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际语境写作培养学生读者意识

2018-01-24 03:26刘禾
语文建设 2018年6期
关键词:语境交际意识

刘禾

随着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正式发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逐渐深入。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教学改革必须从教学观念的改变开始,因此从知识本位的教学转向素养本位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确立新型的教学观。在这样的背景下,长期以来理论体系和训练体系缺乏科学系统性的写作教学实现转型迫在眉睫。写作教学本来应该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和交流技能为主要目的,然而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应付考试成了学生写作的主要目标。交流和应用的目的逐渐被淡忘,更妄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了。

在众多困扰学生主动写作的因素中,“无话可说”长时间以来都是第一大难题。没有表达的欲望,不知道该说什么,自然表达不出真情实感,更别说激起读者的共鸣了。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学者不断探究写作教学发展路径。交际语境写作正是针对学生“无话可说”等问题提出的一种写作教学理论范式。所谓交际语境写作,是指“为达成特定交际目的,针对某个话题、面向明确或潜在的读者进行意义建构和书面交流”,这一写作教学理论为摆脱应试写作的被动和无意义感,寻回语言表达最本质的交流功能提供了一条路径。语言的交流无论是与自己还是与他人,都离不开交流的对象,换句话说,交际语境写作也可以说是以读者为中心进行的写作。因此,培养读者意识,成为在交际语境写作理论指导之下开展教学活动的突破口。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在谈到文学创作时曾经说过:“任何一个作家写作品时注意到的是特有的一种理想的读者,必须弄清楚这些理想的读者的要求。”可见,离开了读者,作者的写作无法完成,这就是作家所拥有的读者意识。同样,梁启超在《作文教学法》中也曾经提到“文章的作用在于把自己的思想传达给别人”,朱自清也强调“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可不能没有假想的读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充分体现出了写作教育要关注写作的目的和读者对象,写作是我们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自我表达和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方式。在写作教学中,针对“写什么”这一问题,只是一味进行“怎么写”的技巧指导是无法解决的,我们反复强调真情实感的重要性,却忽略了想知道写什么必须要明确“为什么而写”。因此,促使学生由为得分而写,过渡到为读者而写,这一观念的转变和意识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有着重要意义。在这样的要求之下,教师设计教学时,要将现实生活中的交际语境以培养学生读者意识为原则,实现课堂内的转换。具体的转换策略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作文题目的编制和选择

早在20世纪30年代,朱自清就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了培养学生假想读者意识的重要性。在作文命题时,他会指出明确的作文阅读对象,例如父母、亲人、同学、朋友等,针对不同类型的读者多角度训练学生,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2017年的中考作文命题中,也出现了这种有着明确读者指向的作文题目:

一只蚂蚁爬到海岸边,望着一个接一个的海浪涌到岸上,不禁忧愁起来:“海这么大,而我这么小,我一辈子也不可能看到大海的尽头……我还活在世上干什么呢?”

形式一:自拟题目,以上述文字为开头,展开想象,续写故事。

形式二:以《致蚂蚁的信》为题目,以大海的身份给蚂蚁写一封信。

(2017年浙江金华)

这一作文题目中,明确指出了作者身份是“大海”,假定读者则是“蚂蚁”,并且提供了具体情境,帮助学生了解主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完成这一写作。统编本教材的写作教学部分,也表现出交际语境下对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的倾向。以七年级下册为例:

照片记录了生活的瞬间,也记载了生命中的故事。从家里找一张你喜欢的照片,以《照片里的故事》为例,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1.可以回顾一下七年级上册学过的《学会记事》,叙述故事时应条理清楚。2.注意联系照片拍摄的时间、地点、背景,对拍照时的细节做出生动具体的描写。3.有条件的班级,可以把大家选的照片和写的故事汇集起来,编辑成册。

其中第三条的出现已经给了学生隐含在题目中的读者——班级里的同学和老师。在这样的提示之下,有了明确的读者,学生想要写出符合任务要求、来自真实生活的文章就更为容易。

二、写作教学组织

教室是开展交际语境写作教学的主要环境,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内师生如何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在面对写作任务时,可以通过语境分析对任务的交际语境要素进行确认,以保证写作可以符合语境要求,同时达到良好的交流效果。语境分析与我们传统的审题有相似之处,然而审题的重点是对写作任务题目的要求、限制、文体、字数等作出判断,而语境分析则在判断文体、话题之外还需要考虑读者、作者等多方面的要求。

RAFT策略在国外的读写教学中较为常见。这一策略要求学生从作者的角色、读者受众、形式文体、话题内容四个方面来分析写作语境,帮助学生理解作为写作者如何有效地向读者传达自己的想法,明确写作的目标。与传统的文本解读或写作不同,这一策略要求学生在阅读或写作时,以读者为中心、以交流为目的来分析问题,从而进行构思。例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北京海淀區七年级语文考试作文题中的题目一:

《放生》一文中小黄对家庭的眷念让人心动。请以小黄的视角,采用第一人称,以《回家的路》为题目展开你的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这样的写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扮演了或者说虚拟了某种身份,在明确读者之后,就可以采用自己所擅长和自己所想要的方式进行表达。对这样的写作,学生呈现出来的作品自然也是趣味盎然的。当交际语境内化为学生心里的任务情境之后,学生才会成为这一创作场域中的主体,也才能感受到为读者而写的写作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在阅读教学中,也可以通过语境分析的策略实现读写结合。不仅仅是现代文,优秀的文言文作品也可以通过语境分析与写作教学融合起来。《出师表》《陈情表》《谏太宗十思疏》这些经典名篇,都是有着强烈读者意识的名家经典。以《出师表》一文为例,在写作教学的角度下可以对文本进行如下分析:

读者:刘禅

写作目的:游说、劝说

写作策略:揣摩读者心理,陈词恳切,论证严密,情理兼顾,以期改变读者的观念和行为。

学习目标:学会因写作目的、场合和对象,使用不同的写作方法。

从这篇文章的语境分析可以看出,文章的作者和读者分别是追随先帝赤胆忠心的忠臣和年幼无知、治国理政能力欠佳的少年皇帝,双方所处的特殊交际语境是老臣率军出征前安排朝廷事务。这一交际语境下的读者意识,决定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内容、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

借助语境分析,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课本上经典名篇的作用,借优秀作家的读者意识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三、写作评价和展示手段

作为写作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写作评价和展示也是培养学生读者意识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分数还是语言,学生都十分重视教师对作文所给予的评价。写作是一种交流,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同样也是一种交流。然而在这一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更多扮演了居高临下的审阅者,而不是与学生这一“写作者”身份对等的“读者”。教师在要求学生为读者而写作之前,更应该树立自己作为“读者”的身份意识。改进评价方式,教师以读者的身份和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荣维东教授在《交际语境写作》中介绍了美国的“6+1Trait”写作评价模式,值得我们在日常写作教学中借鉴。如下:

思想和内容:文章题目合适吗?我的这篇文章写作目的是什么?我要表达的重点信息是什么?对这个话题,我了解了足够多的细节吗?我能否让我的读者一读起来就不想放下?

结构:我的开头吸引读者吗?我这篇文章的顺序是什么?文章的细节有没有更好的呈现方式?

口吻:这篇文章像我说的话吗?文章是在说我最想说的话吗?文章适合我的读者阅读吗?

措词:我的用词读者可以理解吗?用词符合文章风格吗?是否运用了恰当的动词和形容词?

流畅:句子是否以不同的方式开始?句子是否完整,清晰?我的文章可以大声读出来吗?

惯例:标题是否与内容一致?文章是否整洁清晰?分段是否合理正确?有没有书写错误和标点符号运用错误?文章我能理解,别人能理解吗?

呈现:我的字体字型合适吗?我的书写便于阅读吗?我的作文页面是否和谐统一?

上述模式实现了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具体性,从而帮助學生形成读者意识。

除此之外,积极推动学生作品之间的交流,如利用自媒体、班级宣传栏、家长微信群、作文展示会等形式,帮助学生扩大读者范围,对于培养学生读者意识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单靠几节课的时间还远远不够,需要教师通过日常教学逐渐积累。而这一意识的形成,一定会内化为学生的写作素养,从而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猜你喜欢
语境交际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语境与语境教学
两块磁的交际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跟踪导练(三)2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