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以民为本思想探究

2018-01-25 23:57毛杨柳
山西青年 2018年2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群众思想

毛杨柳

(曲阜市委党校,山东 曲阜 273100)

习近平以民为本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吸收借鉴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础上,结合世情国情党情形成的以人民为本的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审时度势,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成为新时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法宝。

一、习近平以民为本思想的渊源

习近平以民为本思想是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项重要成果,它的形成和发展凝聚着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智慧,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开展生动实践的结果。

(一)理论来源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科学正确的理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以民为本思想的形成,得益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观、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集体民本理念三方面的学习和借鉴。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观,是习近平以民为本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纵览习近平对于民本思想的相关论述,不难发现,他经常通过适当地引经据典,简明扼要地表达出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等诗句,鞭策广大领导干部要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态度,努力地做好民生工作;他还化用明代名臣张居正《答福建巡抚耿楚侗》中“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苦”的名句,告诫领导干部要多到群众中去了解民情,访贫问苦。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观的合理吸收与借鉴,使得习近平以民为本思想得以逐渐形成。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群众观。不论是在青年时期还是工作之后,习近平都十分重视对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的论断,是习近平以民为本思想的重要导向。在涉及国家建设、群众利益的诸多讲话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观点的引述。例如,在《略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时代意义》中,他引用了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许多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①又如,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一文中,习近平引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相关论点,阐述了要统筹全局,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来谋划经济体制改革。②可以说,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持续、深入的研究,为习近平民本思想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中国历届领导集体的民本理念。“以人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主要领导人都曾就“以民为本”问题进行过系统论述。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同志,总结和借鉴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奠定了党坚持走群众路线的根基。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评判标准。进入新世纪,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也始终将“为群众谋福祉”作为党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些成果成为习近平民本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

(二)现实基础

理论源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个人的成长经历和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为其民本思想的确立提供了宝贵资源。

十五岁那年,习近平到在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插队当知青,这段经历成了他人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后来他回忆道,“那时我几乎那一年365天没有歇着,除了生病。下雨刮风我在窑洞里跟他们铡草,晚上跟着看牲口,然后跟他们去放羊,什么活都干。”③这段与高原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成长经历,使习近平逐渐了解到中国的民情,并由此确立起为人民谋福利的奋斗目标。从梁家河村的党支部书记,河北正定县委书记,到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宁德地委书记,福州市委书记,再到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浙江省委书记,上海市委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丰富的从政经历使他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群众的冷暖疾苦,把握群众的利益诉求,从而逐渐形成和确立了自己的民本思想。

二、习近平以民为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以民为本思想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一)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民生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能否妥善解决好民生问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社会的和谐稳定。面对社会中存在的贫富两级分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教育、医疗等资源分配不均等矛盾与问题,习近平强调,要把增进群众福祉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大局出发,全面深化改革,把民生“蛋糕”做大、分好。

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时指出,人民有所呼,改革就要有所应,要能够时刻将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作为从政为官的一面镜子,不断审视体制机制及政策规定,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还要能够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④言语间无不渗透着习近平总书记带领13亿中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坚定信念。

(二)重视基层调查研究,让群众呼声成为干部行动

“走马看花不如驻马看花,驻马看花不如下马看花。”⑤到基层中开展调查研究,不仅是我们党实事求是优良作风的生动体现。“问题来源于客观实际。不对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脑子里不可能有正确的东西,争论起来没有个头,问题也不能解决。”⑥只有以调查研究为基础,深入群众认真倾听群众呼声,才能够更好地帮助群众解惑答疑。

习近平十分重视基层的调查研究工作,他多次强调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期望党员领导干部能够多到基层中去,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愿所盼,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他认为,注重到基层中开展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中做好各项工作的“传家宝”。领导干部只有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才能做到实事求是,才能真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决策,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中的失误。

(三)进一步完善群众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领导干部的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因而其一言一行都必须要接受群众的监督。列宁认为,群众应当有权为自己选举负责的领导者,并且有权撤换他们,还应当有权了解和检查他们活动的每一个细节。⑦毛泽东在同黄炎培谈话时也指出,“只有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⑧因此,对于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而言,在执政过程中重视人民群众在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完善相应的群众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变得尤为重要。

完善群众监督机制要首先从思想入手,提高群众的监督意识。在日常的宣传工作中,根据形势的需求以多种形式培养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增强群众的社会责任感,使之自觉行使监督权。其次,要在社会上营造出有利于群众监督的良好氛围。群众的意见是一面镜子。作为党员干部,要能够经常深入群众,思想上、行动上同群众保持一致,在群众中树立起亲民、爱民形象,破除群众思想上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的顾虑。

三、习近平以民为本思想的价值意义

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转型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使得党的各项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面对困境,秉持“以人民为本”“群众利益至上”的理念和原则开展工作,集合全体人民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就有可能使我们的工作由被动化为主动,从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向前。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要在新形势下以民本思想为指导,重视并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观为基础,通过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共产党民本理念的理解与把握,结合具体国情,从理论和实践上推动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成为全党的行动指南,对于推进党的事业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注 释:

①习近平.略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时代意义.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9):4.

②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94.

③田明钊.试析习近平的群众观.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4(1):11.

④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6.77.

⑤《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4.

⑥《彭真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18.

⑦《列宁全集》(第2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94.

⑧高新民,邹国庆,等编.今天我们怎样走群众路线.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229.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群众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想与“剑”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多让群众咧嘴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