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为求(受)助人员建立档案问题的思考

2018-01-25 01:08葛云玲吕伟娜
山东档案 2018年5期
关键词:救助站核实流浪

文·葛云玲 吕伟娜

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对求(受)助人员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相对正常的求(受)助人员,另一种是相对非正常求(受)助人员。对这两类人员如何建立档案,为实施救助工作服务,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看法,以求读者阅后有所裨益。

一、建立求(受)助人员档案的内涵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规定: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立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负有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的责任,其所需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民政部门负责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并对救助站进行指导、监督。公安、卫生、交通、铁道、城管等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工作。《档案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也规定,各级民政、公安、卫生、交通等部门以及各级救助站在实施救助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文书、照片、录音录像等材料,都应该建立档案。

比如,流浪乞讨人员向救助站求助时,应当对流浪乞讨人员提供的姓名、年龄、性别、居民身份证或者能够证明身份的其他证件、本人户口所在地、住所地情况;是否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的资料;流浪乞讨的原因、时间、经过;近亲属和其他关系密切亲戚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以及随身物品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并建档立卡。

再比如,民政部门对救助站的领导和监督管理,要履行的职责,即监督救助站落实救助措施和规章制度建立,指导检查救助工作开展,对救助站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调查、处理救助站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违纪问题,帮助救助站解决困难、提供工作条件等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文书、照片、录音录像等材料,也要建立档案,并要按照档案管理的规范进行整理、保管和利用。

以上所说都是实施救助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是“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正确诠释,是“档案就是工作中留的痕和印”的确切体现。

二、建立求(受)助人员档案的步骤和作用

在求(受)助人员中,疑似走失、被遗弃、被拐卖、精神智障等人员占了很大的比重,他们身份信息不清、经历遭遇不明,给救助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为他们建立信息完善准确的档案资料,实现全国资源共享,是实施救助工作长效机制的有力保障。

(一)如何建立求(受)助人员档案

一是建立初步的目测信息。包括照片、姓名、性别、年龄、身高、智力状况、精神状态、体貌特征、发现时衣着特征、发现日期、发现地点及天气情况等。

二是补充完善个人信息。每年救助的人员中有大量疑似走失的老年人、未成年人和疑似精神障碍、智力障碍人员,他们大多无法提供准确的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无法实现及时救助。需要通过交流、判断、核实的“三步法”多次沟通,才能寻获关键信息。交流就是通过深入细致地与其接触、聊家常,从口音、方言、模糊表达中获取信息;判断就是根据交流获得的信息,分析判断出求(受)助人员的大体地域、家人等关键信息;核实就是根据判断与疑似地域的民政部门、公安部门、社区街道、村委会、家人等对接核实,以获取相对准确的信息。

三是完善救助信息。包括实施救助承办人信息、受助者联系人家庭或单位信息、完成救助时间及移交方式并加盖公章确认。至此,一份完整的求(受)助人员档案就已基本完成。

(二)如何确保求(受)助人员档案建档质量

为求(受)助人员建立完善准确的档案,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需要实施救助的工作人员耐下心来、稳住性子、投入大量时间来做工作。具体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善于交流。流浪乞讨人员大多心理比较闭塞,不善言谈,提供不了准确信息,这就要求从事救助的人员要以亲人的情怀、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强烈的责任感融入到他们的情感之中,循序渐进地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交流氛围,使他们相信我们救助人员、愿意接近我们救助人员以至于达到依赖我们救助人员的程度,这样他们就愿意回答有关问询,帮助救助人员收集有关信息。

二是精于分析。求(受)助人员来自不同的省份和地区,大多说的都是方言,有的还吐字不清,交流能力有限,我们救助人员要根据他们零碎的语言,准确分析出他们的家在哪儿难度极大,这就需要我们从业者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储备丰富的方言知识和清晰的方言地理信息,以应对各种各样的情况。

三是重在核实。根据分析判断所得信息需要反复与受助者交流核实,并与疑似地区民政、居委会、村委会查核。核实出准确的情况非一日之功,有些人员信息可能永远是个无解之迷,需要从业者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为获取求(受)助人员相对准确的有关信息做持久地努力。

四是完善建档。从实施救助工作开始的交流、询问、分析、核实等各个环节形成的文书、照片、录音、录像等资料,要全部留存,并进行登记、分类、整理、保管、留存,以建立完善的救助者档案。这也是实施救助工作者的法定责任。管理好、利用好完善的求(受)助人员的档案,必将为救助工作提供服务,提高救助工作效率,是实施救助工作长效机制的保障。

(三)如何运用求(受)助人员档案

一是用于发布信息公告寻亲。将不能提供准确信息的求(受)助人员的目测信息在全国救助寻亲网上发布寻亲公告,等待寻亲。据国家民政部数据,自寻亲网2016年1月建立至2017年11月7日,通过寻亲网已帮助13728名受助人员成功返家。

二是用于建立受助人员数据库。对那些全国流浪乞讨、多次受助人员的信息实现共享,便于救助单位和寻亲家庭及时准确获取信息,避免重复的“交流、判断、核实”工作,提升救助效率。

三是用于日常家庭寻亲查询。可以便捷地根据寻亲人提供的信息,核对档案记载资料,为其提供准确服务,提升寻亲效率。

猜你喜欢
救助站核实流浪
阅读理解精练精析
流浪
流浪的歌
短镜头
流浪猫鲍勃
无刺刺猬受到救助站悉心照料
给远方
救助站
中国2012年增速确认为7.7%
YY英语救助站(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