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可触摸的新德育

2018-01-25 22:07唐山市第一中学王卫国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春分德育家长

唐山市第一中学 王卫国

假期间,笔者参加了第二届中国中小学新德育G20高峰论坛(南京)活动。通过聆听专家讲座,与同行交流,以及针对学校的德育现状的反思等,对德育工作之“新”、之“可触摸”有了些理解和感悟,期望与老师们分享,以便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育人工作。

首先,我们应该明了什么是可触摸的新德育?

在众多大咖的解读中,笔者认为,北师大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肖川教授的观点,简洁明确,可操作,易落实。他认为:可以触摸的新德育,意在摈弃那些假大空的、伪崇高的所谓“德育”,而力图将德育植根于日常的、细微的行为之中。极力强调中小学德育应努力在教导学生“守规则、讲礼貌、爱整洁”九个字上下功夫。当我们的国民绝大多数都能做到这三点时,我们的国民素质就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就有了很大的进步。

其次,我们应该知晓可触摸的新德育具体内容。

新德育不是对过往的德育的全盘否定,而是摒弃那些“虚空”说教,远离“假伪”活动,做实细微处,完善好行为。新德育立足于行,强调实践,做到知行合一。新德育的特点“可触摸”,让学生在体验中提升品行,树立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之人格化,自动自发,铸就美好人生。

再次,我们应该把握如何践行可触摸的新德育。

其一,可触摸的新德育基于爱。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就是爱每一个学生,爱每一片绿叶。全国优秀教师桂贤娣老师,她应邀去竹溪县讲学,和主办方要了两根长竹子,在她教的小学生们外出时,排队握住竹子,确保安全整齐等。优秀的老师在用心做教育,他们的谋与智,源自他们对自己职业的深沉的爱,对自己学生的真挚的爱。爱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有爱就会有奇迹,有爱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其二,可触摸的新德育重在新。

面对大数据大有可为、云计算风起云涌的时代,我们的教育对象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这就要求的我们的德育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们要不断地丰富我们的德育教育方式、教育载体、教育平台等,要自觉的利用好互联网、自媒体等,实现友好的沟联,让我们的教育充满时代性、选择性、生成性等。如赵邑丰老师和家长们建立“唐山一中高二(1)班家长群”,及时推送各种信息安排,实时反馈学生的各种表现。我们的远足活动、运动会等,他都会现场直播,实现家校的良性互动,让家长全面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迅捷的沟通,很好地促进了家校合作,形成合力,共育英才。我们老师们还要利用好公众号、QQ、网络直播等加强与家长、科任教师、国内同行、专家的联系,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其三,可触摸的新德育成于行。

可触摸其实就是让受教育者成为教育活动主体,让他们亲自下水去学习游泳,让他们迈步去远行学习登攀。这就要求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在实施教育活动时,时刻把学生作为主角,时刻让学生处在正中间,让他们在实践中砥砺成长,在活动中内化品格。如小霍老师带刚刚毕业的这届学生时,设计具有班级文化符号的春分活动:在2015年组建时设计“春分·登顶”活动,让学生们登高立志,展望未来;2016主题为“春分·采青”,希望进入高二的同学们能够如舞狮采青般拼搏进取,勇夺头筹,等等。这些活动让同学们融入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增进友谊,展示青春风采。我们班主任一定要利用好班团会等活动,系统思考,让一学期、一学年、高中三年的活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循序渐进,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促使学生幸福成长!

让我们用心追求可触摸的新德育,为学生幸福的一生奠基!为学校跨越发展助力!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合格的筑梦者!

猜你喜欢
春分德育家长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农事 春分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春分的吻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春分
Équinoxe de printem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