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老过敏,查查胃肠道

2018-01-26 13:01冯爱平
益寿宝典 2018年26期
关键词:皮肤过敏有益菌组胺

文/冯爱平

很多人都知道病从口入的道理,尤其是皮肤过敏患者更害怕高蛋白摄入。我在接诊过程中,常常有患者问我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其实这里有个误区,皮肤过敏未必是因为食物造成的,更多的是我们的胃肠道出了问题,导致食物消化不好或吸收了某些毒素引发疾病。

经常在外面吃饭的人,有可能感染幽门螺杆菌,导致胃黏膜受损,就很容易引发胃肠道消化不好,进而加重胃肠黏膜损伤,出现胃漏或肠漏症。患者除有胃部不适、饱胀感、反酸、打嗝、口臭、腹痛腹泻、便秘或大便很臭,可能还有很多其他不适症状,如头痛、瘙痒等,每个人的症状不—样。所以,如果有皮肤过敏像湿疹、荨麻疹、口周皮炎、痤疮、银屑病、过敏性紫癜、皮肤淀粉样变性、色斑或白癜风等,此时最好排查有无胃肠道或咽喉等黏膜感染以及其他炎症性疾病问题,尽早治疗。因为幽门螺杆菌等有害菌会阻止胃肠道黏膜分泌的二胺氧化酶降解胃肠道中的腐胺等物质,结果大量的组胺等有毒物质过多地进入血液,引发过敏等皮肤病。

人体内的肠道菌群环境好一点,有益菌就会生长旺盛,如果肠道偏酸性,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等有益菌就增多,它们能保护肠黏膜,维持局部环境的平衡。如果肠道酸碱度发生变化,如偏碱性环境,像念珠菌、霉菌、腐败菌等就大量繁殖,它们靠蛋白生活,倘若人体过多摄入高蛋白,它们就饱餐一顿,排出各种各样的废气,这些含大量生物胺的废气进入血液,自然会引发瘙痒,引起人体多种不适或皮肤病。而且它们也会导致肠黏膜损伤,使得大分子过敏原等物质更容易进入血液,导致过敏的发生或加重。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疲劳、压力对人体免疫力特别是肠道免疫力影响巨大,一旦平衡被打破,如大量摄入饮料、卤菜、酒精、零食以及某些含组胺的水果等,会激发肠黏膜上的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出大量的组胺进入肠道和血液,引起过敏症状和皮肤炎症性疾病等。

很多人有了皮肤病却久治不愈,四处查找原因却不得,这时你要考虑是否胃肠道出了问题,及时检查胃肠道,补充益生菌,调整饮食结构,皮肤病才可能减轻甚至治愈不发。

猜你喜欢
皮肤过敏有益菌组胺
母乳喂养是新生儿肠道有益菌群的重要来源
儿童医院门诊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分析
怀孕期间皮肤过敏如何护理?
如何保护肠道有益菌?
母乳喂养是新生儿肠道有益菌群的重要来源
长效抗菌材料在经外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开颅手术后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心血管疾病临床症候观察
畜牧业中4种常用有益菌浓度与吸光度的关系
分析56例药物致皮肤过敏反应原因及处理措施
培养液组胺的检测及鲣鱼产组胺菌的生物活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