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中透视“以人为本”理念

2018-01-25 07:48沈冬香
科教导刊 2017年34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

沈冬香

摘 要 本文追随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轨迹,把它的历史发展分为重建转折、重在建设、创新发展三个不同阶段,系统发掘和梳理了各个不同历史发展时期“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内涵,为今后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继续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提供借鉴。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 历史阶段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2.034

On the Idea of "People-oriented" from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EN Dongxia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 of Chongq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This paper follows the track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divides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nto the turning point of reconstruction,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ree different stages, systematically excavates and combs the concept of "people-oriented" The concrete connotation for the futu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to continue to implement the student-oriented concept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words people-orien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istorical stage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巨大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人为本”理念在此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发展的视角出发,透视“以人为本”理念,对于今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中共十七大第一次提出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指出:“我们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①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改变,大学生群体也表现出一些新变化。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大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自己塑造成為具有优秀个性特征和良好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1 重建转折阶段——立德修身

1978年至80年代末,我国体制处在新旧交替的特殊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逐步恢复重建,并全新发展。这一时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转折点,同时党和国家通过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恢复正确的思想路线,那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正确方向。

1.1 关注学生知、情动态

中共中央在1985年发出《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进行理论教育的过程中,要适时地穿插各种切合学生需要的时事教育、文学艺术教育和课外活动;要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尽量实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1987年,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头脑中去,收到实际效果,就要经常调查分析他们的思想情况,加强预见性和针对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掌握学生知、情动态,预知其在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困惑和需要。每把锁都有与之匹配的钥匙,只有正确的钥匙才能“懂得锁的心”,而找到钥匙的关键就是一切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了解学生心理需求,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这也正是《通知》和《决定》的精神所在。

1.2 坚定学生意、信目标

邓小平在1980年12月25日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明确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就是要加强各级高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②1987年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强调有的放矢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进行积极疏导。

1.3 引导学生行为方式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987年,中共中央《决定》中要求“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实践;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引导学生结合兴趣爱好和实践能力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在德、智、体等多角度、全方位提高自身素养。

2 重在建设阶段——务实求真endprint

90年代初至20世纪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时期。在1990年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中李铁映指出:“我们的高等学校肩负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彻底纠正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最大的失误。”从政治风波到党建工作会议的召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立足点,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科学理论指导,让学生做到思想与行为相统一的“务实”和历史与价值层面的“求真”。

2.1 增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

1993年在《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到:“注意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解答大学生对现实热点问题的困惑,高校老师有意识地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他们更加注重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思考。“爱国主义教育要以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为依托,高等学校要开设时事政策课或讲座,以国内外及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动、现实的国情教育。”③围绕中国近现代史和当前国情,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中都涉及了时事热点,教给学生关于客体运动的社会历史规律,鼓励大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增强历史使命感。

2.2 促进大学生知行统一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们的社会历史活动,归根到底,是通过社会实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④大学生不仅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需要从社会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从1990年连年召开的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开始,党认识和正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倡导大学生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真正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使知识与现实不脱节、不断层,做到知行统一。

2.3 培养大学生价值自觉

在这一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需要,在大学生中集中开展了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号召学生正确的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的利益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始与人的价值系统相结合,把“实现人的价值”作为新的教育内容,让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认识社会上的消极现象,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创新发展阶段——素质的全面发展

步入21世纪,我国已经基本上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大学生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也呈现丰富性和多样性。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正式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紧跟时代潮流,贴近大学生群体,解决好大学生的切身问题,帮助大学生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2004年,党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高度强调全党全社会要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切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3.1 关注需求,解决学生实际问题

《意见》在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中提到要“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旨在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后,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在制度上保障贫困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大学学习。为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努力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等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拓宽大学生精神领地、满足其精神需要的新途径。

3.2 尊重个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大学生的思想受改革开放和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其思想的独立性、多变性、选择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意见》建议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必须向“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靠拢,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局限于课本和室内,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意见》认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对“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鍛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意义重大。

3.3 利用网络,引导学生自由发展

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重点强调一种主观状态及境界,强调人有驾驭发展的方向的能力。21世纪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技术迅速崛起。网络的复杂性导致各种信息泥沙俱下,严重冲击着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各高校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意见》中要求“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要发挥政府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信念、使学生能够有意识、有信心、有能力地驾驭自己成长成才的发展方向。

纵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以人为本”理念贯穿始终。无论是党和国家提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还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调整和手段更新,以大学生为主体、大学生为核心的基本原则均得以充分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深化了“以人为本”的内涵,拓展了其外延,培养了大批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注释

① 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共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31.

②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③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

④ 田心铭.试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8).

参考文献

[1] 徐庆朴等.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5.

[2] 田心铭.试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8).

[6]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 骆郁廷.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湖北武汉.

[5] 黄蓉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十年发展论略[J].西南大学学报,2014(3).

[6] 刘芳等.思想政治教育人本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2).

[7] 罗洪铁.简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10).

[8] 田心铭.以人为本的含义辨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