。百姓的衣服就比较朴素,花样纹路较少。服饰图案的运用到汉代时,已经有了较高的艺术表现力。

1.纹样特征

汉代构图以重叠缠绕、四面延展、上下穿插的方式为主,不拘一格地进行变形,加上幻想和浪漫主义手法,形成了简约大气的图案,可供不同身份的人选择。别出心裁的构思和表现手法饶有风趣,其特色是流动的弧线上下左右任意延伸,具有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借鉴之处。

2.颜色变迁

汉代之前的服饰图案比较朴素单调,因清贫生活所致。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谋生上,到了汉代,主要以对比为主,强调醒目、明快、艳丽等特点,这与汉代繁荣情况是密切相关的,汉代的人在满足温饱问题,生计上不需要担忧,从而观念转向了精神文明的建设上来,穿着上追求精致细腻,服饰成了统治阶级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汉代的百姓生活在一个丰衣足食的时期,百姓很多以织布出售织锦绸缎为生,民间作坊也蓬勃兴起,所以当时织锦达到了一个很繁盛的时期。本文从历史角度纵观织锦的发展变化历程,对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技术特征、原料应用特征、生产技术特征、艺术特征、纹样特征和颜色变浅等一一进行论述。

猜你喜欢
瑞兽织锦纹样
瑶族织锦
远道而来的瑞兽
——狮子
瑞兽祈福
西兰卡普:土家族的织锦与史诗
鎏金瑞兽钟
传承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