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美学特征

2018-01-25 17:25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家 2018年12期
关键词:美感戏曲形式

□曹 彬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表演源于氏族部落习俗,尤其和祭祀过程中的仪式有着密切的关联,不同的民族在艺术表现形式上都有对这方面的借鉴。通过弗雷泽在《金枝》中的实地考察及其对民俗文化的分析可以得知,艺术表演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传承艺术,是人类天性与自然之间的交融展现,并且大部分戏曲不分国度地具有原始性的审美体验表现,也正是这些看似朦胧、模糊的源泉性的映像,构成了最终成熟化的戏曲构造体系。不同于其他西方艺术,中国传统戏曲具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在文明古国的思想继承性上,其他三大文明古国因为外族入侵及自然的取代早已经不具备对应的文化传承效果,只有中国将这一文化形式完整地继承并随着时代属性的变化衍生出多样的戏曲艺术形式。

一、中国传统戏曲的美学意义解析

在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中,戏曲的魅力和吸引力源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美学范式,尤其是写意化和虚拟化的表现手法,加上具有成熟体系结构的舞台套系,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同时又高于直接普通的生活类型,因而能够在展现大众生活的同时又不因为内容的贴合性而显得低俗,反而具有独特的审美核心概念。戏曲将语言和音乐配合动作唱腔,融合多重感官表现方法能够在多个层面上对人体感官产生触动和刺激。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对戏曲艺术的成就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认为这是将故事以演出的形式,统合了语言、动作、歌唱的方法,最终汇成了这一艺术大成。这也为戏曲的综合属性及兼容性的存在提供了理论依据。戏曲从来不是一门单独的艺术,而是具有多种艺术方式的影子,但又不同于任何一种,因而其中的美感及审美体验方式都是独特且难以复制的。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美感形式并非单纯处于一个层面,我们需要从其与艺术受众及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进行渗入才能揭示其本质。戏曲本身源于演绎主体的艺术内容,而对于其审美形式的分析,则要着落于进行审美分析的受众本身,当演绎者奉献精彩演出时,其本身并非是审美的客观对象,而是艺术表现中的元素之一,因而艺术本身就被作为一种需要受众参与的形式而存在。总之,将主体客体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的重点,才能够看出戏曲艺术美感的真正来源[1]。

传统的中国戏曲在内容上具有的文艺属性也要远超其他国家在同领域创作中的程度,对诗词歌赋内容的引用,将戏曲的抒情方式以最为直观的感性方式展现了出来。西方国家虽然具有更加系统化的三一律创作方式,但是对艺术本身的情感体现却不如中国古典戏曲那样畅快自如。实体戏剧能够传达思想却无法使受众从中体会到情感的迸发,对理性主导世界的西方思维而言,这或许是在其文化背景下最适宜的艺术进化方向,但对中国传统戏曲而言,既能表情又能够达意才是最本质的追求。

二、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类别分化

我国地大物博的环境条件决定了在具体化的艺术发展中会有不同的派系分支,而戏曲更是在地区的差异化背景下产生了很多流派,包括成为国粹的京剧,也吸收了各地戏曲艺术的精髓并且加以融合、改进。当然,传承至今,我国戏曲种类不止京剧,包括昆曲和黄梅戏在内的戏曲演绎形式都是中国戏曲界在文艺形式创造中独树一帜的方向,都在当前这百家争鸣的时代具有强大的艺术影响力[2]。

比起融合为主的京剧,昆曲及其他传统剧种更多地注重在区域化特色方面的培养,毕竟这些剧种作为地区文化的展现形式,保持最传统的样式才能够通过原汁原味的艺术感受力让受众从中获取对文化的感知效果。

例如,对同一剧目的演绎,京剧侧重文化融合及世界性的展现视角,而昆曲更多的是集中在地方特色中,这也是戏曲艺术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原因所在。每个流派的核心技艺,堪称对艺术形式的多领域分支化探究,是对文艺方向发展的重要拓展,能使戏曲艺术的美感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展现。

三、戏曲的虚拟性以及内在的程式化结构

戏曲通过在剧场观众视线中心的舞台表演实现演绎效果的最大化,而具体的动作和内容则以一种象征化的虚拟方式呈现。虽然借助现在的技术进行实体还原比较容易,但为了还原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保持简陋且别有风韵的戏剧布景更能体现出文化的魅力。同时,戏曲的展现过程更侧重通过这种朦胧化的虚拟性激发受众从审美角度进行补全创造,即艺术在受众思维中的二次衍化,这是最能够突出戏曲魅力的形式。对人的艺术理解而言,能够进行再创造的冷媒介所具有的艺术深度才更具艺术魅力,而从中进行的审美体验分析也能真正让人们体会到戏曲在真实性与虚拟性之间的不明确界限带来的美的感受[3]。

这种象征性的方式不仅在舞台展现中出现,也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戏曲艺术的整体构建中。中国传统戏曲受到的思想引领是在写意的形式下展开的,因而其美学构建方式也具有写意化的虚拟感。但是,因需要必要的固定结构予以支撑,所以戏曲内容中又带有程序化的特性,这种程式的架构和朦胧的美感之间形成的不冲突的矛盾感成就了戏曲艺术。

戏剧脸谱和服装等道具都属于象征的内容,包括颜色和刺绣内容都是对人物身份的完整解析,如曹操白脸的奸角、道尔顿蓝脸的勇猛等都是戏曲艺术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形成的固定范式。

不过,在这种象征意味的结构处理中,戏曲并非一味地追求繁复的内容和设计感,更多的时候是灵感和趋向于简单化的创作追求而形成的艺术独创,因此,化繁为简也是中国传统戏曲在构建美感空间的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手法。戏曲通过乐曲和人物动作的轻重缓急调节气氛,让受众从环境氛围中融入其中,这样反复自然就能够体验到戏曲所散发出的魅力。正是这种能够跨越国境和文化使不同人群能感受到相同审美趣味的艺术形式,让中国传统戏曲稳坐艺术领域的至高地位。戏曲形式可能会因时代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分类分支,但其传播美感和在传统形式中具有的美学特征是不可磨灭的,并且会在不断地文化体系传承中衍化传播下去。对艺术形式而言,这是中国传统戏曲存在并不断被继承的最大价值之一[4]。

四、中国传统戏曲的综合属性美感

中国传统戏曲集合了多种艺术的审美表现,但人们对艺术的欣赏总是见仁见智,所以对中国传统戏曲的解析应以多元化的思维应对。虽然艺术领域在不同时代的体制下所具有的社会差异性形成了戏曲艺术的不同形式,但也使其具有了吸收包容的属性。例如,从形式上看,戏曲艺术中包含了武术、杂技的表演形式;从文辞内容上看,戏曲艺术包含大量文学成分,无论是构成戏曲的词曲还是歌牌,都有对应的文学引源可以考据,这充分体现出中国古典艺术在内涵方面的底蕴感[5]。

从戏曲内容的具体演绎方式而言,戏曲的融合美展现在阴阳调和上,其既有阳刚之美,也有阴柔之美,将这种圆润顺滑的艺术感受呈献给欣赏者,能够培养庞大的受众群体。对古代贵族而言,娱乐方式虽然从不匮乏,但自从戏曲形成对应的体系后,这项艺术形式就成了贵族之间衡量彼此艺术涵养的重要方式。

时至今日,戏曲仍以其独特的美感及艺术理念解读着中国古典艺术中对美和美感的追求,并且在前进过程中吸收融合了多种艺术的表现手法,其舞台表演的内容也随着这一进化过程不断充实,这也为中国戏曲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借鉴的方向[6]。当前,戏曲艺术需要兼容并包,吸收、接纳其他派系艺术的美感理念,只有从美学角度上与时代并进,才能够保持其艺术性永不落后,进而长远流传。

结 语

中国传统戏曲在艺术表现力和道具样式的丰富性都使其在世界文化艺术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形式上的创新,包括舞蹈、乐曲、杂技、文学性的交融,这一点从商周时代对古典礼乐制度的传承就可见一斑。中华文明中以和为贵的主旨思想通过《周易》等经传书籍,加上阴阳和合的和谐思想,展开了一条从文化及文化体制上追求包容万物的协调综合之美。而这一思想在艺术中也得到了体现,使中国戏曲艺术能够以独特的美感征服世界,并在世界体系中占据独特的艺术地位,由此可见,中国古典美学的影响力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

猜你喜欢
美感戏曲形式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戏曲从哪里来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几何映射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