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琵琶演奏技法教学之“弹挑”

2018-01-25 20:48
黄河之声 2018年19期
关键词:杂音大拇指琴弦

朱 丹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琵琶演奏最基本的技法,当是“弹”(符号)与“挑”(符号/),“弹挑”是丰富琵琶演奏艺术表现力、增强琵琶演奏艺术感染力的基础。在此技法上衍变出其他的演奏技法,如中速的弹挑称为“夹弹”、快速的弹挑称为“滚奏”、两根相邻的弦一起弹称为“双弹”、两根相邻的弦一起挑称为“双挑”、同时弹三根琴弦及以上称为“扫”、同时挑三根琴弦及以上称为“拂”,以及更加复杂的“夹弹”、“夹扫”、“遮分”、“剔”、“双飞”等。林石城老师曾经在《再论“弹挑”》中说过:“弹挑指法的或优或劣,直接影响着运用弹挑处的演奏质量,同时也间接影响由弹挑指法衍变发展的各种指法的演奏质量。”所以当弹挑技法能运用自如时,才可以根据曲目的难度、要求、表现力等来更好的演绎曲目,才能不受技术的约束,将琵琶的音色、曲子的韵味酣畅淋漓的表达出来,一气呵成。

一、“弹挑”演奏技法的教学

在初授弹挑时,大部分老师会先教手型、然后分别教“弹”与“挑”,笔者在幼时学习的过程中也不例外。但也有少部分的老师会选择先授“遮()分/”。即食指和大拇指呈圆形或椭圆形同时往内触一弦和四弦(由于一弦和四弦距离较远,初学者教好掌握,当然也可以用一弦和三弦等,视情况而定)为“遮”,食指和大拇指呈圆形或椭圆形同时往外触一弦和四弦为“分”。“遮分”其实就是“里外里外”的动作,同时也可以发现“遮分”的关节运动和手型都与“弹挑”相似,如“分”实际上是同时进行的“弹挑”,等熟练稳定后删除“遮”把“分”拆成前后运动的两个动作即可,这样便可以让学生先接触类似的指关节运动,再学弹挑也就没有那么“紧张”了。

(一)弹挑技法的启蒙教学

对于琵琶的启蒙教学来讲,初学者需要将大量的精力放在弹挑的基本功上。要想较好的掌握弹挑技巧,首先要有一个优雅、舒适的坐姿——身体要坐正、坐在凳子上的三分之二处、两脚分开一拳宽、琴身稍左侧、左手抚琴、身体自然放松。其次是弹挑的姿势——大臂自然下垂,小臂与面板平行并呈现出水平状,手腕自然放松,微微拱起。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自然呈半握拳状,大拇指轻轻搭在食指尖处,从上方看下去,就像圆形或椭圆形,手掌间是空心的,或者像握着个鸡蛋或乒乓球,如若初学者掌握不到怎样放松,便可试试感受走路时的手形。

以上所述都是关于在真正要触弦着力之前的准备工作,切不可怠慢和不重视,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在手型对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学习弹挑。“推手前曰枇”即是“弹”,是由手腕向外旋转和食指向外弹两个动作组成,在我们摆好手型时,食指离一弦不要太远也不要太近,一公分即可,随后食指往外弹一弦(由右往左),手腕也随之转动,触弦时食指的一、二指关节用力,三关节为支点,将大臂、小臂、手腕的力传输到一、二指关节,这样弹出来的声音才会响亮、干脆、清透,扎实,离弦后再放松。在此说明下为什么要用一弦呢?二弦三弦四弦可以吗?答案是当然可以,但是一弦的好处在于能够帮学生较好较快的掌握弹琴的距离,二弦三弦等容易触碰到前一根弦,初学者本身就处于身体紧绷,不敢放松的状态,如若再弹二三四弦会使学生在心理上为了避免弹到前一根弦,会有所收敛,因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我们可等稍熟练之后,再在二弦三弦四弦上练习。“引手却曰杷”即是“挑”,“挑“与弹是两个相反的方向,是由手腕向内旋转和大拇指向内挑两个动作组成,同样,在摆好动作时,大拇指离弦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不可靠在琴弦上发力,随后大拇指往内挑(由左往右),手腕也随之转动,大拇指触弦时掌关节带动小关节,小关节着力,手腕为支点,将大臂、小臂、手腕的力运输到大拇指小关节,触弦后放松回原位。

弹挑要将指、腕、臂三部分结合起来也是极为不容易的,一个较好的演奏者会根据曲目的要求来自动调节三者的用力程度,这就使音色有了变化,就增加了琵琶的音乐感染力,既能奏出优美典雅,柔情似水的声音,又能发出如怨如慕,如痴如醉的心声,还能发出悲切愤慨、激情奔放、呐喊震天的同时又发出无奈哽咽的诉说等等。想要运用自如的表达这些曲目,就必须要有扎实的弹挑技巧,这就是为什么弹挑演奏指法的学习难度也是琵琶学习的难度。我们训练弹挑时,有以下二种方法来进行训练:一种是进行臂、腕、指三部分的分解训练(有点类似于小提琴那样腕臂分别训练),在琵琶中则是单独训练手指的独立性以及弹性,手腕、手臂保持放松,初学者在单独练手指弹挑时会不自觉的推弦,即将指尖在弹琴弦之前放在琴弦上,然后手臂用力推出去,而这种情况实际上是运用了手臂和身体的力量,看似是手指在动,实际上指力并没有得到训练,这是很容易忽视的一点。另外,手指在弹的过程中,触弦时用力,离弦时放松,且过弦速度要快,保持弹性,就像弹簧在弹出去那一刻迸发,之后就松软一样;另一种则是手指、手腕一起动,手臂放松,而这时应将手臂力量传输到手腕再传输到手指,将力量集结于指尖,一并迸发,然后放松。弹挑时手腕的动作类似于轻轻扇扇子的动作;以上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第一种方法训练了手指的独立性和灵敏性,但在演奏中仍然要将手腕手臂的力量相结合,而第二种方法则训练了手指手腕手臂的力的配合,声音会更加结实、洪亮、干脆,但是会出现手指独立性差,速度快不起来等情况。

(二)弹挑技法的练习和巩固教学

1.在初练弹挑时,我们以练习空弦为主,待手型稳定下来则可以配以简单的左右手相结合的曲目进行练习。在练习空弦时则可以配以节奏练习,同时也可以加上节拍器,以辅助学生培养节奏感,以便后续的学习。

2.刘德海老师所出版的《琵琶每日必弹》(不分老版新版),其中《二十四指序》练习曲不管对于左手的速度练习,还是右手的弹挑练习都是极好的。本首练习曲针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加以巩固与提升。例如;以这一句为例,我们在练习时可四个都慢练,等稍熟练,再加快一点练习,慢慢的加速度,最后再练夹弹等速度中等,声音清楚时便可训练耐力练习,即将一个弹四遍,如这样不仅训练了左手速度和耐力,又训练了右手的弹挑和耐力,一举两得。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四弦上练习,也可以一快四慢,或者四慢四快等等……在此我想强调下此练习曲的重要性,有一定基础的学生都应该重视和好好研究这一条练习曲,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弱点来练习,将此练习曲作为活手练习曲皆可。

二、“弹挑”技法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及其纠正方法

(一)不会运用指关节

弹挑的过程中食指一、二指关节用力,大拇指掌关节带动小关节,小关节着力,而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有许多学生几乎只动手腕,不动手指,从而导致弹挑速度上不去,独立性差,灵敏性差。在这个问题上,首先我们要了解学生是否真正的掌握了弹挑的理论,比如,弹挑是怎么样发力的,该用哪个位置发力等,只有在正确的理论下指导,才能改正。其次,就是慢练,单独练习指关节的运动,然后由慢到快,保持一段时间,看看是否有错误,如有再放下慢练,再慢慢加快,如此反复。

(二)噪音过大

我们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听见有些学生弹琴的杂音特别大,有时候甚至盖过了乐音的本身,就像白居易的《琵琶行》当中所描写的“呕哑嘲哳难为听”,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有四个:触弦的深度、角度、速度以及力度;首先我们谈谈为什么会出现杂音,我们要知道弹琵琶是需要带假指甲(义甲)的,假指甲的甲面在接触弦的时候是一定会有杂音的,再技巧高超的琵琶演奏家也会出现杂音,因此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将杂音减到最低。声音的发音是由于震动,所有弹拨乐器都是一点击弦震动发音的,可称为“点用力”,这就是弹拨乐器发音的基本方法。因此,在震动的过程中弦会多次碰到甲面,从而导致杂音。接下来我将细谈这“四度”。第一点深度:指甲触弦的面积要浅,大约在指甲面的三分之一的位置即可,这样可以减少弦击中指甲面的面积,从而减少杂音。有时触弦面积过深使琴弦碰到了胶带,这样的声音着实难听。第二点角度:弹挑手腕和手指转动的方向应该是像轻轻扇扇子的动作,运用指甲面的中侧锋面来弹,而有些学生在弹得过程中就会向下运动,犹如切菜,与触弦过深同样的道理,这样也扩大了触弦的面积,只不过深度影响了横向面积,而角度影响了纵向面积,增加了弦击中指甲面的次数导致杂音过大。第三点速度:停留在弦上的时间越长,弦击中指甲面的次数也就越多。因此我们弹挑时过弦的速度要快,不要在弦上停留。第四点力度:琴弦本身就有受力的负荷,我们在弹挑时的力度不宜过大,要适中,如若用力过大而导致振动的幅度易过大,演奏时会使整个琴弦撞击碰到品、相以及指甲面上,而发出刺耳的“滋滋”噪音来。同时在演奏中根据有些曲目的要求,会为了用不同的音色来表达不同的情绪,要求弹到琴弦上端也是常有的事,在这时我们就要学会控制力度。就一般在弹琴弦上面时,都是表现乐曲较慢的、柔弱的、轻声细语的部分,如果离复手的位置越远,击弦振动的幅度就越大,在这时弹奏不宜使用太大的力度,且声音要柔软,力度小了,琴弦撞击指甲面的幅度就会减小,噪音也就小了。当我们掌握了这“四度”,细细去琢磨,杂音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三)弹挑时僵硬

弹挑时用力和放松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话题,这也是最常见的问题和最严重的问题。演奏者若只会用力,力度是有了,但是会使整首曲子生硬无感、呆滞,若过度放松,则会使整首曲子软绵无力。因此我们要将用力和放松结合,才既能表达出乐曲的慷慨激昂心情又能表达出柔情似水、如泣如诉的感伤。在叶绪然琵琶教学札记摘要中曾经提到过:“紧张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掌握(指指法而不是精神),紧张是指弹奏过程中,不该用力时用力,该用力的时候不用力,什么时候该用力,什么时候不该用力?应该是手指触弦时用力(即触弦点用力)、手指离弦就不该用力,(即弹的前后)若仍再用力就是紧张,相反就是放松。”

三、结语

不管是琵琶“弹挑”技法的教还是学,都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前期花大量的时间去琢磨。作为一名琵琶教师,我们要充当一本“教材”的作用,同时也要充当学生的“拐杖”,帮助和引领学生前进。而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慢,所谓“慢工出细活”,慢下来才能发现问题,慢下来才能解决问题。琵琶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乐器,在时间的长河里孕育成长,流传至今,给予我们宝贵的音乐财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要将琵琶传承下去,就必须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的认知然后改错再认知。■

猜你喜欢
杂音大拇指琴弦
杂音
大拇指的作用
我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大功率短波发射机杂音指标维护探析
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
——站立位听诊:排除儿童病理性心脏杂音的可靠方法
为什么人的大拇指只有两节?
我把雨丝当做琴弦
额头上的琴弦
谁动了我的琴弦
有杂音不一定就是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