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贫富分化的原因分析及其社会控制

2018-01-25 23:02
山西青年 2018年16期
关键词:分配公平主体

刘 伟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日照 276800)

一、社会资源占有不均导向的资源获取差异:顶尖优势的形成

(一)资源占有: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方式

无论是在生活实践中,还是在生产实践中,物质资料的获取,即资源的占有,必不可少。资源的占有就是资源占有主体为了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通过各种合法的方式实现对资源的获取过程。资源占有也可以说是资源的利用,以此来实现人们对生产生活的需要。在经济学中,资源被看作是“生产过程中所使用地投入”,资源也是“人类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基本要素。”而“资源的利用是人们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运用了掌握的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通过资源取得生存发展资料的过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也就是人类对于资源获取方式不断提高的过程,也可以说,资源占有是实现人们生存与发展的一种方式。

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工具的限制,人们的食物主要以采集和狩猎为生,所有获得的食物公有,每个人都会得到自己所需。因为原始社会时期人员稀少,物资生活所需也并不多,同时人们可以直接接触所需资源。也就是说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在资源占有方面无竞争可言,这时期的资源占有仅仅为了得以生存。而随着生产工具的发展,在原始社会后期以及私有制的出现改变了资源占有的意义。

在封建专制统治时期,虽然生产力得到发展,但生产工具的开放与应用也只是限于农业方面。农业用地的大量开发,使土地成了众矢之的,土地的开发与利用也是作为资源占有的一个重要部分。直至今日传统农民仍对土地有着特别的情感,认为有了土地就有了保障。封建时期实行地主土地所有制,也就是说资源占有主体对土地的占有量越多,其财富积累也就越多,由此分化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

至今,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生产力的发展,资源占有主体对于资源的需求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土地上。农民所追求的土地占有只是希望依靠土地来保障自己的生存,但随着政治制度的完善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人们对于土地的需求并不是那么热切,所以人们对于资源的占有还包括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等社会资源。从目的论的角度来说,人的行为都是有一定目的的,而资源占有主体对资源占有的目的已经不是仅仅为了生存,而是为了生活的更好。所以,资源占有是人们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实现人们追求的途径与方式。

(二)当前社会的资源获取机制:社会主义分配方式下的视角

资源获取是人类为追求生存与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方式,没有资源的获取与消耗人类无法更好的生活,社会文明也是正因为资源获取方式的发展而进步。在当前的社会制度下每个人都有生存与发展的权利,都有依靠自己的能力来获取资源的权利,所以当代人们在制度的框架下获取自己所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机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就提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体现了市场化的资源分配机制已经形成,其中市场交易机制是资源配置市场机制的核心。市场就是在经济主体之间因自身需要而进行的自由交易。通过市场自由交易能够使资源在生产经营者手中发挥最大的价值。

按生产要素分配也是分配制度中的重要部分。经济类契约中,生产要素是最主要的可以带来谈判力的资源,生产要素的市场供求、自身的特性以及对协作生产的重要程度等在不同的社会分工中给经济主体带来了不同的权力。按生产要素分配能够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促进劳动人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积累。

(三)当前机制下的资源获取差异的拉大:顶尖优势形成的原因

促使资源占有主体对资源占有量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竞争因素。在市场配置资源过程中,市场能够高效率的分配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但是由于资源占有主体自身的认知差异、有限的理性选择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就会对市场做出错误的判断,最终出现市场失灵。市场信息的占有方能够快速全面进行信息处理,以此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而信息贫乏者处于劣势,无法获取有效的信息,这就影响了市场竞争的公平与资源的合理分配,促使了贫富分化。

资源占有潜力。由于劳动者受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其所能够付出的劳动的数量以及转化劳动的效率表现出巨大的差异。帕克(Parker)曾提出了资源占有潜力,是指保有和控制有价值资源的能力,人们所能够占有的资源的总量,常常与身体尺寸、武器、能量状态、生理状态和经验等因素有关,该潜力越大,其所能保有和控制的资源也就越多,相反,该潜力越小所能保有和控制的资源就越少。个人能力的差异造成了资源占有主体间对资源占有的总量的获取的差异,由此,随着时间的推进就造成了两者之间的差异的拉大。

分配领域的不公。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人们凭借自己的劳动获取所需,多劳多得。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按生产要素分配越来越成为分配制度的重要的分配方式,尤其是按资本要素分配方式,其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3年社会蓝皮书》显示,我国劳动要素所得占国民收入比重在逐年下降,与此相反,资本要素回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却持续上升。这就说明国民收入分配逐渐向企业倾向,而造成了按资本要素所得与按劳动所得之间的差距的逐渐拉大。分配领域的不公,城乡二元结构加速了贫富分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而工业反哺农业的有效性却不高。另外,由于工业投资回报高、资金周转快、还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而农业生产周期长、经济效益明显低于工业,因此,各级政府容易形成“重工轻农”思想,进一步加剧了城乡财富分化。城乡居民由于户籍限制其所享受的权利与利益不同,导致了城乡居民之间的差异,“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保”等。所有城乡居民之间所能够获得的资源总量的差异就促使了城乡居民之间的贫富分化。

二、贫富分化的负面效应:顶尖效应的危害

(一)贫富差距的扩大会带来的金融危机或是经济停滞不前

首先,贫富差距的拉大,受顶尖效应的影响,富有者所掌握的财富越来越多,而贫穷者所能够获得的财富越来越少。国家经济的增长主要还是靠内需,而贫富分化导致了居民消费不足,所以,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模式难以形成。另外,美国的贫富分化导致美国储蓄率过低,进而造成投资不足和消费疲软,影响美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欧洲贫富分化导致穷国与富国之间差距拉大,有悖于“建立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的初衷。由于既定的贫富格局势必造成经济增长长期动力不足。所以,贫富差距的扩大并不利于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贫富差距的扩大不利于政治与社会秩序的稳定

改革开放后,中央就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的政策,但是,现阶段,先富起来的阶层中确实存在一些人财富来源不合理、不合法,这些人的暴富手段及富裕后的穷奢极欲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和矛盾,引起普通民众的不满。从而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如仇富,这并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发展。

三、社会控制下的资源资源分配公平:一种基于法治的社会控制对策建构

(一)完善相关法律,形成资源公平占有的意识:行为方式与思想方式的统一

十八大所提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作用,市场机制能够有效的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但这要求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而完全的竞争条件下,因资源占有主体能力的差别,即资源占有潜力的差异,其所能够占有的资源总量随着能力的提高而增加。但是资源占有主体所占有的资源量越多,对其他资源占有主体的损害也就越多,所以,市场机制下虽然能够快速有效的实现资源配置,但是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却忽略了公平。所以,应完善相关法律,形成资源占有主体间公平占有资源的意识。

法律作为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性的行为准则。首先,利用法律的规范作用,在法律实施过程中,来保障资源占有主体对资源的公平占有;其次,法律在维护人们的利益以及指导人们的行为的过程中,使得人们逐渐形成对资源占有的公平意识。行为方式是思维方式的外在表现,所以不仅要在行为上遵循公平占有的原则,思想上也应该认识到遵循资源占有公平的原则能够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最终形成公平占有意识。

(二)加强社会控制,限制对资源占有的上限:摘心打顶

在资源占有主体对资源的占有过程中,因资源的累积性特点,占有的资源越多其所能够为以后资源的获取所提供的保障就越多,造成了该资源占有主体对其他主体的资源掠夺与排挤,这也是导致资源占有不均的重要原因。所以,加强社会控制,一方面,减少资源占有主体对其他主体占有资源的排挤与掠夺,也就是控制资源占有主体对资源的大量占有;另一方面,是提高每个资源占有主体能够占有资源的下限,以保证其基本的生活所需。

(三)实现资源的公平再分配:行政手段保障公平的落实

温家宝在发表讲话时经常提到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所提到的一句话,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的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秩序的稳定。所以,再分配公平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剂良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能一味追求效率,而忽略公平。十八大报告就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再分配作为国家调控手段,需要政府利用行政手段来落实再分配制度的执行。首先,建立完善的与再分配制度相对应的行政体系,实行有效的调控体系,对占有资源量过高的进行调节,使得制度安排能够有效的落实。其次,鼓励对资源占有量过多的占有主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对其他资源占有主体进行帮扶,先富帮后富,以实现社会共同富裕。最后,调整税收制度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实现对资源的公平再分配。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的贪性应该受制于人的理性。由于资源自身的特性以及人性利己主义的影响,资源占有主体就会尽可能的占有资源,顶尖优势逐渐形成。而顶尖优势一旦形成该主体对资源的大量占有就会损害其他主体对资源的占有,导致了资源大量占有的主体所能够获得的资源越来越多,由此产生顶尖效应。所以,控制贫富差距的扩大就要尽量减小顶尖效应所带来的影响,以此来缩小资源占有主体间的贫富差距,维护和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发展。

猜你喜欢
分配公平主体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何谓“主体间性”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笨柴兄弟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