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自远 他的心,一直运行在报效祖国的轨道上

2018-01-24 04:07彭立昭
北广人物 2018年48期
关键词:欧阳嫦娥月球

彭立昭

“‘嫦娥工程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工程,里面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每一个人都是奉献者……”——欧阳自远

欧阳自远是世界著名的天体化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他参与并指导了中国月球探测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定,具体设计国内首次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与载荷配置和第二、三期月球探测的方案与科学目标,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

破哑谜,让美国人惊诧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卫星上天像—道强劲的蓝色弧光,开启了人类空间时代的新曙光,一下子也照亮了欧阳自远的心。他学的是地质学,地质学的根本任务是研究地球的起源与演化。只孤立地研究地球很难搞清楚地球的起源与演化,必须对比研究地球的兄弟姐妹——太阳系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宇宙尘,研究太阳系的整个家族,才能理解地球及其家族的共陛和地球的特陛……欧阳自远把自己的这些想法跟时任地质研究所所长的侯德封先生说了,希望能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想以后要关注天体的“地质”。侯先生听完,高兴地说:“行,那很好呀。”侯德封先生由此将欧阳自远调到所里做自己的学术秘书。

“很多科学家都有很好的想法,但都是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实现而夭折了。所以,我经常说,我很幸运。”欧阳自远说自己是—个很幸运的人。他说,像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会儿以基础研究为主,一会儿强调应用研究,很多科研人员无法适应。而他自己却既在做基础研究(天体化学、陨石学、月球科学),也在做应用研究(地下核试验)。“在那个时期,我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个是地下原子弹爆炸,一个是搞天体的地球化学研究。”

改革开放带来了科学的春天。1978年5月,美国总统赠送给了中国两件礼物:一面中国国旗,曾由“阿波罗号”带上过月球;另—件是看起来有大拇指指甲盖大小的月球岩石样本。原来,阿波罗号飞船曾6次载人成功登月,取回岩石样本381.7千克。美国方面没有说,这块作为礼物的月球岩石采自哪次登月,在月球的哪一个具体位置采集的。无疑,美国给中国出了个哑谜。有谁能搞清楚这块石头的来历呢?中科院马上有人想到了欧阳自远。地化所立即派人取回了这块月球岩石,交到欧阳自远手中。

样品从有机玻璃柜中取出,只有1克重,欧阳自远把自己变身为抠门的‘葛朗台”,样本—分为二,半克用来做研究,留下半克赠送给北京天文馆让公众参观。欧阳自远组织了全国相关研究昕的三四十位研究人员,对这半克的样本做无情的盘剥压榨:组织研究月球岩石的表面结构特征、岩石学、矿物学、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组成和月岩的历史等等,凡是能做的研究都做了,欧阳自远不仅确定了采集地点,还确定样本是由“阿波罗17号”的宇航员登月时采集的70017-291号样品。美国人甚为惊诧!欧阳院土说:“假如没有我们之前二十多年的积累,我们也不可能有机会研究真正的月球岩石了!”

为了飞天这个梦想,他努力了多年

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那么,中国有可能开展月球探测,探月就不再会是梦想。1993年,时任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局局长、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所长的欧阳自远,争取到863項目的支持,开展了《我国开展月球探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飞天的梦想在他的心中埋藏了多年,为了这个梦想,他也努力了多年。

在中国科学院高技术局的支持下,他相继完成了《中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与长远规划》《中国首次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配置》《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卫星研制总要求》等课题。在国防科工委的领导下,组织各方面的技术力量,正式开展中国月球探测的立项报告编写。2004年大年初二,国家批准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总经费14亿。

“14个亿,恰好是北京修建两公里地铁的钱。”给国家尽置节约的欧阳院士谈到这一点,很是自豪。这—天,距离欧阳院土向“863”提出申请月球研究经费已经10年了,而距离他开始对月球的研究已经整整过去了40年。于是,他们经历了2004启动年,2005攻关年,2006决战年和2007决胜年。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精确入轨。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经历了调相轨道、奔月轨道、月球捕俘和绕月飞行,历时13天19小时,行程209万千米,进行了历时16个月的科学探测,取得了海量的科学数据。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撞击月球丰富海地区,圆满完成了历史使命。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

欧阳院士告诉记者,“‘嫦娥工程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工程,里面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他们都是奉献者……”

“忙碌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松弛”

年轻的时候,欧阳自远钟爱金庸的武侠小说,欣赏大侠,因为“金庸的小说多少与社会有点联系”。看来,科学家不完全是象牙塔里的人,他们做学问的同时,也在以自己的方式管窥世界。

欧阳自远的心态好,遇事不争,不乱,有主见,总能找到合适的方法调剂。比如,在“文革”中,他曾被打成修正主义的苗子,按照要求,每天要写满十张报纸大小的大字报。一开始,他也郁闷,学会了抽烟,可抽烟也完成不了写大字报的任务。后来,他发现,他写的大字报没人检查,就想了个招,抄报纸上的社论和重要文章。再后来,家里买了一台缝纫机。他的积极性很高,在夫人邓筱兰的指导下,居然很快就能用一件旧衣服,给两个孩子缝制出新衣服。

除了生活,欧阳自远的全部重心都在工作上。忙碌成为这位首席科学家的最大特点。“其实,忙碌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松弛。”欧阳自远解释。早晨6点起,晚上11点睡,其余时间都在思考、阅读和计算。幸亏睡眠质量出奇的好,每天都是囫囵觉,保证了一天的充沛精力。

再忙的人也有松弛的时候,欧阳自远的放松方法不是大休,而是小休:“我这人,很少去看电视剧,也不轻易放大假。唯一的放松方式,是看《故事会》,这个习惯至今坚持了三十多年。”

“你知道月亮有多少个名字吗?”他曾多次这样问过他人,但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到底有多少名字。他却能如数家珍地告诉你,月亮有50多个名字,每个名字都有着十分动人的故事……“中国人绐月亮取了很多美丽的名字:玉蟾、玉盘、冰壶、飞镜、婵娟……我最喜欢的名字是婵娟。”他还能念出许多有关月球在古代诗文里许多有趣的美称。他说:“我其实也很想知道月球上的‘桂花树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我是真挺敬佩吴刚那种无止境的砍树精神,我愿意探求它为什么不能成为我们地球这样生机勃勃、这样繁茂、这样发展的星球。”在他的眼里,对月球的研究,已不仅限于科学。

如今欧阳自远对月球的痴迷愈发强烈。他的心,一直运行在报效祖国的轨道上。

猜你喜欢
欧阳嫦娥月球
给嫦娥一个舒适的家
到月球上“飙车”
Positive unlabeled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with multi-granularity linguistic information①
月球上的另一个我
我家的健忘老妈
赞“嫦娥”
嫦娥三号奔月的三大难关
见证嫦娥三号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