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黄鹤楼

2018-01-25 09:07央视书画频道江苏中心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崔颢黄鹤主楼

央视书画频道江苏中心 黄 强

唐代大诗人李白仗剑游天下,一日来到湖北武昌黄鹤楼,诗兴大发,准备提笔挥毫,忽然看见壁上有诗人崔颢的大作,不禁感叹,不复吟诗。后有人就此写下:“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个楼就是长江三名楼之一的黄鹤楼。黄鹤楼位于武汉市蛇山高观山上,雄踞长江南岸,蛇山之首,地处汉水与长江的交汇处。

三国时期,东吴夺回荆州之后,备战蜀汉,在蛇山西坡修建了一座楼阁,这就是最早的黄鹤楼。之后该楼遭遇毁坏,屡次重修。唐代以前的黄鹤楼,规模较小,仅为一座二层的小楼。宋代之后的黄鹤楼,规模增大,已由二层扩至三层。到了清代晚期,黄鹤楼蔚为壮观,已经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高楼,三层,十字攒尖顶式木结构建筑。楼下有石台、平座房,全楼有翘角30余个,气势恢宏,场面壮阔。

至唐永泰元年(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清代文人沈复在《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中记述:“(黄鹤)楼有三层,画栋飞檐,倚城屹峙,面临汉江,与汉阳晴川阁相对。余与琢堂冒雪登焉。俯视长空,琼花飞舞,遥指银山玉树,恍如身在瑶台。江中往来小艇,纵横掀播,如浪卷残叶,名利之心至此一冷。”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清光绪十年(1884年)毁于火灾,荡然无存。

100年之后的1984年,黄鹤楼重新兴建。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000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规模也得到扩大,由过去的三层增至五层,加上五个夹层,实际是十层,结构也由木结构变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

新黄鹤楼通高51.4米,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屋顶和各层的屋檐,铺有黄色琉璃瓦。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圣象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

在主楼周围还建有圣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旖旎风光历历在目,尽收眼底,不免有“不尽长江滚滚来”之感慨。

猜你喜欢
崔颢黄鹤主楼
“黄鹤去”与“白云去”究竟孰优孰劣?——崔颢《黄鹤楼》首句异文考辨
非对称分布地下室对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分析*
归来兮,远去的黄鹤
圆形和方形荷载作用下框架厚筏基础变形与反力特征研究
黄鹤归来
他让诗仙忘而却步,他的诗
黄鹤楼找崔颢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新建主楼幕墙工程讲解
我们的校园
己丑年夏日再登黄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