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信

2018-01-25 19:10扎西才让
文学港 2018年1期
关键词:阿姐姐夫媳妇

扎西才让

1、阿舅

消息是姐夫带来的。

姐夫从洛村打电话给我:有件重要的事,要当面给阿舅说。

姐夫嘴里的阿舅,指的就是我。洛村人称呼亲戚,爱随自家孩子的辈分,某亲戚来了,明明在辈分上和大人是平辈,但孩子该叫姑父,大人也叫姑父,孩子该叫阿舅,大人也叫,算是尊称了。打小生长在杨庄的我,有好几年不适应这个叫法,不过叫的时间一长,也就适应了。

我:啥大事?电话里不好说?

姐夫:这事电话里说不清,今个我要去桑多镇,买些年货,你在村口等着我,到时我给你细说啊。

腊月里,西北藏地的风,冷得邪乎,我虽穿着时下在藏地流行的朱红色羽绒服,保暖裤外套了条厚实的黑裤子,那风也找到了缝隙,像几百条细小的游蛇,要往骨头里钻。

日头,正从东山后往上爬。那西山顶上,已有了金光,慢慢地向下漫延。

当我在村口冻得缩成一团的时候,才看到姐夫从鸽子崖那里拐出来。姐夫顶着灰色毡帽,走路一摇一晃的,不用细看眉眼,就知道是他啦。

等一身热气腾腾的姐夫走到身旁,我的鼻涕就流下来了。

我转身摁掉鼻涕,才说:龙哥,你来得早得很啊,我都冻得鼻淌了!

姐夫的大名,叫杨龙,杨庄人都叫龙哥,我也就跟着叫,我喜欢这种叫法,毕竟是自己的姐夫,叫哥是当然的。

杨龙:阿舅啊,抱歉得很,早上有点事,耽误了。

我讽刺道:耽误了倒没啥,我就是想不通,你都路过杨庄了,还不到阿舅家坐坐?硬叫阿舅在村口等,把阿舅还当阿舅不? 还真把自个当半蕃子了?

我们这里把日常交流都用藏语的藏人,叫纯藏族,把被完全汉化了的藏人,叫半蕃子。被汉化了的,就不太讲究祖先定的老规矩,比如日常的念经啦烧香啦点灯啦等宗教礼仪,所以总被纯藏族拿来当批判的靶子。

杨龙:不是你想的这样的。要是到你家去,我说的事情,舅爷就知道了。这事,老人家不知道还是好。

我:哦,那你快说,就甭神神秘秘的啦!

2、洋教

这时,那日头终于亮锃锃地爬上东山,山下村子里,顿时蒸腾起一片热气,犬吠声、鸡鸣声、隐隐约约的吵闹声,此起彼伏。不知谁家的大门,咣当一声打开了,走出了要去河边挑水的媳妇。整个村子,被日头给喊醒了。

杨龙忙把我拉到村口路上的一块冬地里,搬了两块大石头,靠着垄根坐下。阳光照在身上,热烘烘的。

我:龙哥,你快说,就别卖关子了。

杨龙:甭急,先点根烟。说着摸出盒吉祥兰州,弹出一根,递给我。

我挡开了,掏出自己带的紫兰州说:我抽这个,绵软点。吉祥兰州,太硬!

杨龙:都啥年代了,还抽紫兰州?那都是穷鬼们抽的!

我恼了:我就是穷鬼,怎么啦?!

杨龙忙说:甭生气,甭生气,和你开玩笑呢。说着点着了烟,深吸一口,吐出一圈白烟,烟雾罩住了他若有所思的脸。

我一把抢过打火机,抱怨道:光知道给自个点烟,把阿舅不当阿舅了?

杨龙:啊呀,阿舅,对不起啊,走神了!

我点着烟说:龙哥,你说吧。

杨龙又抽了一口,這才说:你阿姐她要信洋教!

我吃了一惊:你说啥?

杨龙抿着嘴不回答。

我:简直胡整嘛,我们藏人,信洋教干啥?

杨龙:就是嘛,她脑子进了水了!

这里人把天主教叫做洋教,说那是洋人们才信的教,不叫洋教还叫啥呢?对于这个教,不管是洛村人还是杨庄人,都是排斥的:那是大鼻子的金毛狮子们才信的,我们信那干啥?再说我们还有我们的佛教呢!

我严肃地说:龙哥,这事,你可不能胡说!

杨龙也一脸严肃:阿舅,是真的,这事,我不敢胡说?

我:那你听谁说的?

杨龙:好多人都听说了,我这两天才知道!

我:阿姐给你说这事了吗?

杨龙:没说!

我:你问她了吗?

杨龙:问了啊!

我:她承认了?

杨龙:她啥都不说!

我:就是说你还不知道她到底信了没信,对吧?

杨龙:就是,听说信洋教,要做个仪式的,我估计她快要做了,没办法,这才想告诉你的。

3、麻烦

我:你给别人说了这事没?

杨龙:这事,我好意思给别人说?我嫌丢人呢!

我:不行,我要给阿姐打个电话,问问她,她这样做,是啥意思?!

杨龙:阿舅,这事不是电话里说的,我来给你说,就是想请你去劝劝她的,你当面对她说,才好!

我:你说的有点道理。

杨龙:这事,先甭给舅爷他们说,说了对老人家们的身体不好。

我:就是,要是阿爸听了这事,肺都会气炸的!

杨龙:那就麻烦阿舅你去劝劝你阿姐。

请人办事,在我们这里,有另一种称呼法:麻烦。意思是所托靠的事,办起来有一定是难度,可能会有很多麻烦,但是还得请被托靠者出面,才有可能办妥。所以托人办事,就先考虑到了存在的困难——这事,就麻烦您啦!

我:好,我吃过午饭就去。

杨龙:你最好现在就去,在我家里吃饭,我这就去桑多镇,下午就回来,晚上我们喝几杯。

我:龙哥,家里都发生这事了,你还想着喝酒,喝个屁呢!

杨龙:好好,暂时不喝,不喝!等你劝好了,我们再喝。

忽听得路上有人喊:谁呀,大路上不说话,跑到地里说,有啥见不得人的?

我们忙起身走到地边,一看,是我的堂弟云丹,黑脸白牙,笑嘻嘻地靠在路边石墙上。

杨龙:云丹呀,我要去桑多镇,路过你们村,碰到你哥,闲谝了会儿。

云丹:你要去桑多镇?我正好也去呢!

我:你动不动就去桑多镇,想娶个那里的女妖精吗?

云丹:阿哥,你这说的啥话嘛,那里的女人,也有好的呢。

杨龙:阿舅,你就甭欺负云丹了。

一边说,一边从地里下到路上,给云丹发了根吉祥兰州。云丹接过去,点着了。

杨龙对我说:那事就麻烦阿舅了啊!

我:你放心,我这就去。又对云丹说:啊呀,花花公子也抽吉祥兰州啦?

云丹:姐夫给的烟,能不抽吗?我可跟你不一样,我是好坏通吃的。

我作势要打,云丹忙拉着杨龙,走了。

4、土匪

我到洛村时,恰是午饭时分,家家房顶上,经幡在阳光下缓缓地晃动,白色的桑烟和青色的炊烟,也在缓缓地升腾。

我的心情,一下子就好了,心里想,这样好的人世,活着,不该有啥烦恼的。但到了阿姐家的巷道口,看了看她家房顶,没桑烟,也没炊烟,心里陡然就生出了凉气。

阿姐正在下院里喂猪。

她端着一盆拌有青稞的豆秆粉,撅着屁股往猪食槽里倒,那只高大瘦长的白猪,就把长嘴杵进槽里,吞吞吞地吃。

我看着阿姐,眼睛有点发酸。阿姐名叫玉珍,大我六岁,过了四十岁了。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儿子不爱念书,常年在外打工,结了婚,也有了娃。女儿爱学习,在一所高职学校念书,立志要成为公家人。姐夫呢,动不动也出去打工,这里里外外的家务活,都丢给了阿姐。

阿姐直起腰擦汗的时候,见到了站在门口的我。

阿姐:哦,阿舅,你啥时候来的?

看看,她也叫我阿舅,看样子是入乡随俗,随了洛村人的风俗了。

我:我都在门口看你半天了。

阿姐:那赶紧进屋,我正要做饭呢,一起吃啊。

我:好啊!

我在前,阿姐在后,上了台阶往上院走。

阿姐:你要来,就该提前打个电话。

我:杨庄离洛村近近的,想来就来了。

说话间穿过堂屋,进了左侧上房。这房间比较大,迎门左手靠窗,摆着转角布艺沙发,一张柏木藏式茶几,看起来笨笨的。茶几旁边,支着一尊拉卜楞烤箱,也是笨拙沉重的样子,上头的铝制水壶,正冒着热气,吱吱吱地叫。烤箱后面,是面宽大的土炕,凌乱的被窝里,坐着个头发微卷的圆脸娃娃,两岁不到的样子,咧着嘴朝我笑。

我:看看,屁大的娃娃,都认出他舅爷了。

说着,过去把孩子抱起来,在那胖嘟嘟的腮上,亲了一口。

阿姐警告说:小心他给你尿尿!

我:尿了也没啥,娃娃的尿,喜庆着呢。

我抱着孩子坐在沙发上,阿姐早就从藏式木柜里,取出了印有吉祥八宝的茶杯。

阿姐:喝大茶还是清茶?

我:清茶吧,这几年大茶喝不惯了。

阿姐泡好了茶,放在茶几上。又从茶几抽屉里取出一包紫兰州,递给我。

阿姐:孩子我抱着,你先喝会儿茶,抽根烟。

那孩子早就挣扎着,想脱离我的怀抱,我只好把孩子交给阿姐。

阿姐:想吃啥?

我不回答,反问道:娃娃的娘呢?哪去了?

阿姐:半年前就跟着土匪打工去了,还没回来。

阿姐嘴里的土匪,就是她儿子。这里人把不听父母劝告的子女,都叫土匪,有时也叫二杆子、壮棒,总之,都是嫌子女太调皮,太有主见,不懂礼貌,爱胡折腾,但又折腾不出什么好来。

我:阿姐,你就甭这样啦,哪有把儿子叫土匪的?

阿姐:就是土匪,一点情分都没有。

说着,眼圈就红了,要落泪的样子。她怀里的娃娃,也哭闹起来。

我:我看你也挺忙的,就煮一锅洋芋吧,方便些。

5、当人

阿姐取来奶壶壶,倒了奶粉,灌了开水,摇匀了,塞到孩子嘴里,又把孩子放进被窝。那孩子立即就停止了哭闹,瘪着嘴滋滋滋地吸着。

阿姐:你坐会儿啊,我去做饭。

午饭好了,果然是煮洋芋,配了咸菜,花卷,还有一盘腾着香气的腊肉。

我:阿姐,你把我太当人了!

亲戚来了上腊肉,这是我们的待客习惯。一般来说,只有关系特别近特别好的亲戚,才会有此待遇。这待遇,意味着很重视对方,在方言里,就叫当人。

阿姐:你是我兄弟,亲兄弟,当然要好。

我看看孩子,那小家伙吃了奶,早就睡着了。

我:阿姐,你把我当人,我也把你当人,今个来,是有事要给你说。

阿姐:你常不来,一来,肯定有事,你就说吧。

我:我刚才看房顶上,没煨桑,进堂屋的时候,那供桌上,也没点灯,啥原因呢?

阿姐:你姐夫煨过了,点过了,做得早,早就灭了。

我:那供桌上的灯碗里,你应该再续些油的。

阿姐:阿舅,你也看到了,我都忙死了,忘了哎!

我:我看不是忘了,你是不想再点供灯了吧?

阿姐愣住了,忽然就清醒过来:阿舅,你是来劝我的吧?

我:说实话,就是。

阿姐看着我,眼圈瞬间就红了。我不敢看阿姐,把头扭向一边。

阿姐撑不住,流着眼淚说:阿舅,你不知道我活得苦吗?

一看阿姐哭了,我有点慌,就不知道说什么好。

阿姐:你不知道,我真的活得太苦了!

我:阿姐,我知道你苦,不过,你再苦再累,也不能信洋教啊!

阿姐用袖子擦了擦泪水说:我知道我不能信,可她们真的关心我,她们知道我的苦。

我疑惑地问:她们?她们是谁?

阿姐:她们,就是我的姊妹。

我:我,还有你的弟弟妹妹,都是你的姊妹啊。

阿姐:那不一样,那不一样的。

我有点恍惚:怎么不一样啊?

玉珍指了指心口:你们是我骨头上说的姊妹,她们,是我这里的姊妹。

我:这有啥不一样的?

阿姐:阿舅,你真的要听吗?

我:嗯,我想听,想听你的实心话。

6、犟脖颈

阿姐:好,我告诉你。我和你姐夫结婚这么多年,一直没有生孩子,人们都说闲话,笑话我,说我不是女人。她们不,她们不笑话我,还关心我,说这不是命中注定的,只要信主,是能改变的。

我:你和姐夫不是抱养了两个吗?你看看,都长大了,你都有孙子了,还要孩子干啥?

阿姐:阿舅,说实话,这辈子,谁不想有个亲生的啊!

听阿姐这么一说,我就不知说什么好。自从阿姐嫁给杨龙,确实一直没生育。夫妻俩去了好几家寺院,上香,许愿,到头来还是没啥结果。后来,据说不生孩子,都是女人的原因,身体出了问题,要去看,去治,才行。于是阿姐就信了医,去藏医院看,找中医大夫看,甚至去城里的大医院看,大夫说,你的身体,正常啊,没啥问题的,问题可能出在你男人身上,叫你男人来做检查吧。可是杨龙死活不去,总是说,我能吃能喝的,能跑能跳的,上山砍得着柴,下河抓得着鱼,一天能犁三亩地,一夜能走百里路,我杨龙的身体有啥问题?能出问题吗?结果呢,也不去做检查,一遏就是十多年。在这十多年的光阴里,家庭生活也发生了大变化:听了别人的劝,抱养了孩子,和正常家庭一样了。

我:阿姐,我明白了,在生养这道坎上,你还没迈过去!

阿姐又擦了一把眼泪说:这算是一个原因,还有别的事,叫我苦得很,我连死的心都有。

我:你说吧阿姐,还有啥事叫你这么伤心?

阿姐:你先吃点,你看肉、洋芋,都凉了。

我:你先说,说完了,我再吃,你不说完,我吃不下去。

阿姐:那好,我给你说。抱来的孩子,辛辛苦苦地养大了,有了感情了,这日子算是好过了,谁知道毛病一个比一个多。尤其是儿子,当年好好不念书,后来看到一起念过书的都工作了,就发眼热,就抱怨我们,硬要出去打工,说是要挣很多钱,要做人上人。

我:这是好事啊,我这外甥有志气呢!

阿姐:他有志气?他挣的钱还不够他自己花。

我:嗯,年轻人,大多都这样。

阿姐:他和别的年轻人不一样。他看上了别人家的丫头,想娶进门。那好,我和你姐夫就把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不够,又贷了款,好歹给他娶了媳妇。结果呢?娶了媳妇忘了娘,小两口都看我不顺眼,嫌我管得多,管得宽,不愿在家里呆,都要出去打工。你也看到了,这么小的娃娃,也丢给我了。我又要耕地种地,又要收割打碾,又要喂猪喂牛,还得喂娃娃,这身上的肉都熬干了!

我:那不是还有姐夫嘛!

阿姐:你姐夫?他就是个靠不住的人,死要面子,就是个犟脖颈。

犟脖颈是洛村人骂人的话,专指那些听不得劝一意孤行的人。这样的人,既然听不得劝告,又喜欢按着自己的性格来,结果就只能被人厌恶,被人怨恨。我没想到姐夫在阿姐眼里,也是这样的形象。

我:当年你们不是挺好的吗?

阿姐:当年我瞎了眼了!

7、甭言传

我:阿姐,日子过得苦,过得累,跟你信那洋教有啥关系呢?

阿姐:我过得这么苦,这么累,你姐夫、你外甥根本就不管,可人家教里的人管呢!

我:他们怎么管呢?

阿姐:人家把好多像我这样的人,都召集在一起,问寒问暖的,给我们鼓劲,打气,说苦和难都是暂时的,幸福才是长久的。

我:我们的佛爷给我们念经、求福、避祸,不也是这样做的吗?

阿姐:不一样的。以前,我的苦,我的罪,得我一个人承担。现在,人家说,不要你一人承担,大家会一起承担的。

我明白了阿姐的处境,生活里的悲苦,让她快撑不下去了。这时候,有一种力量出现了,它要把更多处在这样的悲苦中的人,都聚集在同一艘船上,共同度过这苦海,到达阳光灿烂的彼岸。我隐约觉得啥地方有点不对,但又不知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我:阿姐,你这样的苦日子大家都在过啊!

阿姐:那过到啥时候才是个头呢?

我:你看啊,我们现在有吃的,有喝的,病了有医保,老了有低保,国家对农民的政策又这么好,我觉得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阿姐:你说的這些,我也知道,只是觉得身上扛的东西太多了,没人扶我,我快要倒了!

一直以来,在我印象中,阿姐始终是支撑家庭的脊梁,谁知她竟有这么多的悲苦。生活中的担子,快要压垮她了。信洋教,似乎就是能让她脱离苦难的最后一根稻草。作为她的弟弟,我不但帮不上忙,还要煞有介事地劝导她。我的心里,突然生出无限的愧疚来。

说话间,晌午早就过了。孩子醒过来,见没人理他,就哇地哭起来。阿姐忙过去抱起孩子。那孩子看不到亲人脸上的笑,只看到愁眉苦脸的两张脸,哭闹得更加厉害。

我:那我先走了。

阿姐:你先吃点吧,吃了再走。

茶几上的洋芋、花卷和腊肉,动都没动,早就变凉了,以至于整个房间,都有了一股阴冷的气息。

我:我不想吃,没胃口。你打算信洋教的事,我给阿爸说不说呢?

阿姐:还是先甭言传吧!

甭言传,就是不说,不告诉。因为事情不好说,或者还没到说的时候,这里人都喜欢采取这样的态度:先把事晾着,晾着晾着就冷了,大事成小事,小事就悄无声息地就过去了。

8、婆娘家

我家上房的格局,和阿姐家几乎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我家把东上房当成了客房,西上房只用来睡觉,和阿姐家的恰好相反。

晚饭后,母亲在西上房里陪孙子们玩耍,我和媳妇陪着父亲在东上房喝茶聊天。茶是来自四川的茯茶,父亲最好这一口。媳妇就在烤箱上熬了满满一壶,搁在一旁,时不时往炉膛里填些煤块,唯恐那茶水变温了,失了味道。

茶过几杯,我还是把阿姐要信洋教的事,告诉了父亲。

父亲是杨庄的村长,脸型瘦长,脸和手一样的黑,身体也是瘦高瘦高的。年轻时上过几年初级师范,懂藏文,也懂汉文,因此就当了好多年的村长,算是村里有头有脸有学问的人。

父亲听我这么一说,生气了:这么严重的事,为啥早点不说?

见父亲黑了脸,我忙解释:我也是今早才听姐夫说的,一知道,就去了阿姐家,劝了她好半天。

于是就把下午去阿姐家的事,原原本本地给父亲说了一遍。

父亲从炕桌上拎起水烟壺,在烟嘴里装满旱烟丝,用火柴点着了,咕噜噜咕噜噜地吸。吸一口,吐出一股青烟,再吸一口,又吐出一口烟,一连用了两根火柴。一嘴烟吸尽,在烟灰缸里磕掉烟灰,这才问我,有结果吗?

我:没,光听她诉苦了。不过她也真的苦。

父亲斜眼看着我说:再苦,有我们这一代人苦吗?

我:那当然没你苦,你和阿妈都是经历过大事的人,吃过苦,这我都知道。

父亲:都是过去的事了,就不说了。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玉珍受这么多的苦,与我也有很大的关系。

我还没说话,我媳妇就着急地问:阿爸,阿姐受苦,与你有啥关系?

我训斥媳妇:一个婆娘家,问这干啥?

把自家媳妇叫婆娘家,这称呼不是我发明的,杨庄人都这么叫。这本来是尊称:婆——婆婆,娘——母亲,但两个词合成一个词后,意思就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专指已婚女人,且是头发长见识短的女人,带着歧视的味道。

父亲却不歧视儿媳,他说:不碍事的,你媳妇听听也好。

我媳妇:阿爸,那你说说吧!

9、吃的是五谷还是屎?

父亲:这事说起来就远了。那一年,玉珍十六岁,对于农村里的丫头来说,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看上她的有三家人,都来相亲。有两家,都是家境比较好的纯藏族人家,她倒好,都没看上,倒是看上了那个半蕃子家的男娃。我和你阿妈都不答应这门亲事,玉珍就哭,好多天都不和我们说话。

我:阿姐这事,你从来给我们没说过啊!

父亲苦笑了一声:这事,还好意思说吗?过了两个月,那家的男娃又请了个媒人来求亲。我还是不答应。结果你阿妈受不了玉珍的哭,变了心,也替丫头说话。我还是没答应!

我:那个男娃,就是姐夫吧?

父亲:不是他还是谁啊?也许他真的喜欢玉珍,一个月后,乘我不在家,把玉珍引着跑了,我在桑多镇上找到了他们,那时,玉珍已经是他的人了。没办法,我只好答应了他们的婚姻。

我:没想到姐夫敢这样,还是个有脏腑的人!

父亲:你就甭高看你姐夫啦,玉珍才是有脏腑的人,是她自个拿的主意。

媳妇忍不住插嘴:我看阿姐活得那么苦,都是她自找的。

我又训斥媳妇:你少多嘴!

父亲:你媳妇说得对,都是玉珍自找的。我伤心的是,当时,只要我坚决不答应,她就走不到这一步!

我回头对媳妇说:你就甭听了,去把炕给阿爸阿妈烧好。走的时候,顺便把门关上。

等媳妇离开了,我就对父亲说自己的看法:阿姐入洋教这事,我看是个大麻烦。

父亲:这还要你说?不是大麻烦,是麻烦大了!这洋教我知道,不知是啥时候传进来的,反正解放前就有人信。

我:那时候就有人信?

父亲:是啊,听你阿爷说,那时西藏、云南、四川就有这个教,有人叫基督教,有人叫天主教,我们这都叫洋教,汉人信得多,我们藏人也有信的。

我:我们这里好像信的少。

父亲:啥呀,你不知道的,从杨庄往西北方向走,就是楚布,听说那里的藏人有信的。往正北方向走,就是旧城,也就是古人说的洮州,那里的汉人有信的。

我:这个教和我们信的佛教,到底哪个好?

父亲:你看你,尽说外行话,宗教是不能比较的,不能说那个好那个不好。这两个教,听说对人的灵魂,都有净化作用呢。

我:那阿姐改信洋教,也没啥大问题啊!

父亲又黑着脸说:你吃的是五谷还是屎?脑子是不是吃糊涂了?

杨庄人对吃了五谷杂粮但又不说人话或常说错话的人,是极度厌恶的,即使对方是自己的至亲,也不给面子,总要当面臭骂一顿,好让对方记住:你说错话了!

我不敢还嘴,提过水壶,给父亲添满了茶水。

父亲喝了一口茶说:只要玉珍信洋教,她、她的男人、她的娃娃们的日子,就不能好好过了。她的亲戚们,包括我们,都没有安生日子过。这个道理,你懂吗?

我点了点头,脸上表情,却是傻乎乎的。

父亲:我看你还是不大懂。这样吧,你现在给玉珍和你姐夫打个电话,叫他们明早到这来,我要好好劝导劝导他们。

这时,媳妇推门进来,带进来一股寒气。她给老人添了茶水,又准备给我添,却被我给挡住了:谁让你进来的?

媳妇委屈地说:听你说阿姐要入洋教,怎么回事啊?我好担心!

我:我们男人该管的事,你们女人就……

父亲打断了我的话,问儿媳妇:外面是不是很冷?

媳妇:就是,又阴又冷的,看样子要下雪了。

10、没教养

果然,第二天一大早,推开门,院子里、房顶上、树枝上、山上,都是雪,不厚,太阳一出来,就会化掉的。

媳妇刚生好火,两个儿子就拉开烤箱底的灰盒,要烤洋芋吃。不料被上完厕所回来的父亲给发现了,咳嗽了一声,两个孩子就吓得不见了踪影。

母亲过来,抱怨父亲对孙子过于严厉。父亲不说话,抬腿上了炕,媳妇忙把煮好的新茶端给老人。

父亲低头喝了几口,问我:他们还没来?

我忙说:我这就出去看看,该到了吧!

只听大门咯吱叫了一声,就响起一阵踢踢踏踏的脚步声。

母亲高兴地说:来了!

父亲翻了翻白眼:高兴个屁,倒茶的倒茶,做饭的做饭去!

我引着阿姐和杨龙走进来,他们脚底的泥把瓷砖地面给弄脏了。阿姐赶紧取来放在门后的扫把,把泥块扫到门后。正要拿簸箕收拾掉,父亲制止道:玉珍,你就别忙了,都坐下吧!

杨龙向父亲问了好,坐在沙发上,阿姐也放下簸箕,拉过一把椅子,坐在杨龙对面。我给他俩倒好茶,挨着杨龙坐了。

媳妇进了屋,左手端盘馒头,右手端碗咸菜,碗上搭着几双筷子。阿姐慌忙站起,接过咸菜和筷子,放在父亲面前的炕桌上。父親摆摆手说:放到茶几上吧,你们吃,我不想吃。

阿姐只好把咸菜、筷子放在茶几上,和馒头摆到一起。

我媳妇转身走了,临走时合了门。大家默默地吃饭、喝水,咀嚼食物的声音在房间里分外清晰。

过了半会,父亲问:都吃好了吗?

大家都不做声,有的停止了咀嚼,有的放下了茶杯。

父亲:那我们就说正事吧。又对我说:你把茶给你姐夫和阿姐添上。

我应了一声,刚要起身,阿姐就提起了茶壶。

父亲:玉珍,你还是好好坐着,让你弟弟添茶倒水,我正要说你的事呢!

阿姐放下茶壶,坐回原位。我添好了茶,也坐回沙发上。

父亲:玉珍,我听你弟弟说,你要加入那个洋教,对吗?

阿姐浑身颤抖了几下,知道我告诉了父亲,就拿眼看我,眼里满是抱怨。我避开她的眼神,低头喝茶。

只听阿姐低声对父亲说:阿爸,那个……那个叫天主教。

父亲:我知道,你就甭解释了。我只想知道你的真实的想法,你就说说吧!

阿姐:想说的,昨天都给弟弟说了。他没给你说?

父亲:他是说了,不过,我没听明白。今个,想叫你当着我的面,你男人的面,你弟弟的面,说清楚!

阿姐低着头说:好,那我就说,说给你们听。

才说了这一句,泪水就滚了出来,砸在了瓷砖上。

杨龙忽然挺直了腰板,对玉珍说:就是,你给我们一五一十地说,说得清清楚楚的。

父亲盯住杨龙:没教养吗?谁让你开口了?

杨庄人很注重辈分,长辈说话时,晚辈不得插嘴。长辈问话时,晚辈才能回话。长辈没问话,晚辈就急不可耐地乱说,在杨庄人眼里,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阿姐也有些恼怒,白眼看杨龙。杨龙一下子就缩回身子,陷进沙发里。

11、丟屁撩谎

阿姐:阿爸,这几年,我觉得日子越过越吃力了。以前,再苦再累,地有人犁,有人种,粮食有人割,有人碾。现在呢,家里男的少的,都出去打工。地又不能全荒着,还得种一点,我就种了当归、洋芋和大豆,熟了后,卖掉,能挣点钱。

杨龙又插话说:那你不种不成吗?

阿姐反驳道:不种,就靠你们打工挣钱?你们挣的那点钱,又抽烟,又喝酒,又赌博,一年能落几块钱?你和儿子,都靠不住的,指望不上的!

杨龙:谁赌博了?谁赌博了?我只是爱抽几口烟,你管这管那的,管得也太宽了吧!

父亲重重地咳嗽了一声:都别吵了,说正事!

我往杨龙的大腿上掐了一把,杨龙赶紧闭了嘴。

阿姐又开始用袖子擦眼泪:地里的活,家里的活,还有争取低保医保的活,都得我干,都得我跑,我都累出病了,谁也不过问过问,连一句问候都没有。

父亲:地里的活,家里的活,离了你,还真干不好。低保医保的事,你叫杨龙和你儿子去干,不行吗?

阿姐:靠他们?靠不住的,一有事,就躲着,硬让他们去,他们就丟屁撩谎的,净哄我!

丟屁撩谎,意思是说谎。说的谎明明显显是假的,站不住脚跟,一眼可以看穿,对方还要坚持谎言的真实性,这谎言,就跟屁没啥两样,结果只能让听者格外反感。看样子阿姐对丈夫和子女的说谎,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程度。

杨龙坐不住了,嚷道:你啥时候相信过我?啥时候相信过你儿子?我看你是狗揽八堆屎,啥都想自己干呢!

父亲:在我面前,你们还要吵?杨龙,你甭插嘴,就听玉珍说!

杨龙扭了扭脖子,很不甘心地闭了嘴。

12、另一疙瘩

阿姐又说:往后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我实在活得没指望了,结果有人来,她们跟我一样的苦,一样的累。她们理解我,安慰我,帮助我。我感觉这日子有点亮色了,这才跟她们交往的。

父亲:你跟她们交往多长时间了?

阿姐:半年了吧。

父亲:你没加入她们的教吧?

阿姐:还没有。

父亲:就是说还没接受洗礼?

阿姐:阿爸,你也知道洗礼?

父亲:我当然知道。我还知道,如果你加入了,我们大家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阿姐:阿爸,你怎么这样说呢?!

父亲:我告诉你吧,玉珍,你想加入的这个教,是这个世上的一个大教,外国人信的很多。我们藏地,当然也有人信。在我们这里,信的人很少的。知道少的原因吗?

阿姐:不知道。

父亲:我就知道你不知道,杨龙和你弟弟,也不知道。我们这里的人,只信佛教,不愿信洋教,是骨子里不愿。要是谁信了,谁家信了,这里的人就会不答应,会排斥他,排挤他,孤立他。

阿姐红着眼圈说:一听就让人心里不好受。

父亲:你不好受,还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你的亲人、亲戚也不好受,他们也会被这里的人排斥、排挤、孤立,最后叫这里的人抛弃,成为另一疙瘩。

另一疙瘩,在杨庄方言里,指的是另一伙,另一帮。这一伙这一帮,是游离于更多人之外的少数人的聚会,是一群异数。被排斥、被打击、被遗弃,是这群人最终的命运。

阿姐听了,再也无法抑制了,她大哭起来,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

父亲:你就别嚎了,我的话还没说完。只要你入了这个教,我、你阿妈、你弟弟、你弟弟的孩子,还有你的男人、你抱养的孩子,都在这里待不下去,都得离开这生你养你的地方。

13、没出息

阿姐止了哭声说:真的会这样吗?

杨龙:迟早会这样的,连云丹都说,走了这一步,就万劫不复了。

我一直没说话,听杨龙提到云丹,觉得很奇怪,就问:哪个云丹?

杨龙:就你的堂弟云丹啊,昨天去桑多镇的路上,他这样说的。

我:这事你给云丹也说了?

杨龙:说了,怎么啦?你阿姐敢做,我就敢说。

我骂道:你这个没出息的,我阿姐当年真的瞎了眼,看上了你这样的怂货!

杨龙一听,愣住了,等反应过来,立刻起身揪住我的领口:你说啥?你再说一遍,没见过你这样的二流子,没大没小的!

父亲看不下去了,从炕上下来,赤脚走到杨龙身边:你这才是没大没小,快放开他!

然而杨龙还是不放手,反驳道:他骂我没出息!

有出息没出息,是对人的办事做人上的一种判断,但凡被肯定为没出息的,基本上就对这人的一生做出了评价:他不是人中的龙凤,只能算是吃五谷的虫豸。杨龙从我的话里,听出了我对他的看法。这看法,他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父亲:你看你这样子,有出息吗?

杨龙:我怎么没出息了?

父亲:屁大的事你就吵吵嚷嚷的,没一点男人的样子!

杨龙放开了我,转身问父亲:你说我不像男人?

父亲直视着杨龙:家丑不可外扬,你倒好,唯恐别人不知道。你说你像男人不?

杨龙哑了。

阿姐在一旁看着杨龙和父亲吵架,或许想起了这些年的悲苦,一时竟按捺不住,也骂杨龙:你都沒生娃娃的本事,还算是男人?!

杨龙被这一句话给说哑了。父亲和我,也傻了。房间里顿时死一般的静寂。

杨龙突然大吼一声,猛地扑向阿姐,谁知被茶几给绊倒了。我担心杨龙伤害阿姐,就揪住杨龙的衣领。杨龙扭身厮打我,我卡住了他的脖子。

父亲高声骂道:你们几个没出息的,都给我住手!

14、不是一路人

被愤怒冲昏头脑的杨龙,以为老人在骂他,一时口不择言:哼,老东西,我知道你看不起我,二十几年前就看不起我,到现在还看不起我,你以为你是天王老子?!

当女婿的竟然敢骂丈人,我愤怒了,顺手掴了杨龙一耳光。杨龙怪叫一声,还了几拳头,我被打倒在沙发上,但还是揪住杨龙不放手。

听到吵闹声,媳妇跑进来,一看,公公赤脚站在地上,浑身颤抖着,阿姐张大着嘴巴,眼睁睁看着厮打在一起的两个男人,不知该干什么。

媳妇大喊起来:打人啦,打人啦!

杨龙一听,挣脱了我的纠缠,跳过茶几,夺门而出。只听砰的一声,似乎撞到了什么。我赶紧跑出去,才发现母亲倒在堂屋外的柱子旁,一时竟爬不起来。再看那杨龙,早就出了大门。我顾不上追他,忙把母亲扶起来,抱在怀里。母亲的眼里滚出了伤心的泪水。

我把母亲扶进室内。父亲已穿好了鞋,坐在沙发上,慢慢地,不发抖了。

阿姐:阿爸,你看,你看,他就是这个怂样子!

父亲:哎,当年,你瞎了眼。后来,我瞎了眼。我们都瞎了眼!

阿姐:阿爸,我知道,我知道,我实在跟他过不下去了!

父亲:烂泥糊不上墙,癞狗扶不上房,玉珍,你和他,不是一路人。我看,你还是离了吧!

父亲说杨龙和阿姐不是一路人,实际上已经给他们的婚姻画上了句号:不是一路人,当然是走不到人生的尽头的。与其如此,还不如乘早分手,各走各的道。

我们一听,都愣住了,以为听错了!

父亲忽然站起来,颤颤巍巍地往外走。走到门口,又扭头告诫阿姐:你要离婚,就离吧,不过,洋教,你就别信了,听懂了没?

阿姐茫然地点了点头。

猜你喜欢
阿姐姐夫媳妇
媳妇强大
兔阿姐的礼物
两个字
漫长的收买行为
喝醉的代价
你昨晚在哪
捉迷藏
一直未变
阿姐减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