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2018-01-25 17:26王爱华
魅力中国 2018年52期
关键词:蔡桓公渔夫共性

王爱华

(大连市庄河光明山镇小营小学,辽宁 大连 116425)

一、阅读目标的个性化与共性化,都要从学生主体角度考虑。

阅读教学是“以人为本”的对话,对话的主体是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以及与学生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所以个性化阅读首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自主的尊严,生命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和心灵成长的幸福。而我们每堂课的共同的教学目标并不是生硬的强制学生接受的教条,它必须是学生在自己对文本解读的基础上,受文本作者的思想立场和价值观的影响、教化、熏染,自然而然达成的,是学生从自己的种种体验中,在老师的引导下“萃取”出来的,是学生主体智慧劳动所得。

二、个性化阅读的目标,要受课程目标制约,为实现共性化目标服务。

个性化阅读不代表完全的“放任自流”“漫无边际”“你觉得是什么就是什么”,个性化阅读必须是课程目标下的自主阅读,是让学生探寻并尊重文本的原有意义,文本内在的价值取向!“一千个哈姆雷特(个性)最终还是哈姆雷特(共性)”。比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这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懂得“小病不治,会酿成大病,小错不改会铸成大错”这一道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如果让你对蔡桓公说几句话,你会怎么说?”我让学生自主阅读后说一说,演一演。学生们非常兴奋,积极准备后,陆续举手回答,一个学生说:“蔡桓公,你怎么不听扁鹊的话,是不是害怕扎针喝汤药啊?”另一个学生很形象地表演起来,他抱拳拱手说:“大王,你是不是害怕医生骗你呀?我奶奶有一次只是感冒,就被一个医生骗的花了好多钱.......”我意识到学生的联想有些“天马行空”了,立刻喊停,补充说:“大家要知道,扁鹊是当时医术最高也最有医德的大夫,劝告蔡桓公治病完全是为了病人好,蔡桓公不听他的话,是觉得自己得的小病,没什么大不了的”。学生沉静下来,片刻有个学生举手:“我会对他说,大王你要听医生的话,小病抓紧治,才不会得大病”另一个补充说:“我小时候感冒,没及时治,后来变成肺炎住院了呢”......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难免在发散的过程中偏离课程目标,所以个性化阅读只有在共性化目标限定的范围内自由驰骋,才能保证课程目标的准确落实。

三、阅读共性化目标的实现,要以个性化阅读为前提。

我们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是文本作者的思想立场和价值观的体现,教学中要落实这些目标,一定要以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作为前提。若没有学生对文本的个人的阅读感受,不去触摸学生在阅读中鲜活跃动的灵魂,那么共性目标就是建立在沙滩上,没有生命的。所以我们要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集体探究学习,让学生自主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个性化的阅读若是一条条小河,教师则要负责将它们通通引入共性化目标这个大海中。比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在解决课后问题“......说一说,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时,学生在深入文本,细读体会后,有的说:“桑娜脸色苍白,忐忑不安,可是她还是要留下孩子,说明她多么善良啊”有的说:“天气那么糟糕,渔夫还要出海打鱼,他养活自己的孩子都难,还要养别人的孩子,他真伟大”还有人说:“渔夫说,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句话说明他坚强、乐观”......个性化阅读后人物的形象已经很立体呈现于学生头脑中了,在此基础上,“感受桑娜和渔夫美好心灵”的教学共性目标自然就达成了。

四、阅读教学从个性化到共性化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点拨是关键。

(一)纠正误读,保证个性化阅读不偏离文本,不违背共性目标。

“误读”是指不能正确理解文本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阅读。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由于年龄,性格,经历,期待视野等方面的不同,获得阅读感受与审美体验就会不同,误读也就难以避免。教师要允许学生个性化阅读中发生的错误,做到不责难,否则会打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另一方面,不纵容,就是对误读不能不置可否甚至无原则地鼓励,要分析学生误读的原因,及时纠正。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就“你觉得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进行读文探究,感受人物形象,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后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回答,其中就有学生说“老汉是个狠心的人”甚至有的说“老汉是个很傻的人”......显然这样的回答就是对文本的误读,所以我就问学生,”你为什么觉得他狠心?”“因为他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管”“如果他让自己的党员儿子先走,别的群众发现了会怎么样?”“会不信他,人群会乱”“后果呢?”“会死更多人......”至此,学生会明白,老汉是多么冷静,多么无私,他对自己儿子的狠心,恰恰体现他对所有村民的大爱,他的不徇私情,坚持原则的共产党员高尚情操!

(二)指点迷津,增强学生对文本原意的理解,促进从个性化理解到共性化理解的过程。

有的文本含义比较深刻或含蓄,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往往不能清楚地理解把握,读后只是获得一些表面的印象,情感体验也比较模糊。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领,比如和学生一起分析文章的题目、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找文章中的抒情部分或议论部分等等,从而将个性化阅读中获得的一些“碎片印象”整合成完整的形象,将一些模糊的感受明晰化。

总之,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阅读兴趣,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作为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使学生读懂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章,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为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蔡桓公渔夫共性
渔夫和小猫
共性
渔夫之利
词句中的人物性格
讳疾忌医
雷锋精神与辽宁精神的共性研究
讳疾忌医
天皇版“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