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事件中的道德焦虑及其调适策略

2018-01-25 17:51李硕丁瑜伍艳婷党齐秦
科教导刊 2017年34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李硕 丁瑜 伍艳婷 党齐秦

摘 要 近年来,以道德争议为焦点的网络舆情事件的数量及舆论压力指数不断攀升,其中流露出的道德焦虑作为一种道德情感,一方面让道德主体产生担忧与不安,动摇其已有的道德信念,另一方面,也逐渐成为推动社会道德体系建设,促进社会良好道德风尚形成的重要动力。本文将剖析网络舆情事件中道德焦虑的表现形式和特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出网络舆情事件中道德焦虑的调适策略。

关键词 网络舆情事件 道德焦虑 调适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2.071

Moral Anxiety in Network Public Opinion Events and

its Adjustment Strategies

LI Shuo, DING Yu, WU Yanting, DANG Qiqin

(School of Marxism,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Anhui 230009)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moral dispute is the focus of the event and the number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 and public opinion pressure index rising, which shows the moral anxiety as a moral emotion, a moral subject let worry and anxiety, shake the moral belief, on the other hand, has gradually becom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moral system.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good social morality.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for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oral anxiety in network public opinion events, and combine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put forward the adjustment strategy of moral anxiety in online public opinion events.

Keywords public opinion events; moral anxiety; adjustment strategy; socialist core values

1 网络舆情事件及道德焦虑的含义

网络舆情事件是指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环境下,由特定因素诱发,使得网民围绕一定的主题,利用一切网络载体制造舆论,形成某种观点或行动,最终产生社会影响的事件。

“道德焦虑”的产生既取决于个人内部的道德认知、道德判断,也受到外部道德环境的影响。道德焦虑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他指出,道德焦虑是严厉的超我和受制于它的自我之间的紧张关系。①即当个体的行为违背了自己的价值观念或道德标准时,超我所制造出的内疚、羞愧、懊悔和不安等情绪的总和。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焦虑”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目前还表现为个体或群体对某一违背自身道德信仰和行为标准的道德现状所表现出不安、畏惧、担忧等。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主要探讨的是,网络舆情事件中表现出的某一种或多种道德现状引发的道德焦虑。

道德焦虑产生机制的复杂性,再加上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发展受到传播载体、媒体、网民、意见领袖和政府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使网络舆情事件中展现的道德焦虑也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

2 网络舆情事件中的道德焦虑的表现形式

道德认知焦虑。道德认知焦虑即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原有认识产生怀疑、动摇,在道德印象的获得、道德概念的形成和道德思维能力的发展等过程中产生阻碍和困难的现象。在网络舆情事件中,网民、意见领袖和媒体在微信、微博、天涯论坛等网络平台上的发声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表现,都基于自身的道德认知。在网络舆情事件中主要表现为对一些新型不道德行为产生的道德认知焦虑问题,例如对借助互联网等新興科技进行网上偷窃、传播病毒、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的认知。

道德选择焦虑。道德选择焦虑是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在对道德行为或观念所呈现的善与恶的各种可能性进行抉择和取舍时,所产生的矛盾或不安的境遇。②最典型的莫过于近年来的“扶不扶”问题。如果扶起摔倒的老人,可能使施救者身陷困境,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在面对老人摔倒的情形时,选择冷漠处理、视而不见,人们对此类不恰当的道德选择产生焦虑与不安。

道德评价焦虑。道德评价焦虑是指个体在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善恶、荣辱、正当或不正当等道德价值的评论和断定时,由于现实情况的复杂性和自身道德标准的不坚定性而产生的偏激、矛盾等表现。如在杨改兰案发生后,许多网友对其杀害自己的孩子表示强烈谴责,认为母亲不能剥夺孩子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如新浪微博用户“@禅槐”表示:“有些事情说得很中肯,但是不管怎么样都不是杀人的理由……你的孩子不是你的财产……”微博用户“@河-蟹因拆那”则为杨改兰的行为辩护道:“但凡有丁点希望都不会这么绝望地离去”,这样的道德争论在网络舆情事件中时有发生,都属于道德评价焦虑范畴。

道德责任焦虑。道德责任焦虑是指个体对于道德主体应尽的道德职责和义务认识模糊、辨识困难,或者认为社会中存在的个体或群体应当对自然及社会履行特定的道德责任或遵守某种道德承诺,而实际生活中不然,而产生的不安、焦虑的心理。如在魏则西事件中,百度实行医疗信息竞价制度,涉嫌误导患者,广大网友认为百度公司只逐利而忽视社会责任的承担,并表达了对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涉事医生医德丧失的担忧。这是网民对特定主体没有承担相应的社会道德责任而产生的担忧。endprint

3 网络舆情事件中的道德焦虑的特征

自发性和外在性。道德焦虑的自发性与其最初定义具有一致性,即道德焦虑更多地产生于自身的反省和良心。而在有些网络舆情事件中,网民和媒体的发声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即使网民没有某种强烈的焦虑情感,也会在外界舆论的影响下,产生道德焦虑,发出声音并作出道德行为,这是其外在性的表现。

个体性和群体性。这两个特征是针对网络舆情事件中道德焦虑的范围总结出来的,经过对多个舆情事件的深入分析,课题组发现,有的网络舆情事件中体现出的道德焦虑情绪会在较广的范围內产生共鸣,发展为社会性的道德焦虑,而一些道德焦虑情绪则仅存在于特定的人群。如在赵薇事件中,面对国家核心利益问题,网民的态度高度一致,纷纷对赵薇启用“台独”、“辱华”演员,并涉嫌资本操控舆论删帖等行为表示谴责。

虚拟性和扩散性。在网络舆情事件中,道德焦虑具有虚拟性,是由于许多网民并没有亲临现场,所表现出的道德焦虑,也只是在外界影响下的结果。由于依托新媒体传播,道德焦虑情绪又极具扩散性,能够使某种对道德现状的担忧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弥漫全网。在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中,当事人弯弯在新浪微博爆料此事,短短12个小时内,该微博就达到了60万的转发量,引发公众和媒体对这一事件的广泛关注。

暂时性和长期性。网络舆情事件中道德焦虑所展现出的暂时性特点主要由于事件本身的特殊性以及所展现出的道德问题的特殊性所致,这类道德焦虑往往持续时间较短,事件热度消退或者问题得到缓解后,存在于人们中的道德焦虑也就随之消退。然而有的网络舆情事件中所反映的道德问题具有长期性和普遍性,社会需要较长时间重建社会的道德体系,来疏解网民的焦虑情绪。

破坏性和建设性。道德焦虑的破坏性是指道德焦虑使人产生的不良情绪,容易动摇已有的道德规范和道德信仰,影响人们道德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适度的道德焦虑可以转化为强大的动力,对建立新的道德规范、形成新的道德信仰具有建设性。这种作用机制类似于“倒逼机制”,如在魏则西事件中,百度的医疗信息竞价制度误导了魏则西及其家属,促使其接受了错误并昂贵的治疗方法,延误了病情的最佳治疗时机,事件曝光后,引发了网友对企业社会道德责任以及医生职业道德的拷问,随后,国家网信办和卫计委组成联合调查组对事件进行调查,并采取措施加强了对网络信息公司的监管和对医疗机构科室的规范。

4网络舆情事件中道德焦虑的调适策略

道德焦虑如不加以控制,就会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使人们内心产生冲突和激烈的斗争,动摇人们心中的道德规则和道德信仰,对社会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道德焦虑只有在可控的范围内时,才能将转化为营造优秀道德氛围、改造时代道德、促进民众道德健康的动力。道德焦虑的形成和发展受内部的道德主体因素及外部的网络虚拟环境和现实中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因而相应的调适策略必须全面、系统。本文就三个主要方面入手,提出网络舆情事件中道德焦虑的调适策略: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营造良好的新媒体环境。在经济全球化、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的新形势下,我国道德体系建设和道德行为规范要推动社会发展,就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积极弘扬社会公德。“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上的要求和构想,它为社会思想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现今,我国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提高到新的水平加以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也多次提到,“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引导人们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③另外要以新媒体为载体,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单纯的道德自律与教化并不足以对失德主体形成威慑力,在面对灵活性高、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的新媒体时,必须以法律来抑制人性中的“恶”。政府方面更需要及时发声,消除网民疑虑,同时采取措施规范媒体运作,突出舆论导向,加强舆论监管。

动员多方力量,创新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社会层面,要善于利用新媒体传播途径,开展丰富多样的道德教育活动,使优秀的道德规范逐渐渗透到公民的日常生活中去;利用好榜样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学校层面,学校作为道德文化建设的高地,是崇高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场所,要完善德育教育,注重教师的道德示范作用,同时也必须遵循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和道德教育规律,善于运用多种符合教育规律、深受青少年喜爱的道德教育形式;家庭层面,要传承优良家风和家庭美德,家长要示范先行,把道德教育渗透于潜移默化的言行中,并且在遇到现实道德问题时,做到言行一致,为青少年树立好榜样。

培养宽容平和的心态,不断强化道德自律。道德焦虑的主体是人,缓解道德焦虑从根本上说还需落实到个体身上。在喧嚣的现代文明中,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中的慎独思想加以传承,在培养宽容心态的基础上,提高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以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有当人人都遵守公民基本规范、社会公德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时,社会才能充满善良、公平、正义和有序,道德焦虑生长的土壤才能从根本上得以铲除。

项目基金:本文章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网络舆情事件中的道德焦虑及其调适策略”成果,项目编号:201610359040

注释

① 弗洛伊德.论文明.何桂全,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121.

② 梁纯生.论道德选择.硕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3.

③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4.

参考文献

[1] 石冰.公众道德焦虑缓解策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2013.3.

[2] 李海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道德社会的构建.硕士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2016.5.

[3] 曾盛聪.伦理失灵、道德焦虑与慈善公信力重建[J].哲学动态,2013(10):92-97.

[4] 陈新忠,李忠云.道德焦虑及其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5(4).

[5] 郭卫华.道德焦虑的现代性反思[J].道德与文明,2012(2):48-51.

[6] 徐建军,刘玉梅.道德焦虑——一种不可或缺的道德情感[J].道德与文明,2009(2).

[7] 刘玉梅.道德焦虑论.博士学位论文.长沙:中南大学,201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微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与思考
少先队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析高职院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整体合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