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面而来的“一丝不苟”

2018-01-24 00:01王馨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一辆车门卫大巴

王馨

周六晚上,我们7个访问学者来到日本当地一个有名的饭店。终于完成了一周高强度的交流学习,大家都需要“放纵”下。一进门,来自巴基斯坦的老兄说:太好了,终于到了一个可以大声说话的地方了,我们这一周过得太“安静”了。因为位居使馆区,又提供传统日本菜,这个饭店90%的客人都是“老外”,天妇罗加啤酒,一片欢腾的气氛。

这样的气氛在东京并不多见,在酒店大堂、饭店、超市,所有这些“公共场所”都十分安静。马路上当然听不到汽车喇叭声,让人怀疑是不是日本产的汽车忘了装喇叭。此外,如果说在伦敦地铁的一节车厢里至少能听到5种语言,那么在同样国际化著称的东京,却很难听到各种语言了,因为大家都入乡随俗,尽力保持安静。偶有小朋友的嬉笑声,也会被父母制止了。

初到东京,扑面而来的都是这种安静的氛围,以及这种安静背后那专注的一丝不苟的气质。

要说对于日本的第一印象,那就是在机场等行李时发现输送带上的箱子被摆放得整齐到边角对齐的样子。偌大的成田机场,没用20分钟就完成了入境的流程。在大巴车站,看着大约20出头的穿着制服的检票姑娘礼貌地用一系列标准的手势指挥大家排队等车上车,鞠躬目送大巴离开。这一系列的动作每5分钟重复一次,她的眼神里居然没有“懒得理你”的信息,职业而友好。

从机场到住处,需要坐大巴到一个酒店再打车,酒店的服务员赶紧迎上来帮忙拎行李,我不好意思地解释,我不是住你们酒店的,只是来这里打车的。服务员并没有转身离开,而是跑到路上帮我叫了一辆车,又帮我把行李放好,还用她有限的英语帮我跟出租车司机翻译,以确定不会找错地方。

走路经过日本的行政区,各个国家机关的门口路两侧都有门卫,一旦有车辆要进出大院,门卫赶紧分立两侧提醒路人。如果有两辆车要排队进出,那么门卫也会很公平地指挥,一辆车通过之后,放行行人,再让另一辆车通过。门卫的每一个动作都像交警一样地训练有素,哪怕仅仅是提醒一个路人,那严肃且投入的神情跟我们在电视新闻里看到的部长参加国际会议时的神情并无二致。我在路边看了好一会儿,门卫脸上分明写着:“我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一丝不苟,却又低调和细致。住处的旁边就是一家米其林二星的餐厅,我路过多次,却完全没有在意,因为那个门头实在太普通。有些饭店因为人气旺,经常排長队,店家居然列出关于排队的注意事项,强制排队的人阅读,提醒大家要排成队列,让开路口等等。超市里食品的保质期也总是精确到某天的某个时刻。

一个在东盟工作的同学说,他最喜欢的合作伙伴是日本人,因为那会是超级自律的同事,会把工作分解成精细的步骤认真完成,而有时候别的国家的同事难免会假装准备充分的样子来应付。在项目开始的见面会上,工作人员友情提醒,在日本,如果说10点开会,那就是意味着10点会议就开始了。印尼的同学笑了,因为在印尼,如果你10点准时到了,那意味着发现一个空无一人的会场。

当然,一丝不苟意味着规矩,有时候也意味着繁琐。有天我的电脑突然不能启动了,先试图请所住的文化会馆的人帮忙修修看,可是被人家拒绝了,因为这责任重大,得由专业的电脑修理门店来才行。然后给我打印了一家附近电脑门店的资料,并帮我约好时间,确定有会英文的店员在。抱着电脑到这门店,我心里还盘算着大概几分钟之后就可以返回了。谁知道,等了十分钟,再加上被店员详细询问了二十分钟并填了表格之后,我被告知,预约较多,工程师第二天才有时间来检查电脑有什么问题,第三天才会有会英文的店员在,到时再跟我商量到底要怎么维修。我问能不能帮我插个队,答复当然是不能。

怀着对珠江路无比的思念,我抱着电脑又回来了。隔天就要做个报告,PPT还没有做,无论如何不能等上两天了。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晚上,一个同学用了5分钟帮我把电池拿出来再放回去就修好了。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一个国家,每个人细微的行为也都代表着别人对你的国家的印象。机场的搬运工,大巴的售票员,酒店的服务员,大厦的门卫,电脑维修的店员,他们那么认真、一丝不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在他们的眼神里读不到敷衍和疲倦。表面的安安静静和背后的一丝不苟,这是东京给我的第一印象。让大家都很服气日本人的工匠精神在哪里?这些或许就是答案。这种安安静静的背后是非常强烈的自律和职业化气质,这种大部分人身上所拥有的气质,就集聚成为了工匠精神的土壤。

(常朔摘自《南京日报》)endprint

猜你喜欢
一辆车门卫大巴
过法门
“大巴”火烧奇案
追大巴的爷爷
门卫
女巫外卖之大巴司机
过法门
系列幽默漫画大巴来退位
度过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