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 档案保驾护航
——努力推动新时代农业农村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

2018-01-25 01:07刘军高淑姬
山东档案 2018年4期
关键词:村级档案管理农业

文·刘军 高淑姬

为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档案工作者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为指导,实现乡村振兴新目标,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搞清情况﹑理清思路,明确措施﹑凝智聚力,努力推动农业农村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保驾护航。

一、当前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情况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省各级档案部门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这个中心,积极开展了乡村建档工作,把全省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推上了一个新台阶。以滨州为例,滨州市档案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档案局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以强化措施﹑分类指导﹑保证质量为前提,通过抓典型﹑树目标,组织参观学习,召开现场会交流经验等措施,推动了全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迅速发展,使全市5376个行政村建起了档案室,各乡镇档案管理站档案室均达到省级先进标准,3285个行政村档案室达到市级先进标准。但是,村级档案也存在着材料收集不够完整,建档领域不够全面,缺乏地方特点和特色等问题。近年来,由于县区之间﹑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社会经济和档案工作发展不平衡,也由于乡镇合并﹑村委换届﹑人员外流等原因,有的村在普及建档后停顿下来。

随着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当前和上世纪九十年代比,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保管条件发生了变化,上世纪九十年代,有办公场所的村少之又少,现在行政村基本都建起了标准的村委办公场所,档案的安全保管条件得到了提升,档案安全有了保障;其次是农业农村人员素质发生了变化,文化教育程度比原来提高了很多;三是农业农村档案门类和内容发生了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村级档案门类也越来越丰富,如土地确权档案﹑林权档案﹑土地流转档案﹑精准扶贫档案﹑政务公开档案﹑农村医疗养老保险档案以及小麦直补档案等。

二、如何推动农业农村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

为了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档案工作者要以适应需要﹑完善机制,拓展工作范围,深化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一)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机制

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如何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服务,既是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个新的课题。为此,首先应从不断完善农村档案工作机制入手,重点抓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县乡两级档案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完善的农村档案工作网络。各县(市﹑区)档案部门要按照省﹑市档案局的统一部署要求,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对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提出明确细致的工作标准和要求,并加强督促检查和业务指导。各乡镇档案管理站也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组织村级档案管理活动,不断丰富村级档案内容,提高村级档案管理水平。要建立乡村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年度考核机制,年终对各县(市﹑区)乡村档案工作进行综合考核,并把乡村年度立卷作为县乡档案管理机构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在全面建立乡镇档案管理站和村级档案室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县乡两级档案部门的职能作用。一方面,每次乡镇机构变动之际,档案部门要及时做好协调工作,保证乡镇档案机构的稳定和工作机制的完善。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对乡村档案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县(市﹑区)档案局每年都要坚持召开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会议,以会代训的形式,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业务培训,对乡﹑村归档文件整理工作作出具体安排,提出明确要求。各乡镇组织各行政村档案管理人员集中时间,以干代训,随时研究解决归档整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到集中精力﹑集中时间﹑集中地点﹑统一标准,保证整理质量,按时完成村级归档文件整理任务,为村级档案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督查工作网络,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服务。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农业农村建设“管理民主”的重要内容,对维护村民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中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农村党建和密切党群关系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要及时地建立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工作网络,并充分发挥联络作用。同时,在村级建档工作中要高度重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对村务公开制度﹑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材料都及时整理归档。

(二)围绕中心工作,创新工作方式,明确服务目标,不断扩展农业农村档案的工作范围

要真正做到抓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必须切实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新方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是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在农村建设中的一项新的中心工作。在档案的整理模式上,以方便实用为目的,不搞一刀切,不套用一种模式,既符合档案业务要求,又适应各项活动的要求,档案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档案的管理模式上,村级档案可以自管,也可以由乡镇集中管理。

二是围绕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深入开展农村档案工作。村民档案一户一档,一人一张,一年一记录,全面反映了每户村民生产经营﹑收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情况,记录了农户生产发展,收入增加﹑生活改善的全过程,是改革开放宏观发展历程中的微观表现。要继续重视村民档案的建设工作,把村民档案建设作为年度立卷的重要内容,抓好抓实。

三是充分发挥乡镇档案管理站的职能作用,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管理基础工作。一是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对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支持和领导,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及时解决乡﹑村档案工作中遇到问题;二是加强对乡镇档案站工作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同时提高认识,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重要地位和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重要意义,明确自己的职责,正确行使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在乡村档案工作中的作用。

四是强化指导,突出抓好收﹑管﹑用三个环节。首先要抓好一个“收”字,市﹑县﹑乡﹑村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坚定不移﹑雷打不动。每年6月底以前,要完成行政村文件材料的全面收集和归档整理工作。其次要抓好一个“管”字,争取党委﹑政府部门的支持,加大对档案工作的投入,不断改善档案的保管条件,保证档案的安全保管,在安全问题上做到万无一失。最后要抓好一个“用”字,在提供利用上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找准切入点,注意把握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市﹑县档案局要到基层去﹑到农村去,结合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加强编研工作,在推广农业科研﹑农业技术﹑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狠下功夫,做到急农民所急﹑编农民所需。

五是突出优势,切实抓好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农村档案建设。地方特色的档案是地方农业和农村发展优势的见证,是宣传地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宝贵资料,是发展地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要紧紧围绕特色做文章,对当地农业﹑农村生产生活中出现的较为突出的人物和事件﹑本地独有的物产,以及风景名胜﹑古木建筑﹑本地优势特色产业和重大活动等都要建档,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精彩纷呈﹑富有活力。要紧密联系本地的实际情况,解放思想﹑开动脑筋,跳出档案看档案﹑干档案,不拘于思维定式的束缚,敢闯敢试。如滨州各地围绕当地经济特色建立冬枣生产技术与保鲜技术研究档案﹑金丝小枣档案﹑鸭梨生产技术档案等。这些档案的建立,对农业科学种植起到了重大作用。

六是继续抓好典型培养,促进新农村档案工作再上新水平。抓典型﹑带一般,抓重点﹑促全面,这种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始终是我们开展档案工作的有力措施。为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有新的突破,进一步推动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稳定服务,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不断培养新的典型,提出更高的标准要求,在统一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交流经验﹑积极推广,推动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持续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村级档案管理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如何规范档案管理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