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探究

2018-01-25 08:56孙淑珍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城镇化

孙淑珍

摘要:不管是确定非遗保护和城镇化同行的主题日还是出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5)》,都比以前更突出城镇化建设与非遗保护的协同发展。在城镇化进程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重要课题。

关键词:城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在物质空间上,城镇化不仅是人们生活生产必须具备的,还能在精神层面更充分地反映人们传承历史文化的符号。在当下城镇化进程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城镇化建设应形成一种倾向和模式,即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所以接下来就以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遇为切入点,探究提出其保护策略。

一、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遇

一方面,国家高度重视传承传统文化。中央在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让城市与大自然融合,促使居民看得见山和水、记得住乡愁,这完全诠释出中央对保护传统文化、传承乡土文化的高度重视[1]。因此,城镇化不再只是物化的过程,更需要传承文化基因、保存历史记忆、延续文化脉络。而乡愁则是要在城镇化进程中保护原汁原味的乡土风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最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梦的现实意义,这无疑使在城镇化进程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宝贵契机。另一方面,文化消费市场不断壮大、繁荣。城镇化进程在不断推进,更多资源要素进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与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城市病越来越严重,刺激人们不断提高释放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等的需求。与此同時,工业化的大规模发展引起人们反思工业化的弊病,形成对传统文化更合理更科学的认知,且居民消费能力越来越强,对精神文化的消费需求持续扩张,激发传统文化热情,增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接触、欣赏和感知,认可度越来越高,逐渐释放文化消费的巨大潜力。所以基于城镇化进程中的市场化运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它的衍生品得到有力的支持。

二、城镇化进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

(一)把非遗保护纳入城镇化建设绩效考核

推进城镇化进程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肯定存在矛盾,保护文化并不简单,在城镇化动手前必须全面研究文化。城镇化建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大肆圈占农村土地盖楼造城,城镇化质量被忽略,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指标,宁愿牺牲乡村、不惜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2]。鉴于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话题越来越火热,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高度关注,国家还先后出台一系列保护法律、文件,但很多地方在实践中只限于完成上级下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任务,很少主动保护,甚至个别地方为追求GDP的增长而忽视非遗保护工作,关键原因就在于国家尚未把非遗保护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的范畴,没有使非遗保护真正融入城镇化进程。所以把非遗保护纳入城镇化建设的绩效考核之中势在必行,通过将非遗保护变成衡量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就能促使各地政府部门将绩效考核压力变成工作动力,主动积极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改变当地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缓解在城镇化进程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压力。

(二)在城镇化进程中充分体现出非遗保护

城市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地域性与文化性,所以需在先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下规划城镇化建设[3]。尤其是历史建筑,它在现代城市中是亮点,如果城市没有文化悠久的历史建筑,就会因缺乏历史文化底蕴而给人肤浅的感觉。在当今城镇化进程中,那些具有地方感觉的、彰显自我风格的地域性特征更能满足人们的文化差异性欲望,所以文化工作者竭力强调城镇空间和地方的历史、风物、信仰、艺术等地域性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突出空间的地方性与土生土长的质感。早在成立新中国之初,政府就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历史文物古迹、古建筑,很多地方还在城镇化进程中结合当地文化遗迹,恢复建设著名的历史街巷,有西安的青龙寺、北京古观象台、武汉黄鹤楼、四川江油太白堂等,不仅有效保存民风习俗、文化传统,还丰富城市面貌和城镇居民的文化生活。随着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快,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应不断加大,必须在城镇化进程中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它们赖以传承和发展的物理空间、生态环境。

(三)在城镇化进程中重估乡土文化的价值

文化的发展在遇到刚性限制后会从外延的、扩张性的发展转变成内在的复杂化与精细化的发展过程。传统乡土文化是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它有自身发展规律,它并非进化里的文化,而是只保护、维持生存却没有扩张的文化,其价值需要重估,这是在城镇化进程中有效保护乡土文化的基础。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发展也应当是这样的过程,放弃追求边际效益的递增,转向内部的精细化与复杂化,逐步实现乡土文化价值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循环利用中的内向增长。在农民进城和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自然文化、乡土文化的生态重建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由之路,复兴乡土文化迫在眉睫。所以在城镇化进程中要以乡村为整体、以农民主体的认同为内涵,大力建设乡村的生态环境,重塑乡土记忆,丰富基层群众认同的精神文化。具体而言,安徽省宿松县可积极开辟拥有文化生态壁龛功能的乡土文化保护带,基于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合法合理需求设计城镇化进程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径,引导传承人凭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有优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地开展因地制宜的保护与传承活动,促进国家级非遗项目传统戏剧文南词和省级非遗项目传统音乐断丝弦锣鼓、宿松民歌、民间文学小孤山传说、九井沟传说、曲艺程岭大鼓书等的保护与发展,聚存区域文化特色。

三、结语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被提高紧要议事日程之中。城镇化和非遗保护是能够齐头并进的,只要人们在实践中探索出更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律相符的、有效的保护方法和策略,就能使城镇化进程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同步、协调、持续发展,提高在城镇化进程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陈俊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利用模式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5(05):118-123.

[2]钱永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J].中国名城,2015(05):85-90+94.

[3]兰天飞,喻晓玲.基于文化变迁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商,2016(28):112-113.endprint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城镇化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