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致青春

2018-01-25 01:57陈蔚文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科幻电影学业事物

○陈蔚文

一段旋律,一本书,一个熟悉的场景……记忆是有所附着的,青春的记忆亦是,当听到许飞的淡淡歌声,那段校园时光犹在眼前。

每个年代流行的服饰、音乐与明星都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青春的迷惘,置身于沉重的学业压力与向往外面的世界却无法远行的无奈中,前途像迷漫着雾霭……

也许要过上若干年,你才能体会到,这迷惘深处产生出的“诗”情。正如我,整个青春期,学业不尽如人意的我都一心想摆脱这种未知的迷惘,一步跨入“以后”。

要等到以后的以后,你方能体会到人生更沉重、复杂的责任在后面,而青春的迷惘实际包含了若干可能性,也包含了“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知。

正是从迷惘里,我们才学会了等待,分辨,去探索一条适合自我的道路。

那时的我,像台运转不良的学习机器,面对喋喋不休的修理师傅(父母),随时都想罢工出逃。每天的功课如枯燥的流水线作业,令人厌倦;各种各样的公式定理,化用鲁迅先生的话,“每一页上都写着‘前程远大’……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对那时的我而言,学习就是这样可恨的事物,完全没有它自身的意义与魅力,而变成了父母压迫我的工具。

要等到以后的以后,你才知道,知识固然有它“无用”的部分——那些化学方程式或物理定律看上去一辈子也用不上,但有时一些“无用”竟会累积、转化成“有用”。比如,在你成年后观看某部很牛的科幻电影(如《盗梦空间》《星际穿越》),或阅读某本很牛的科幻小说(如《发条女孩》《濒死的地球》)时,当年学的数理化知识让你的阅读变得更为流畅。

学习在枯燥的表象下,其实有很酷的内核,它会使你更有能力领略到人生更高级的乐趣。

如果那时,我领略到“学习”的意义不在于父母或祖国人民,而首先在于自身,大概我的学习生涯会愉快得多!

孤独,也是青春的敌人,它令我们觉得自我渺小又可怜,不被全世界理解。但也是从孤独里,我们才可能返回内心,寻求事物深处的真意。

因为孤独,我们去阅读,听歌,和信任的人聊天,和自然做朋友。

怀着忍耐,等待一些东西从骚动与孤独里萌芽,成长,最后成为“我”的一部分。

无法速成,也不必速成,青春的各种迷乱是为了帮助我们认清将走的一条路。

是的,也许正是当年的孤独使我走上了文学的道路,它使得我的内心更为敏感、丰富。

在许多的“司空见惯”中,大概只有经历过孤独的灵魂才能更懂得那些美。

要等到以后的以后,你才会知道,孤独不是青春的敌人,而是朋友。它使你独立,保持自我,排除喧扰,不寄望于他人或是奇迹。

去尽可能地丰富自己,让那有益的事物(譬如阅读)如根系驻扎,为你的一生提供养分。

学会了如何与孤独相处,也就学会了如何与人生相处。

猜你喜欢
科幻电影学业事物
艰苦的学业
科幻电影:人类对未来的幻想与忧思
美好的事物
谈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策略
另一种事物(组诗)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不就一部科幻电影吗,为何要等十九年?
多个世界与自我——论西方科幻电影的两个叙述之维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