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2018-01-24 11:40杨思慈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8期
关键词:良好生活习惯培养

杨思慈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弱、生活习惯养成不足、行为习惯培养欠缺等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都是因为家长包办代替、过度溺爱所产生的结果,他们只注重孩子智力水平的提高,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却重视不够。那么,该如何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关键词:良好 生活习惯 培养

幼儿期是身心发展、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旺盛的时期,更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期,正如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所说:“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独生子女自理能力弱、生活习惯养成不足、行为习惯培养欠缺,这些都是因为家长包办代替、过度溺爱所产生的结果,他们只注重孩子智力水平的提高,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却重视不够。在我们身边:随手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吃完饭不漱口擦嘴 ;不会自己穿脱衣服,不会系鞋带;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屡见不鲜。那么,如何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想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基本的生活技呢?笔者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一、分析整合实际情况,确定培养目标要点

根据幼儿年龄、身心发展特征的实际情况进行整体分析。通过发放教师、家长调查问卷的形式从家庭背景、教养方式、自理能力等方面深入了解幼儿生活自理、劳动技能等方面的情况和存在问题,经分析评估得出结论后,确定对幼儿的培养方向,制定符合幼儿个体发展的科学有效的教育措施。

可以将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渗透于幼儿保教的各个环节之中,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通过集体教育与家庭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培养幼儿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健全人格的培养必须以一系列优良素质为基础。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正是对幼儿健康人格的培育。因此,我们应以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为切入点,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探讨幼儿养成教育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符合时代需要的健康人格。

二、制订生活常规标準,促进良好习惯养成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依赖于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常规来作保证。根据幼儿的行为特点,可以从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幼儿日常行为规范、幼儿文明礼仪常规等方面入手,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常规标准,同时让每位家长充分了解,在知与行的统一上下工夫,长抓不懈,循序渐进,做到家园教育步调一致,有效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和巩固。

创设有助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环境,渗透习惯养成教育内容。许多孩子在园在家表现不一,主要原因是家园共育工作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家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家长的娇惯宠爱、大包大揽,使教师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加大了难度。因此,教师可利用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有目的的创设有助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教育环境,以营造氛围、环境育人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渗透式熏陶。

三、实践操作巩固练习,多方位宽领域渗透

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基础,是通过特定的外部条件与本能反应或有意识活动的多次练习而逐步养成。因此,我们应从幼儿生活、学习中的点滴小事抓起,另一方面要根据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需要和接受能力,选择适合幼儿的培养内容和教育方式,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在实践操作中巩固练习,提高幼儿技能,使孩子都从中获得自信与成功,增强主动性和自觉意识,转被动为自主行为,为巩固良好习惯的养成打下基础。

此外,应从情感态度、身心健康、知识技能等方面多方位宽领域的渗透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

1.以真诚的态度关爱呵护幼儿,如:鼓励、微笑、拥抱、应答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到关爱,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建立信任,从而获得安全和满足感,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坚持保教并重,统一的培养原则,为幼儿提供健康科学的饮食、起居生活条件,精心护理幼儿日常生活,做好卫生保健,防病工作,多方位保护幼儿安全,发展幼儿身体活动能力,增强幼儿体能健康;

3.注重个体发展差异和需求,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教养任务向各领域渗透,通过集体、小组、区域活动和自主活动,宽领域渗透养成教育,激发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积极性,加快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进程;

4.营造舒适、温馨、安全优美的教育环境,创设有益于幼儿自主活动的区角。结合主题教育内容,投放蕴含习惯养成教育目标的区域活动材料,引导幼儿在反复尝试、模仿,操作等活动中,掌握生活技能,获得学习经验,自然习得与同伴友好合作、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5.在生活中鼓励幼儿以谈话、讨论等语言表述活动进行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正面教育,扩大幼儿语言经验的同时,树立榜样,相互学习,学会懂得倾听,做到行有所规。

四、家园配合齐抓共管,培养目标拓展延伸

“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重要的责任。”可见幼儿园与家庭从认识上要统一思想,从要求上要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幼儿园应积极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动员工作,通过发放家园联系册,反映幼儿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家长提出具体要求,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使家长深入了解幼儿园习惯养成工作的进展和具体要求,配合完成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目标的突破工作,保障常规标准的落实,有效衔接家庭、幼儿园习惯养成工作的拓展延伸,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学习习惯。搭建家园沟通平台,开辟家长专栏或信箱,及时反馈幼儿在园及在家行为习惯养成情况,不断调整完善培养计划、目标和工作措施,为完成培养目标奠定基础。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也是使家长进一步深入了解幼儿个体发展水平、增进亲子关系的有效形式,家长通过参与亲子活动,对比发现孩子发展水平的个体差异,端正教育思想,以身作则,与幼儿园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
大学生生活习惯对胃病的影响
当心!这些生活习惯 正在摧毁你的听力
积极的思想引导在形成良好班级氛围中的重要作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