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NO的网络舆情信息扩散模型构建分析

2018-01-24 17:48段楠楠甘黎黎
科技视界 2017年32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

段楠楠+甘黎黎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最为活跃的社情民意表达方式。网民作为主要参与主体,其行为对网络舆情事件扩散走向起主导作用。但由于网民受到来自自身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对舆情事件的态度表现出动态性和复杂性,使得全面深入的剖析网民在网络舆情信息扩散中的行为规律具有一定难度,为此,本文将政府和网络媒体视作外部影响力量,利用SNO传染病理论和演化博弈思想建立了网民舆情态度动态转变的演化行为模型,以期为政府等相关部门了解网络舆情扩散机理,做出有针对性的网络舆情引导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网络舆情;SNO传染病理论;舆情传播模型

中图分类号: D6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7)32-0013-002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has become the most active social and public opinion expression. Internet users as the main participants, their behavior on the spread of public opinion on the network play a leading role. However, as netizens are influenced by themselves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ir attitudes toward public opinion events are dynamic and complex, making it difficult for them to fully and thoroughly analyze the behaviors of netizens in the diffusion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 information. Therefore, And online media as external influence, using SNO infectious disease theory and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to establish the evolution behavior model of netizens public opinion attitude dynamic change, with a view to government and other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understand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diffusion mechanism, to make targeted network public opinion Guide strategy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Key words】Internet public opinion; SNO infectious disease theory; Public opinion communication model

0 引言

由于网络媒体的强力介入,使得突发事件从爆发到发展、变化整个过程都表现出于以往传统媒体中不同的特点。网民在网络中具有随机性或有计划性的行为,造成网络舆情扩散和演化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网络舆情表现出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发展趋势。 那么,舆情信息管理对于社会公共事件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处于网络舆情中的网民和政府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对舆情信息进行何种程度的管理会改变突发事件的发展和态势?这些问题是当前政府特别想认知的问题,也是理论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文献综述

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情的刺激而产生,通过互联网传播,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内容的热点性和信息的时效性,使得网络舆情受到学者和政府的高度关注。

部分学者从社会学、传播学的视角对网络舆情中各类参与方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研究。Yamir Moreno[1]基于公共危机信息传播中的角色扮演视角分析了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的过程,发现政府是公共危机信息传播权过程的“把关人”,决定着信息是否可以通过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的渠道。但是,现实情况是,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很难引导网络舆情信息的扩散和传播,公共危机信息是否可以通過公共危机信息传播渠道还受到媒体、网络等因素的影响。Robrt Heath等[2]就在其研究中指出,信息的接收者和传播者二者之间的身份特征不是绝对不变的,政府、媒体和网民群体属于双向互动的信息传播交流过程。近些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日渐强大,其在网络舆情中发挥的作用也引起了各方的重视。在英国石油公司(BP)危机事件中,网络媒体Facebook在事件报道和舆论引导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3-4]。Maresh等[5-6]指出网络媒体在网络舆情信息扩散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具有显著效应。Margaret等[6]利用STREMII模型分析了网络舆情信息扩散过程中网络媒体的作用,并进一步将网络媒体的报道视角细化为正面和负面两种。该研究拓宽了网络媒体的研究视角,但网络媒体的中介作用还尚未涉及。

随着研究的深入,网络舆情的研究已成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交叉学科热点。研究也逐渐从传统研究视角转向结合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新的视角进行分析。徐兰芳利用SIRH网络病毒传染扩散模型从宏观上模拟了网络舆情信息扩散传播过程[7]。Daley 等[8]基于对传染病模型的研究,首次建立了谣言传播的 D-K 模型,并运用随机过程理论把网络舆情中谣言传播的个体归纳为三个类别,即从未听到谣言(易感人群)、传播谣言者(染病人群)以及听到谣言但不传播人群(免疫人群)。尽管网络舆情的扩散与传染病传播有很多相似之处,将传染病模型引入网络舆情扩散研究可以细致的描绘舆情信息的扩散过程,但传染病模型无法深入解析各主体在网络舆情信息扩散过程中收益变化情况。endprint

事实上,网络舆情的产生看似毫无规律性的演变,实质上是各种群体性或随机化的网民、各种关注点击率和影响力的媒体、各级试图化解或消除网络言论的政府以及为实现自我利益的当事人等行为主体共同作用的结果[9]。为了从微观剖析网络舆情各主体之间的收益变化关系,博弈相关理论和计算机仿真方法被应用于网络舆情的研究当中。Brooke Fisher Liu等[10]基于整合公共危机信息的行程和来源的视角,重点分析了网民回应公共危机传播时的主要策略。

可见,现有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第一,对网民的行为策略划分过于简单,与现实有较大的偏差。第二,缺乏对网络舆情信息扩散机理的微观刻画。故而,本文将网民接触网络舆情信息后的态度分为正面、中立和反面三种,将政府和网络媒体视为舆情信息扩散系统的外部驱动力,利用SNO传染病模型和演化博弈基本思想构建了网络舆情信息在网民之间扩散演化模型,为网络舆情信息的管理提供更有效的应对策略。

2 基于SNO模型的网络舆情扩散过程分析

参与网络舆情扩散与演化的各方概括起来主要为以下三类:

(1)网民

作为网络舆情演化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网民个体的行为特征不仅影响着网民的意见、情绪和观点表达,网民之间的交互行为还将影响到网民观点的聚合、交融,并最终影响网络舆情的演化趋势。

(2)网络媒体

在网络舆情信息演化过程中,相比作用逐渐弱化的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快捷、开放、高效的网络媒体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网络媒体的关注度、报道的持续度、评论的开放度等,特别是媒体报道内容的倾向性,都会影响网络舆情信息演进走向。

(3)政府

政府的引导和干预对网络舆情的演进过程也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政府不仅要负责创造宽松和谐的网络社会环境,给社会公众营造自由开发平等的虚拟网络表达空间,也有义务及时主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引起的网络舆情,依法打击网络犯罪行为,引导和干预网络舆情向传播正能量的方向演进,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11]。但是,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干预时机、政府发布信息、应对策略和措施、后续工作的有效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公信力、权威性、影响力等,都会对网络舆情的演进趋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将政府、网络媒体作为网络舆情扩散的主要外部力量,网民作为网络舆情信息扩散演化主体,构建SNO传染病模型,其中,S(Support)代表持正面态度;N(Neutral)代表持中立态度;O(Opponent)代表持负面态度。网络舆情信息在网民间扩散过程如图1所示。某热点事件刺激网民情绪,网民受到心里内驱动力、环境外驱动力作用以及其他网民对该舆情事件抱持的态度的影响发表各种观点。其中,环境信息外驱动力是指在舆情演化过程中梳理出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信息,它们分别来自政府的监管和网络媒体的报道。显然,网民对舆情事件所抱持的态度可能会随着事件被报道的详实程度、政府对该事件的监管程度以及其他网民的观点的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见,网络舆情信息的演化过程可以视作网民之间舆情态度的博弈过程。

3 结论

本文运用SNO传染病模型对网络舆情信息扩散过程中网民的行为表现进行深入剖析后,最后,本文得出了如下结论:

首先,网民作为网络舆情的主要参与者,其对舆情事件的态度主要有支持、中立、反对三种。当然,这三种态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网民受到来自外部政府、网络媒体以及其他网民的影响时,其舆情态度可能会发生变化。

其次,政府作为舆情监管机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监管力度,事件披露时效性等都将影响网络舆情发展走向。

再次,网络媒体作为网络舆情传播媒介,其事件披露程度都直接影响着网民对事件信息的了解程度,同时,网络媒体对事件抱持的态度将直接影响网民对事件抱持的态度。

可见,就网络舆情事件的演化来看,其受到网民、政府以及网络媒体的共同影响。单独对某一类参与者进行监管,将无法起到切实有效的舆情引导效果。故而,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管还需要从多方下手,齐头并进方能收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Moreno A I. Retrospective labelling in premise-conclusion metatext:an English-Spanish contrastive study of research articles on business and economics[J].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004,3(4):321-339.

[2]Mehrotra S,Znati T,Thompson C W.Crisis Management[J]. IEEE Internet Computing,2008,12(1):14-17.

[3]Ye L,Ki E.Organizational crisis communication on Facebook: a study of BPs Deepwater Horizon oil spill[J].Corporate Communication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7,22(1).

[4]Derani N E S,Naidu P.The Impact of Utilizing Social Media as a Communication Platform during a Crisis within the Oil Industry☆[J].Procedia Economics & Finance,2016,35:650-658.

[5]Maresh-Fuehrer M M,Smith R.Social mediamapping innovations for crisis prevention,response,and evaluation[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6,54(C):620-629.

[6]Stewart M C,Wilson B G.The dynamic role of social media during Hurricane #Sandy: An introduction of the STREMII model to weather the storm of the crisis lifecycle[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6,54(C):639-646.

[7]徐蘭芳,习爱民,范小峰.计算机网络病毒传播模型SIRH[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31(1):4-6.

[8]Daley D J,Kendall D G.Stochastic Rumours[J].Ima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1965,1(1):42-55.

[9]孙瑾.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研究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23(1):7-13.

[10]Liu B F,Austin L,Jin Y.How publics respond to crisis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The interplay of information form and source[J].Fuel & Energy Abstracts, 2011,37(4):345-353.

[11]胡珑瑛,董靖巍.网络舆情演进过程参与主体策略行为仿真和政府引导[J].中国软科学,2016(10):50-61.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预警体系研究
试论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方略
网络舆情编辑能力构成因素浅析
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