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价体系研究*

2018-01-25 23:57张广磊
山西青年 2018年21期
关键词:资助困难家庭

张广磊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我国对高校扩招体制的改革,使一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增加,受到高校与国家重视,对此我国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并且高校也建立了多元化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但是我国一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还没有较为完善的认定评价体系,资助也只是对困难学生进行经济层面资助与认定,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陷。所以,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与认定评价体系的完善尤为重要,这对完善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具有划时代意义。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概述及成因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概述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要是指国家招收的高校学生在校期内基本生活费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无力缴纳学费以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在校生活无法得到保障[1]。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得到一定解决,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但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依然存在。由此可以看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要特点就是在校期间无法交付学费,生活费低于当地消费水平,并较难满足在校日常生活保障,直接影响学业。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因

1.家庭地域影响,经济来源单一

虽然我国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但是由于地域的差异性,依然有一些地区生活相对贫困,经济来源单一,尤其是偏远山区,仅能维持日常生活。由于受到地域的影响,使较多家庭经济收入单一,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业。

2.家庭主要成员突患重病或丧失劳动能力

相对于医疗费用上升过快而言,我国农村经济收入增长缓慢,农作物收入是农村唯一收入,看病难问题较为普遍,若家庭成员突发重病或丧失劳动力,会造成家庭重大经济负担,这也是导致高校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之一[2]。

3.家庭无法承担高额的教育费用

农村地区面对较高的学费,除了靠务农收入外,还需要外出打工,但是很多工作不聘用高年龄人群,使外出打工的机会较少,导致家庭经济来源大大降低,在此情况下无力承担高额的教育费用。

4.家庭成员,负担过重

由于农村计划生育漏洞,存在儿女较多情况,家庭中兄弟姐妹同时接受教育,对家庭来说开销较大,虽然政府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高额的教育费用使很多家庭无力承担。

二、衡量高校学生困难程度的指标

(一)影响收入方面的指标

1.家庭人均月收入

家庭人均月收入是衡量家庭困难的重要指标,但各地审核标准不同,会影响测算准确度。另外,各地经济发展不同,家庭生活具有差异性[3]。为此,可采用一种能够衡量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以消除其不平衡因素,使调整后的家庭人均月收入更具可比性。

2.家庭获得收入的能力

家庭收入能力主要从是否是单亲或者孤儿等方面来判定,再根据父母身体情况以及劳动能力状况进行合理调整。其中,父母是否有稳定收入也是衡量家庭获得收入能力的指标,并结合长短期影响,给予不同权重的资助。

(二)影响支出方面的几个指标

1.家庭成员患病情况

家庭成员患病情况不但会影响到家庭收入,而且直接影响家庭经济状况,为此可以根据这一因素进行一定比例的资助,资助比例可以根据家庭支出情况为标准[4]。

2.兄弟姐妹情况

需要对家庭兄弟姐妹的入学或工作情况进行详细了解,相对而言,对在校就读兄弟姐妹较多的家庭给予更多资助,并且将其受教程度与层次的不同体现在量化体系中,并给予不同资助。

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价体系出现的问题

(一)一些高校缺乏完善的认定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科学、合理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认定评价,能够有效解决资助问题,但是一些高校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受到领导层重视,致使认定评价体系得不到有效完善。在对认定方式实施分析时,一些认定评价指标比较片面,偏离了政府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初衷。

(二)认定材料缺乏一定的真实性

高校在认定评价中,会让学生提供证明材料,此种认定评价模式具有一定科学性,但是材料的真实性需要详细核实[5]。一些学生在提供材料时,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这大大降低了认定评价体系的公平性。另外,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学生能够得到资助,愿意开具相关证明,失去了认定贫困生工作的意义。

(三)认定小组不能做到公平、公正

我国自开展素质教育以来,教育部门在实施素质化教育过程中,相关教育部门对认定小组工作做了相关要求,以年级为单位,以辅导员任组长,班主任、学生代表为成员进行认定小组的组建,但是认定小组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增加了认定工作难度,不能做到公平、公正。

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价体系构建对策

(一)制定科学有效的认定评价体系

各大高校在处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时,应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制定出较为合理、科学的认定评价体系,使相关工作更好地顺利开展。另外,高校首先应对认定程序进行规范,并且可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认定评价体系,以规范化替代传统方式,这在较大程度上符合公平、公正认定原则[6]。相关认定工作人员还应在规范化基础上,严格审核证明资料,高校还需要成立认定机构,由专门工作人员对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进行详细的走访与了解,以确保认定工作的公正性。同时,高校还要实施档案管理,并研发相关管理系统,以提升认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学生诚信意识的教育

各高校应采取必要方法对证明资料的真实性进行严格审查,并在此基础上对填写虚假信息学生进行诚信意识教育[7]。填写虚假信息的学生诚信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有较大缺失,也体现出了学生综合素质低下的问题,为此高校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学生未来适应社会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高校还应重视信用教育,比如在教学中融入信用宣传教育、校内组织开展不同以信用为主体的活动,在教育宣传的过程中,结合中华传统美德,以增强学生诚实守信观念。另外,高校也可以大力宣传资助政策,让学生对资助流程与标准有全面的了解,能够大大提升高校认定工作效率。

(三)开展民主评价认定活动

高校可以通过对认定小组进行系统的培训,来提升认定工作质量,保证认定工作的公平与公正。在认定工作中,必须要确保认定结果的真实性,为此高校可定期对认定工作进行大力宣传,使每位学生对认定工作内容有深入的了解,还能让学生参与工作内容,开展民主评价认定活动,并对工作内容进行监督,以此激发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确保认定工作的公平与公正。

五、结语

综上所述,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评价体系,不但能够有效改善经济困难学生的入学标准,而且对高校教育体制改革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高校在积极贯彻国家思想的同时,还应给予切实关注与重视,并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深入地探究,通过积极的手段找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以改善高校体制改革后面临的切实问题。

猜你喜欢
资助困难家庭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家庭“煮”夫
选择困难症
恋练有词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