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民歌的传承与保护

2018-01-25 20:48马建波
黄河之声 2018年19期
关键词:民歌河北劳动

马建波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一、河北民歌艺术概况

河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五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三大始祖黄帝、炎帝和蚩尤就在河北由征战到融合,开创了中华文明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歌资源与文化。

河北民歌,是指流传于河北省的民族音乐。河北民歌,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族音乐,具有或质朴淳厚,或悲壮凄凉,或婉转动听等特点,表现了河北省各民族劳动人民朴实、淳厚的性情。河北民歌汇聚了众多地区的语言特点,是劳动人民感情的宣泄以及对社会的看法的集结,也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河北民歌除一小部分歌颂历史人物外,多以描绘现实生活为主。

河北民歌汇聚了众多地区的语言特点,以至于河北民歌的旋律优美多样,易于劳动人民喜爱和接受,被人民广为传唱,为后代留下了很多的民歌艺术瑰宝。同时河北民歌吸收各地语言的精华,丰富多彩的歌词内涵,把河北劳动人民的质朴和坦诚表现的淋漓尽致。河北民歌的歌词特点是描绘劳动人民生活的场面为主,抒发人民的喜怒哀乐之情。友情和爱情等内容也在河北民歌中常见,用于表现劳动人民对于节日喜庆的期盼,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其中也有一些河北民歌,描写的是穷苦人家可怜生活的场景,比如《穷人泪》、《水刮张家口》等歌词,“采了蘑菇把磨推,头昏眼花身又累。鹅毛雪片片朝身落,破棉袄渍透穷人泪,扑面寒风阵阵吹,几行飞雁几行泪;”就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凄凉悲惨的生活场景像。还有一部分民歌是描写历史事件的,通常这类民歌,歌词通俗易懂,简单押韵,热烈激进,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传唱歌曲的同时,历史文化知识和抗战革命历史也能够相应的了解一些。比如《刘庄惨案》,歌词的第一句就是“一九四三年,刘庄大惨案”。从抗击八国联军到打击日本侵略者,从旧社会把人变成鬼到新社会把鬼变成人,河北人民顽强的革命斗争精神在河北民歌的大量革命歌曲中完全显现出来。

河北民歌特点与它所具有的地形地貌和所处的地理位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河北省地形复杂,北有张家口承德坝上草原和燕山山脉,西有太行山脉,南有广袤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海域,丰富的地貌地形造就了河北民歌类型多样,包括山歌、渔歌、牧歌等。从地理位置上看,河北把北京、天津包围起来,全国各地的人前往北京、天津都会途经河北省,因此全国很多地区的方言都在河北省各地的语言中有所体现。例如承德北部以及山海关周围周边地区就受到了东北方言的影响,当地的民歌自然具有东北方言的特点。另外河北省紧邻天津,北京,因此一部分河北民歌或多或少的带有天津快板和京东大鼓的韵味,甚至有一些地方特色很浓烈,河北民歌音调也和当地的方言行腔走调趋于一致。

河北民歌曲调旋律优美,是人民经过多方面的艺术创作,按一定的音律,音节等因素,有节奏的排列重组而形成的曲调。它是音乐的基本组成要素,是民歌得以发展的灵魂。没有旋律的民歌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怎么能被劳动人民广为知晓并在劳动人民中广为流传?受到东北方言的影响河北民歌,跌宕起伏的旋律,高亢明亮的音色,展现出了纵横交错,错落有致的节奏和韵律,另外,高起低落的旋律走向也是河北民歌的一个明显特点。也就是说全曲的最高音一般在歌曲的第一句,然后逐渐低落,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河北民歌《小白菜》就是如此,“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了娘呀。亲娘呀,亲娘呀!”全剧的最高音在这首民歌的第一句首音上,观众的注意力很好的被吸引进来。观众的聆听的欲望也被激发,随后层层跌落的音调伴随着歌词来表达内心的伤感和无助,最后歌曲的最低音在末尾出现,瞬间把听众的情绪带入低谷,与作者产生共鸣。通过对众多河北民歌曲调、和声的分析,调式多以五声徵、商调式最为常见,并且很多劳动号子在调式色彩上变化极大,大幅度音程跳动也常能见,变幻莫测的曲调形式,时刻拨动着听众的心弦。

河北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近百年来,它根植于人民群众的肥沃土壤,吸收着丰富的营养,异彩纷呈,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艺术底蕴和浓厚的地方色彩,河北民歌种类繁多,其中以山歌、小调、号子、舞歌、风俗仪式歌曲、颂歌等为主。河北各地尽收入《中华民间歌曲集成》的民歌就有1200首,其中包括汉族小调789首,号子159首,花卉歌曲116首,山歌52首,儿歌23首,生活音调33首,满族回族民歌28首,像《茉莉花》、《小白菜》、《放风筝》,《回娘家》、《绣荷包》等民歌世代流传,脍炙人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二、河北民歌所面临的挑战

河北民歌经历了成百上千年的积累和演化,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流传下来的民歌在劳动人民中广为传唱。但在改革开放以后,新潮文化的涌入,致使河北民歌的生存空间受到严峻的挑战,生活中已很少听到河北民歌,河北民歌现在逐渐脱离人民的视野,甚至存在消亡的可能,民歌阵地的失守迫在眉睫,其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

过去的河北民歌主要作用是伴随人民的社会生活,传达日常劳作的喜怒哀乐,例如田间劳作时,捕鱼时,搬运时,婚姻嫁娶时,奔丧祭祀等等用来传达广大劳动人民的情感,以歌诉请,用歌传言。而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工厂、公司、高楼大厦层出不穷,机械化逐步代替了传统的手工劳动,过去那些鼓舞人民劳动时加油起劲的号子渐渐派不上用场,慢慢淡出人们的生活是大势所趋;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逐渐稀少,很多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打工,民歌已然不再是人民生活的主要内容,取而代之的是忙碌的工作,而唱歌则多出现于休闲娱乐场所,民歌也被当今的流行音乐所取代,只有少部分长者和民间音乐的追逐者还保有些许的热爱。

(二)喜爱民歌的群体减少,缺少关注度

无论什么艺术,都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受众群体,否则必然会逐渐凋零,在当今新生活背景下,时代的主题多为发展、创新、绿色、协调、共赢等词汇,国家发展的步伐也影响着歌曲的主旋律,另外,大部分年轻人都喜欢比较新潮的艺术形式,例如摇滚、重金属、流行、说唱、爵士等。大部分年轻人都不会唱过去的民歌,甚至都没听过。这无疑体现出民歌发展的困难,以及关注度极度的低下,也印证了民歌逐渐衰退的迹象。

(三)不能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过去的民歌曲调、歌词简单,一般采用五声调式,多表达农耕劳作,以及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人民群众穷苦不堪的生活窘境,而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很难在有当时那种体会。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中西文化交汇,西洋调式、风格开始被大家所吸引,歌曲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大多数人对于节奏单一、旋律简单、内容老化的民歌无法产生共鸣。

三、河北民歌传承与保护的路径

河北民歌是我国传统民歌宝库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是一种音乐现象,还反映了河北省各个时代、各个地区或民族的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生活习惯,民风民俗,以及美学思想的各个方面,它是音乐文化,历史发展的积淀,在这一层面上,保护河北民歌,就等于保存了河北的历史。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河北民歌的传承与保护策略进行研究分析,并试图找到其有效途径。

(一)收集整理河北民歌素材,保存民歌火种

在河北民歌所要消亡的紧要关头,要及早做好濒危的传统民间歌曲的收集工作,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将那些要被人民大众遗忘的民歌抢救下来,保存民歌火种,待其燎原之势,保持原有形态。同时按其风格、种类予以划分归类,并把民歌旋律翻译成简谱或五线谱,歌词进行文字记录,并对民歌背后的故事、历史事件、所要传达的内容情感做详细的记载,深挖其文化内涵,以备后人研究利用。

(二)传播交流河北民歌,形成燎原之势

为提高河北民歌在本地区的传唱度,民歌可以和学校音乐教育相结合,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培养,在民歌的传承上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激发学生对于民歌的喜爱之情。另外,学校也可以和民歌社团合作,展现民歌的魅力。

(三)更新创造民歌,跟上时代步伐

在抗日期间,晋察冀革命根据地人民根据革命英雄的感人事迹创造出很多革命歌曲,像传唱度很高的河北民歌《歌唱王二小》,影响了几代人,现在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党中央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中国最近几十年经济突飞猛进,人民生活越来越好。作为音乐人应响应国家政策和号召,把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幸福生活以及对国家的热爱写成民歌,创造出与时俱进、歌颂当今好生活、赶上好时代的民歌。

(四)各种媒体让河北民歌重新走上舞台

从中央到地方,对民歌的传承越来越重视了,央视国际频道有《中华民歌》,各省卫视也有一些民歌节目火爆上演。比如:山西卫视的《歌从黄河来》,河北卫视的《中华好民歌》收视率创新高。借助媒体的引导和宣传,可以对河北民歌重新进行编排、器乐的重组,将河北民歌的优秀曲目和最新曲目搬上舞台,让更多的群众聆听、喜爱、传唱,让河北民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让大众重新关注河北民歌,从而让河北民歌在当今社会发展又有了新的天地。

四、结语

河北民歌传承与保工作护任重而道远,传承和保护民歌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需要我们每一代人的努力与实践,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重视起来,民歌的未来才会更加长远。■

猜你喜欢
民歌河北劳动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热爱劳动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孙婷婷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