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篇数与遍数的平衡

2018-01-25 23:18刘镇益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8年15期
关键词:遍数笔者读书

刘镇益

(浙江省武义县第五中学,浙江武义 3212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关于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阅读明确规定:“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同时,在“教学建议”中提提倡“少做题,多读书”。显然,“多读”已成为课程标准的要求。那么,该如何认识“多读”这一概念呢?这“多读”的“多”,究竟是指读的篇数多,还是指读的遍数多?笔者以为,一个中学生要有效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必须基于对一定数量文章下过一番精研的功夫,也就是说,学生的阅读须把握好读的篇数多和读的遍数多之间的平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慎重选择阅读内容,并精心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读得高效、读得愉悦。

一、读得高效

清朝的大考据家戴震,为了写好文章,曾选出《史记》中的《项羽本纪》等10篇,圈圈点点,反复认真地研读,从名篇里面学习作文法,使自己的文笔远远高出于一般考据家之上。由此看来,精读是必须以“精选”为前提的,而精选出来的名篇佳作却又必须熟读精思,实行学而时习之,这才有可能吮吸其中的精髓,使之成为自身所需要的养料。精选名篇不是问题,我们教材中的课文篇篇都是。然而要“熟读精思”,单以学生自身的阅历学识却很难做到。通过阅读美文发现读文的规律、学习写作之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多读一些文章,采用“浮光掠影式”阅读或“一课多篇式”阅读的教学法,就未必是恰当的了。

精读,要求读的遍数多,有的甚至要能熟读成诵。清代学者唐彪力主“读文务精”,他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凡读文,贪多者,必不能深造;能深造者,必不贪多。”又说:“盖读一篇,能求名人指点,剖悉精微,从而细加审玩,则读十可以当百;若不求名人指点,更不精研细阅,虽平浅之文,尚不能窥其所以,何况精深者,虽读百不如十也。”这一段论述是十分精彩的,其中包含着读书的辩证法。从教师的角度看,为了使学生的读书能“读十当百”,就必须加强指导。可见,精读必须以精讲为前提,而精讲的内容则必须是文章的“精微”之处,是值得“细加审玩”的地方。

笔者以为,读得高效就要反复钻研课文,多读多思,务求领略其精妙。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读书方法,洞察精品文章的写作规律,品味经典语言的奥妙。这样,读得虽多,却不会给学生以任何重压,不会给学生以匆忙草率之感,也不会使学生心生厌倦。这样的阅读,才是语文课堂所需要的,才会给大量的课外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读得愉悦

“蜜蜂之所以能酿造出甘美的蜂蜜,那是因为它采了万千朵花的花粉。”学生应该“博览群书”,了解民族文化的传统和世界文化的进程,进而领略人生的真谛。这是谁都知道的。这里,笔者想强调的不是“采花酿蜜”的重要性,而是想说“采花酿蜜”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令人愉悦的欣赏过程。

(一)通读教材推荐的名著

教材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大多是课文的延伸,在教师精讲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产生通读原著的兴趣。不过,通读原著需要较多的时间与精力,也需要一定的耐心与恒心。西方当代著名的学者贡布里希在20世纪80年代就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悲观主义者有时告诉我们,在这个电视时代,人们已经没有读书习惯,特别是学生,他们总是耐不下心来,通读全书,从中得到乐趣。所以我们要做的是主动减少一些作业,废除一些条条框框,宁可不要考试也要保证学生有静下心来体会‘开卷有益’的时间。”这样才能让学生读得无负担,读得愉悦。笔者以为,对一个在不断完善着综合素质的当代中学生来说,叫他机械地去记鲁迅是什么家、其作品分为几个类型、他对文坛有什么重大影响这些系统的知识,还不如叫他把一本并不厚的《朝花夕拾》从头到尾读一遍更痛快,更有意义。

由于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习惯的影响,即使是面对如《海底两万里》这样的作品,也会有学生不爱读或者读了觉得没意思。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允许学生进行跳跃式通读,就是可以在浏览目录的基础上选择感兴趣的章节详细阅读。这样能很好地使学生拥有一个弹性空间,维护他们的阅读热情和阅读兴趣。

(二)泛读精品文摘

当今时代,是泛读的黄金时代!我们这个时代,不缺好的作品,缺的是接触作品的时空与合适的载体。的确,有一些名篇名著,不要说中学生没有时间和耐力去通读,就是教师也难以一一攻读,因此泛读愈加显得重要。在分秒必争的当代,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读者文摘》《青年文摘》《中外书摘》《畅销书摘》《微型小说》等可用于泛读的精品文摘,使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博览群书。此外,我们也可以推荐面向中学生的语文读本,如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的自读课教材《翻过那座山》。这本教材中有选自《史记》的《刘邦起事》,有选自《圣经》的《创世纪》,有现代作家王安忆的《我们家的男子汉》,有外国诗人歌德、纪伯伦的诗。相信这些精品短文会让学生兴趣盎然。

(三)“多读”由原著改编而成的影视、广播作品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曾公布“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果:生活节奏紧张和网络的发展、新媒体的丰富是阅读率下降的重要原因。笔者以为,这样的说法并不科学。什么是阅读?难道阅读过文字才算阅读?我们在调查研究的时候为什么总喜欢把现代的先进技术当成敌人加以“归罪”?为什么不说我们有幸生活在电子时代,我们有幸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来帮助我们阅读?扩大视野、增长知识是人们读书的主要目的之一,而电视、电影、广播等也可以使我们达到这一目的。影视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生活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的我们应多利用这些工具来加快阅读的速度,扩大阅读面。所以,在平时,笔者鼓励通过看电影、看电视剧、看话剧、看传统戏曲、听歌剧、听广播剧、听电台的“小说联播”等多种途径来欣赏经典名著。观看、收听这些节目毫不费力,甚至可以说是轻松愉悦,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在学生观看、收听的同时,教师要给予恰当的指导,让学生在休闲娱乐中吸取文化精华,在“欣赏—阅读—写作—感悟”的良性循环中提升语文素养。

王尚文先生说:“语文教师最关键的一件事是让学生喜欢学习语文。”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多读,读得高效,读得愉悦,是语文教师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猜你喜欢
遍数笔者读书
公路膨胀土路基石灰处治与分析
老师,别走……
填石路基压实质量检测及控制分析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霓裳羽衣曲》的遍数
数羊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