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

2018-01-26 09:23
中国建材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海绵雨水生态

李 蒙 谭 超

(1后勤工程学院,重庆 401331;2重庆市公安消防总队防火监督部,重庆 401329)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城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刺激经济发展的同时,自然环境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在城市内涝与缺水现象中体现得相当明显。内涝频发对城市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全国很多城市面临着严重的缺水问题,这是因为在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环境承载力,打破了生态平衡,最终导致了生态型的内涝与缺水问题。将绿色、生态和低碳理念引入绿色生态城区总体规划当中有助于从宏观层面推动生态城区建设,所以海绵城市成为热点,它能减轻城市开发过程中对水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实现绿色生态城区节水与水资源合理利用的目标,是创设良好生态水环境的最佳方式。基于此,在设计绿色生态城区规划时应重点关注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环境的保护完善,将海绵城市纳入总体规划和实践过程当中。

1 海绵城市的内涵

为实现城市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2014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出台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明确指出海绵城市的建设原则,即构建低影响开发的雨水系统。在国家建设海绵城市的政策引导之下,综合运用生态、景观和城市规划等多方面的功能,致力于构建安全稳定并且充满活力的海绵格局,融入服务城市的活动当中,并以此引导城市的发展。要求着力发挥道路、绿地以及水系对雨水的吸纳作用,利用自然的力量排水,通过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的目的。海绵城市的建设有利于减轻城市的排水负担,提高市政排水设施抵抗暴雨灾害的凝立,补充地下水、涵养泉水,完善城市地表生态水系环境。

2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

海绵城市的总体规划发展目标是生态价值导向,优化城市空间发展,以应对城市化发展带来的众多不确定性,将土地的完整性与地域景观的真实性有机融合,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发展海绵城市为基点,提升城市生态总体价值,建设安全的开发基底,最终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格局。生态文明的建设既是响应国家号召,也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体现,对改善城市环境和气候有重要意义。

2.1 编制原则

为实现海绵城市的总体规划目标,更新城市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匀分布、系统治理的思路,其编制原则主要有重保护、重生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这几个方面。保护强调的是在城市开发进程中重点关注河流、湖泊、湿地等生态区,发挥自然排水系统的作用和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开发设施。生态强调的是发挥山、水、田、湖这些原始地形地貌的存水作用以及植被和土壤等自然下垫面对水质的净化作用,实现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城市规划还要因地制宜,以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水文、气象等特征作为基础,结合当地实际,明确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制定相关措施。将长期规划与环节实施相结合、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发挥自然生态和人工干预的作用,从源头减排、过程严格控制,不断提升城市的排水、防涝以及抗灾减灾能力。

2.2 意义与目的

海绵城市的建设打破了城市以往单一雨水管理的局面,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方式,系统解决了城市的涉水问题,坚持老城区问题导向与新建城区目标导向的总体方向,老城区主要是城市内涝的防治、问题水体整治以及对水污染的控制,新城区则将重心放在控制雨水的年径流总量上。由于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碎片化和简单化的问题,缺乏对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管控,为解决这一困境,海绵城市建设中确定了四个目的,一是确定建设目标和具体的各项指标,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二是明确其自然生态的空间布局以及建设策略,划分海绵城市的建设分区,提出详细的建设策略;三是落实相关的建设管控要求,把雨水的年径流总量分解到各个管控单元;四是提出海绵城市近期的建设要点。

2.3 具体规划方法

2.3.1 发展引导

从某地区的具体情况来分析,剖面图当中可以看出这个城市有山林水库、郊区农村、城乡混合区以及发展状况良好的城区,表层的土壤情况是由疏而密,地下空间的开发潜力由弱变强,这个区域的土地开发利用情况会随着城市发展的趋势不断向外扩张。海绵城市的建设增强了城市内部的疏解功能,降低了开发的强度,通过对棚户区的整合规划,将公共空间扩大,促进城中村的改造,对郊区的大规模的生态治理,可借助外围的公路或者铁路系统来调蓄空间。

2.3.2 规划治理

城市中的基础设施建设越往中心城区其排水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就会更加完善,城中村的设施则有待完善,农村则完全依靠自然力量排水,所以上游很容易形成农业污染,一些养殖点的污染因为无法得到及时的清理和排放,棚户区因设施不足导致污水漏排的现象,下游地区溢流频发。根据以上情况,不同的地段的污染特征不尽相同,城市上游采取保水和蓄水措施,在源头增加活水,强化自然净化的功能。加强农业面源和点源的政策引导和工程措施,做好源头的治理工作;中游地区通过从外江的水利枢纽引水,完善相关的配套管网建设,严格把控内河情况,减轻河道的水体污染状况;城市的下游则应结合绿地和公园广场这类公共措施,实现对初期雨水的污染治理,重视治理溢流污染,分散处理污水。

3 结 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是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方式,强调通过加强城市的发展规划管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对雨水的吸纳作用,控制地表水梁,实现自然渗透和净化的目标。但是海绵城市在我国的整体发展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其规划方法、建设要点和管理措施都需要完善。海绵城市的发展重在对于城市降水、土壤状况、水污染状况等信息的掌控,因技术等方面目前还比较欠缺,所以迫切需要开展有关的研究以支撑海绵城市的建设,而且由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源头主要几种集中于城市地块和道路内部,城市总体规划的方法与表达就显得非常重要。

[1]章林伟.海绵城市建设概论[J].给水排水,2015(6):1-7.

[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J].求是,203( 22 )19-27.

[3]马洪涛,周丹,康彩霞.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思路与珠海实践[J].规划师,2016(5):30-33.

[4]陈小龙,赵冬泉,盛政,等.海绵城市规划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15(19): 121-125.

[5]俞孔坚,李迪华,哀弘,等.“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J].城市规划,2015, 39(6): 26-36.

猜你喜欢
海绵雨水生态
农事 雨水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生态养生”娱晚年
农事 雨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海绵是植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