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奶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2018-01-25 14:42郝胜楠
中国乳业 2018年12期
关键词:奶业乳制品奶牛

文/郝胜楠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畜牧局)

在“2017年度中国规模牧场单产榜单颁奖典礼”上,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3 家牧场进入全国单产12吨俱乐部,包揽单产榜单前3 名。河口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加大奶业政策扶持力度,抓装备、上规模、控质量、创特色、塑品牌,奶业已成为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1 奶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河口区拥有161 万亩未利用土地资源,是山东省土地储备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河口区立足资源禀赋,瞄准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推进标准化、现代化、生态化奶牛养殖,培育、支持奶业产业加快发展,分别于2011年、2013年、2014年成功落户了仙河澳亚、神州澳亚、新户澳亚3 个万头奶牛牧场,2017年建成了国内单体日处理能力最大的富友联合澳亚乳业项目、澳亚-奥克斯全国首家奶牛优秀种质研发创新平台,奶牛全产业链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截至目前,全区有奶牛养殖场6 家,均为规模养殖场,成功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3 家、省级标准化示范场2家,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9%以上;存栏奶牛4.01 万头,其中高产奶牛覆盖率达到98%,奶牛平均年单产达11 吨,机械化挤奶率达100%。

2 发展奶业产业的主要做法

2.1 以产业辐射为手段,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

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着力推进澳亚三大万头奶牛场建设,进一步提升奶牛产业的标准化水平。三大牧场总投资15 亿元,设计存栏奶牛规模5.5 万头,总占地面积3.84 万亩,其中养殖用地0.51 万亩,周边配套饲料种植用地3.33 万亩。目前,已建成饲草、奶源、加工、流通四大基地,有效拉动种植业、乳制品加工业和服务业等关联产业发展,实现农产品多级、多层次增值,对于调整农业种养结构、拉长畜牧产业链条、推动三大产业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带动示范作用。通过引进世界最先进的转盘挤奶机及奶牛全自动识别系统,采用散栏式饲养、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辐射带动周边十几个千头奶牛小区和1 个奶业加工基地建设,提升全区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至99%以上。

2.2 坚持“种养加一体化”模式,推进奶业全产业链发展

2016年,河口区成功申请国家级“粮改饲”试点项目,在全区范围内大力推广玉米秸秆青贮技术,带动全区及周边发展种植青贮玉米8 万亩,完成全株玉米青贮19.7 万吨,甜高粱青贮5 万吨,有效促进了种植结构调整优化,为奶牛养殖产业提供充足饲草供应。在产业链下游,依托三大牧场近700吨/天的生鲜乳产量优势,俄罗斯FOODUNION公司与新加坡澳亚集团联合投资1.2 亿美元建设了日加工鲜奶能力740 吨的东营澳亚乳业有限公司乳制品加工项目,目前公司已建成,处于试运营阶段。正式投产后,通过生产酸奶、炼乳、奶油、干酪等高附加值乳制品,推动全区奶牛产业链向高端乳制品加工方向延伸。

2.3 强化监管服务及配套建设,打造生态绿色奶业品牌

依托现代农业生产资金奶牛产业项目,投资120 万元建设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通过软件系统与视频监控、办公网络的功能集成,实现畜牧监管单位与规模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厂、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屠宰加工企业、生鲜乳收购站、生鲜乳运输车等一体化业务监管与综合监控。引导养殖企业加强粪污综合利用,建立生态循环体系。澳亚三大牧场与美国DVO公司、黑龙江农垦玖阳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投资9 000 万元联合建设了粪污干湿分离、沼气生产系统,三大牧场目前日产沼气约5 万立方米,主要用于牧场生产生活用能,剩余部分用于发电或甲烷提纯,沼渣作为高质量牛床垫料和土壤改良的优质肥料,沼液可在牧场冲洗系统中再循环利用或作为青贮地肥料,形成“粪污-沼气-肥料”综合效应的良性循环。

2.4 加强科技创新引领,提升奶牛核心种质创新能力

为加快推进种子母牛群建设,增强我国奶牛种业综合竞争力,2017年5月14日,河口区成功举办了“奶牛优秀种质创新平台”研讨会暨揭牌仪式。山东奥克斯畜牧种业有限公司与东营神州澳亚现代牧场有限公司在巩固前期战略合作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双方技术和种质资源优势,在东营神州澳亚现代牧场有限公司建设奶牛体外胚胎生产实验室,旨在共建国际一流遗传水平的荷斯坦奶牛种子母牛群,重点在种子母牛群组建、全基因组检测、种子母牛评价等方面开展合作,构建奶牛优秀种质自主培育技术平台,为种公牛的培育提供优秀种源保障。项目将为河口现代畜牧业发展,尤其是奶牛种质资源的建设与创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奶业发展思路

河口区将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为契机,依托澳亚3 个万头牧场及乳制品加工项目,辐射带动周边奶牛养殖场,实施产业招商战略,广泛洽谈对接,探索寻求乳制品深加工及观光旅游、饲料加工和生物有机肥、牛肉加工及皮革加工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拉动产业链条的放射状延伸。同时推动沼气制造、沼气发电、LNG液化天然气等新能源项目建设,探索标准化养殖与新能源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研究解决畜禽养殖面源污染问题的有效办法,建成黄河三角洲重要的奶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3.1 实施奶源基地建设工程

按照集中布局、规模养殖、高效高产、注重保障的原则,以仙河、孤岛、新户为重点发展区域,其它具备适度规模发展的镇(街道)为补充,集中建设一批高标准奶牛规模养殖示范区,建立稳定高产的奶源基地。鼓励现有规模场利用剩余容量吸纳散养奶牛入区饲养,支持具备发展空间的规模场改建扩建、低成本增容,实行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养殖。完善饲草饲料保障体系,积极推行“优草优畜”模式,依托中低产田改造、未利用土地开发等项目,认真落实富民工程扶持政策,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扩大优质牧草和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引导鼓励养殖大户通过租赁、入股、置换、流转土地或签订饲草供应订单等途径,建立稳定的饲草饲料基地,支撑奶源基地建设。积极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依托“奶牛优秀种质创新平台”项目,采取冻精冷配、性别控制、奶牛选育等技术措施,加大奶牛品种改良力度,优化奶牛结构,努力提高奶牛良种率和单产水平。

3.2 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

围绕“项目拉动—企业扩规—产业配套—集群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逐步拉长产业链条,推进养殖、加工、物流、销售等企业集聚发展,努力打造支撑有力、关联密切的奶业经济产业集群。积极扶持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奶牛协会等合作组织发展,发挥其维护奶农利益、协商生鲜乳收购、开展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鼓励乳制品加工企业通过订单收购、返还利润、参股入股等形式,与奶农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支持乳制品加工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加快名、优、新、特产品的研发,扩大加工规模,优化产品结构。积极引导乳制品消费,帮助企业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提高本地乳制品市场占有率。

3.3 实施质量安全保障工程

健全奶牛疫病防控体系,全面实行奶牛“健康体检”制度,认真落实口蹄疫、布氏杆菌、结核等重大疫病集中免疫、常年补免、定期检测等综合防控措施,确保奶牛重大疫病免疫率达到100%。严格执行《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督促企业和奶农建立饲养档案和生产销售台账,建立完善生鲜乳生产、运输、收购等各项环节监管制度,对规模养殖场和奶站实行全方位监督管理。建设黄河三角洲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配备高效液相色谱仪等设备,提高常规检测和筛选检测能力。强化奶牛场和养殖小区的无害化处理措施,实现生态养殖,推进无公害奶源生产。规范饲草、饲料、兽药等奶牛养殖投入品的生产经营,坚决查处非法添加违禁药品和滥制乱用饲料添加剂等行为,确保乳及乳制品的食用安全。

3.4 实施规范管理提升工程

加强科学饲养管理,按照原农业部《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推广统一场区设计、统一饲养管理、统一饲养标准、统一配种、统一防疫等管理模式,实现奶牛养殖的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奶牛养殖效益和水平。加快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适时开发奶牛标准化养殖区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奶牛耳标佩戴和追溯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科技服务指导,强化畜牧科技人员、奶农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培育高素质畜牧养殖队伍;加快推广奶牛良种、良法、良舍、良料等综合增产配套技术,提高能繁母牛和高产奶牛比重,加快畜牧业科技创新和进步。

猜你喜欢
奶业乳制品奶牛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山西印发《山西省“十四五”奶业发展规划》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奶牛吃草
全球乳制品交易价格指数上升3.1%
我国乳制品产量持续上涨 2016年11月产量269.8 万吨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奏响中国奶业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