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研究

2018-01-25 18:41宫丽民
山西青年 2018年8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政治

宫丽民

(晋中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达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程度。①针对大学生日常生活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客观要求,是培育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内涵所在。

一、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一个中心

所谓“立德”,《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②;“树人”最早在《管子》中以这样的表述出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③从这里我们看到,立德与树人都是大计久功,欲树人先立德,修己德能成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到底是一种“德”,一项针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存在着时代意识强烈而担当意识薄弱、功利之心明显而敬业精神不足、自我意识较强而自我约束较差的客观现状,这就要求大学教育要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中心任务,在大学生群体中树真正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大德。

二、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两个平台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④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各有侧重、各具特色,要努力实现两种途径的优势互补、协同育人。

第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致力于提升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品德培育过程中的理论认知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势下,作为方向性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做到紧紧抓住理想信念教育这个中心,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努力通过教师自身的学识、经验和阅历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生活的向往;要促进学生学会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要让广大学生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坚定不移、长期坚持。

同时,其他专业课教师要在守好责任田基础上粹取各门具体课程中的思想政治精华,做到同向育人。美国教育学者马斯·里克纳曾经指出,“大学专业课程、学术课程,在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着惊人的能量……我们的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中,如果不利用专业课程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渗透,那简直就是一个极大的浪费”⑤。各学科教师要能够有意识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自身所教授的学科结合起来,高屋建瓴地跳出就学科知识论学科知识的圈层,在“知识的价值化”以及“价值的知识化”之间自由转化。

第二,发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发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党团组织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排忧解难。”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等隐性教育方法,以提高大学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目标,解决大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外的学习、生活、实践所面对的实际问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成功观和价值评判标准,注重大学生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的树立和实际的培育锻炼,培养爱岗敬业的人,诚实守信的人,遵纪守法的人,有集体主义意识的人,让大学生通过参加各色活动以及摄取有用信息,产生更多的自我参与的价值获得感、身心健康的个人满足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心认同感。

三、重视日常生活本身的三项教育价值

首先,重视日常生活所具有的重复性的价值。生活是一个过程,日常生活最大的特点就是重复性,“温故而知新”是强化记忆的重复,“水滴石穿”是机械运动的重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量积累的重复,思想政治教育所依托的日常生活环境也是在日日重复中推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效果的取得也离不开教育的重复性,重复能够实现经验积淀、塑造形象、增进情感、强化记忆、坚定信仰、孕育创新的效果。正是日常生活本身的稳定性给了思想政治教育借以发挥作用的场域,正是教育的重复性让学生能够将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认知,进而促成行为的外化。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就要学会利用日常生活的重复性价值。

其次,重视日常生活所具有的参与性的价值。马克思主义一贯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它从现实的前提出发,而且一刻也离不开这种前提。它的前提是人……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⑦在这里,实践的主体“人”被发现。生活是人与人的共生共存,日常生活正是人人参与其中进行生产生活的活动空间,它的面貌如何在于参与活动的现实的人对它的改造情况。每一位日常生活的参与者总是在一定的观念下想问题办事情,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让参与者能够参与日常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⑧因此,发挥日常生活主体参与的主动性以及学以致用的自觉性,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收到成效的必然要求。

再次,重视日常生活所具有的实用性的价值。日常生活是具有实用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⑨而目前我们身边已经构筑起来的日常生活是不平衡、发展不充分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本身所固有的“功利性”特征更凸显,“和谐性”状态欠佳。中国必须为她的民众构筑精神家园,撑起精神脊梁,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离不开丰富的精神文化滋养,构筑中国人民的精神大厦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我们要充分认识日常生活所注重的实用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做到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驰而不息地狠抓下去。

四、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的四条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本身作为一种德育,必须遵循“循循善诱,启人深思”的教育路径,从教育引导、情感认同、道德教育、自我发力四个方面探索路径。

(一)紧抓教育引导基础,筑牢价值认知根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为落实好这一任务,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把教育引导作为基础性工作,做到“两条腿走路”:充分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的资源,在日常生活所启发的重复性与参与性价值的指引下,多角度多方式多渠道多次数地阐发与组织参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行;同时,大学教育要对接社会人才需求,立足“培育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人才”的目标,实现新一轮教育人才的“供给侧改革”,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专、学有所用、学有所尊,不仅在大学期间的课堂上吮吸马克思主义素养的营养,更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家庭生活中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地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维护者与践行者。

(二)强化情感认同环节,实现价值润物无声

情感是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11日常生活的参与性价值启示我们,发挥属于其中的每一个个体力量的共建共促是我们美好未来的保证。首先,增强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可通过发挥学生“向师性”的心理,从人格感化方面进行发力。在社会范围内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引导教师重视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思想水平、个人情怀和人格魅力,用真诚的爱去触动、感化学生,进而促进学生全面提升、积极进取;其次,通过在日常生活中榜样典型的树立增进价值观的具象化、亲近感。在理论的“高、大、真”与现实生活的“平、微、实”之间架构桥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通学生见贤思齐的感悟中可触可感,使向上向善成为一种自觉;再次,引导学生接受艺术的熏陶增强其对美的热爱和追求,共同致力于认同感的获得。通过引导学生欣赏美术、音乐、舞蹈以及诗歌、影视等文化艺术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对“美”和“善”的终极追求,逆向反观与体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尽善尽美的“大德”真谛。

(三)立足优秀传统文化,突出价值道德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众内心的涵养作为一次广泛的社会心理、思想、态度、行为的变革,它的广泛宣传教育是把社会恶的数量减少,把善的数量增加的捷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12我国古代以“修身”为中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个人伦理、社会伦理、国家伦理贯通三位一体的道德伦理体系,具有逻辑上的贯通性和结构上的完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它的培育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任务,扎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探究可资借鉴的育人之术,构筑当今社会新的“大学之道”,这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所在,也是实现高校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重视主体自我发力,保证价值落小落实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那么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13树立生活过程论的思想,重视大学生主体的自我发力,实现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是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要引导学生“公转”,更要促进学生“自转”,二者不可偏废。在日常生活中要在社会范围内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打通道德育人、求真至善的通道,引导学生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将“慎独”作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同时,还要促进学生通过个人修养的办法实现自我境界的提升,做到勇于担当、励志勤学,自觉将个人道德境界的高低作为衡量标准,实现克己自励,力学笃行。

注 释:

①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92.

②春秋左传诂·襄公二十四年[M].北京:中华书局,1987:567.

③《管子·权修》.https://baike.so.com/doc/4063947-4262391.html.

④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89.

⑤[美]托马斯·里克纳.美式课堂:品质教育学校方略[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5.

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14)[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540.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3.

⑧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96.

⑨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87.

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政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