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高速LED秒表与数码相机测量液体黏度

2018-01-26 01:13安郁宽
物理实验 2018年1期
关键词:秒表示数量筒

安郁宽

(滨州医学院 物理教研室,山东 烟台 264003)

大学物理实验中落球法是测定液体黏度的常见方法[1]. 该实验通过测量小球下降高度h所用的时间t来计算终极速度v. 由于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传统的落球法存在着时间t测量不准以及难于判断小球是否已作匀速运动等问题[2]. 采用激光光电计时仪[3]测量时间t,虽然可大幅提高t的测量精度,但该方法同时降低了h的测量精度. 该方法中,激光束的调整有一定的难度,判断小球是否匀速也不够方便.

本文采用特制的高速显示的LED秒表与数码相机记录小球的下降高度h以及所用时间t,可以有效地减小人为因素的影响. 在小球通过高度h的上、下两端时,用数码相机各拍1张照片,由2张照片中小球处在标尺上的位置h1和h2确定高度h,由2张照片中记录的LED秒表的示数t1和t2确定时间t. 通过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还可以方便地判断小球是否已经达到匀速运动.

1 实验装置

图1为利用高速秒表与数码相机进行落球法测量黏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它主要由量筒、小球、标尺、LED秒表、支架、数码相机、三角架组成. 标尺采用透明的有机玻璃直尺,标尺和秒表均固定于支架上,标尺要紧贴量筒. 量筒上2条刻线h1和h2分别为第一、第二拍摄位置,秒表大约在h1和h2中点高度上.

图1 实验装置示意图

1.1 高速显示的LED秒表电路

LED数码管的发光响应时间很短,小于0.1 μs[4],本文利用LED数码管来实现计时的实时显示. 现有的LED秒表产品一般采用动态驱动方式[4],多位LED共用1个译码器,轮流点亮各位数码管,每次只显示1位. 这种显示方式是针对人的眼睛读数设计的,不适用于相机作高快门速度拍摄. 只有静态驱动方式的LED屏秒表,才适合相机作高速、实时拍摄.

图2为静态驱动的LED秒表电路. U1,R1,R2,X1,C1,C2组成100 Hz的时基电路[5-6]. 晶振X1标称频率为51.200 kHz,负载电容[7]为12.5 pF. 51.200 kHz的振荡信号经过9次二分频后,在U1的13脚输出100 Hz的计数脉冲. U2~U5和LED1~LED4构成4位十进制计数器,最大计时99.99 s. LED4和LED32位数码管显示整秒数,LED2和LED12位数码管显示1/100 s数. B1为计时清零按钮. CD4026是带有7段译码器的十进制计数器,1脚为计数脉冲输入端,5脚为进位脉冲输出端,15脚输入高电平时计数清零. LED1~LED4为共阴极数码管.

图2 静态驱动的LED秒表电路

1.2 数码相机

实验中使用的数码相机型号为Canon PowerShot SX520HS,最高快门速度1/2 000 s,支持连拍功能,最大感光度ISO为3 200,最大像素数1 680万,光学变焦42倍. 在手动曝光方式下,快门、光圈、感光度均可手动控制,自动曝光方式有快门优先等.

1.3 辅助光源

实验中每张照片都必须清楚地记录3个关键因素:秒表的示数、标尺的刻线和小球的轮廓,三者缺一不可. 实验室内的光线一般来说比较弱,用相机高速拍摄时需要使用辅助光源.

为了消除量筒的反光,实验中用被照得很亮的白墙做背景,背景相当于漫反射光源,逆光拍摄,也就是辅助光源只照射白墙,不照射实验装置. 实验中不能使用闪光灯,如果使用了闪光灯,那么闪光灯的强光就会掩盖秒表上LED数码管的发光,拍摄不到秒表的示数.

2 实验步骤与结果

2.1 主要实验步骤

1)调整量筒和标尺垂直,相机固定于三角架上,置于距离量筒大约2 m处,相机与秒表同高.

2)打开辅助光源(30 W LED灯)和秒表电源. 相机快门设为1/1 000 s,ISO设为1 600. 拉动变焦杆,在能拍到秒表、h1和h2刻线的前提下,将画面尽量放大. 半按快门按钮对焦,直到看清标尺.

3)小球于量筒轴线释放,等小球快要降至h1时,按住快门,开始连拍,直至小球下降至h2处.

4)将所拍摄的照片传至计算机进行处理.

2.2 读数及数据处理

在拍摄的若干幅照片中,选取小球到达h1刻线附近的照片,如图3(a)所示,图中的虚线框内是小球,图3(c)是虚线框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从图3(a)和(c)中分别读出秒表的读数t1和小球的位置h1(t1=56.64 s,h1=22.08 cm,选取小球的上边缘作为小球位置);类似地,图3(b)为小球到达h2附近的图像,图3(d)为相应的局部放大图,读出t2和h2(t2=77.06 s,h2=42.57 cm). 实验中,共拍摄5只小球的下落过程,结果见表1.

表1中ΔhE为视差修正值,其计算公式为

(1)

式中D0为相机镜头的节点到量筒筒壁的距离,n为液体的折射率,实验测定的液体为甘油(分析纯,质量分数大于99.0%),n=1.472[8],R0为量筒的外半径(玻璃折射率与甘油接近). 用米尺测量D0,卡尺测量R0,测得D0=209.00 cm,R0=3.320 cm. 将表1中的数据代入到式(1),求得5次视差修正值见表1. 小球的终极速度v的计算公式为

最终求得v=(1.017±0.003) cm/s,可以看出,此方法所测量的终极速度v的重复性较好.

用磁铁将5只小球从量筒内取出,由螺旋测微器测量直径取平均(所用小球在实验前已经做了挑选),测得d=(1.993±0.001) mm,用量筒及天平测得甘油的密度ρ=1.26×103kg/m3,取10只小球用分析天平称取质量、螺旋测微器测直径求取密度ρ0=7.85×103kg/m3,取重力加速度g=9.800 m/s2(北纬37.5°)[9],用卡尺测量量筒内径D=6.150 cm,用米尺测得筒内液体深度H=37.90 cm,将表1中的数据代入公式[3]

得η=1.29 Pa·s,室温t=20.5 ℃.

(a) (b)

(c) (d)

次数h1/cmh2/cmΔhE/cmt1/st2/sv/(cm·s-1)122.0842.570.2256.6477.061.014223.4942.930.2156.3075.681.014321.1742.670.2377.7399.021.021421.7543.100.2323.8745.091.017521.7742.710.2229.8950.681.018

2.3 判断小球是否匀速下落

将相机升高到液面高度,镜头对准液面位置,注意画面中要拍到秒表. 按住快门按钮开始连拍,同时释放小球,拍摄小球刚进入液体后的下落过程. 为了直观,将所拍摄的各张照片中小球的局部片段裁剪出来,按照顺序拼接,图4为前7张照片的拼接图,每个片段的左侧为各照片中秒表的读数,虚线位置h0=12.33 cm为液面. 读取各照片中秒表的读数以及小球的位置(小球下边缘)见表2. 为了说明问题,除了图4中7张照片的数据外,表2中又增加了2张照片的数据. 小球速度计算公式为

图4 小球刚进入液体后的下落过程

由表2可知,小球在第7张照片,即液面下3.00 cm处已经开始进入匀速状态.

为了找到小球进入液体后何时进入匀速状态,专门拍摄的1组实验数据. 实际上在表1实验中,用h1前后的几张照片,就可以直接判断小球在h1位置是否已经进入匀速状态,无需额外再做实验.

表2 小球进入液体后的速度

3 讨 论

3.1 LED秒表的误差

3.1.1 读数误差

可得

就是说,实验中测定小球下落时间t的读数误差是±0.01 s.

3.1.2 振荡频率引起的误差

理论上,只要负载电容相匹配,那么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就是晶振的标称频率[7]. 由于振荡周期与频率成反比关系,可得频率变化Δf与计时变化Δt的关系为

Δt/t=-Δf/f.

用频率计(NDY E312A通用计数器)测得实际振荡频率f=51 199.3 Hz,与标称频率f=51 200 Hz的差Δf=-0.7 Hz,可得Δt/t=-Δf/f=0.001 4%. 按小球下降时间t=20 s计算,Δt=0.000 3 s,与±0.01 s的读数误差相比,可忽略不计.

3.2 拍摄时秒表LED示数跳变的概率

在用数码相机拍摄LED示数时,如果在快门打开的时间间隔内,秒表LED示数发生了跳变,那么从照片中读取该示数时就可能出错. LED示数跳变的时间间隔为T=0.01 s,若快门打开时间用ts表示,则拍摄时秒表LED示数跳变的概率P为

P=ts/T.

例如,当ts=1/100 s时,P=1;当ts=1/500 s时,P=1/5;当ts=1/1 000 s时,P=1/10. 这就要求拍摄时,快门打开时间一定要小于0.01 s,而且快门速度越快越好.

采用相机的连拍功能可以很好地解决读数出错的问题,以ts=1/1 000 s为例,只拍摄1张时P=1/10;连拍2张时,2张同时出错的概率为P=1/100;连拍3张,P=1/1 000. 实验发现,当快门速度为1/1 000 s时,就已经很少出现示数出错的情况了,即使有个别出错,由于实验中采用了连拍的方式,可以根据前后2张照片上的秒表示数准确判断出跳变的数字,或者弃用出错的照片,采用相邻的无错照片.

3.3 视差修正

图5所示,G为量筒,外半径R0,筒内液体的折射率为n,小球B在量筒轴线上. 若在筒外与小球B等高的C点读取小球的位置,则视差为零. 在垂直方向上,偏离C点ΔL的点A读取小球位置,将产生视差Δl. 筒壁很薄,近似认为光线由甘油直接折射进入空气到达A点,设入射角为i1,折射角为i2,C点到筒壁的距离为D0,由折射定律有

nsini1=sini2.

(2)

(3)

当满足条件D0≫R0时,(4)式近似为

(4)

可见,视差Δl的大小与ΔL成正比,与D0成反比. 相机距离越远,视差越小.

(3)式是小球位置不动,观测位置由C移动到A时,所产生的视差. 而前面的实验中,是相机不动,小球移动,两者是等效的. 小球移动h2-h1,等效于观察位置移动h2-h1. 令ΔL=h2-h1,(3)式就变成(1)式,即视差修正公式.

图5 视差示意图

4 结束语

利用自制的LED秒表,通过数码相机客观准确地记录了小球所处位置以及时间,有效地消除了传统方法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了下落小球终极速度的测量精度,该方法还能够用于检查小球下落是否达到匀速状态. 实验中所用的秒表的最小示数是0.01 s,测量小球下落时间t的读数误差是±0.01 s,从实验原理可以看出,只要电路参量稍加修改,就可以改成0.001 s甚至更精确的秒表, 当然这需要使用高快门速度的相机. 另外,通过拍摄高清的数码照片,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放大、读数,又可以很好地提高高度h的测量精度.

[1] Feng Shihai, Graham A L, Reardon P T, et al. Improving falling ball tests for viscosity determination [J]. Journal of Fluids Engineering,2006,128(1):157-163.

[2] 盛忠志,简家文. 用落球法测液体粘度计时起点的确定[J]. 大学物理,2001,20(7):26-27,29.

[3] 龙涛,王琰,王代新. 大学物理实验[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28-131.

[4] 龚建荣,殷晓莹. 现代电子技术[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111-115.

[5] CD4060B. CMOS 14-Stage Ripple Carry Binary Counter/Divider and Oscillator [DB/OL]. Dallas:Texas Instruments,2003. http://www.ti.com/lit/ds/symlink/cd4060b.pdf.

[6] 林志琦,蒋惠萍. 信号发生电路原理与实用设计[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51-152.

[7] 陈梓城.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13-214.

[8] 张向宇. 实用化学手册[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567-572.

[9] 王云才,李秀燕. 大学物理实验教程[M]. 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42-243.

猜你喜欢
秒表示数量筒
细化量筒 细说作用
时间测量用秒表 秒表用法我来谈
无时无刻不在冲刺的人生
蒸腾作用
玩转秒表
例谈温度计的示数
基于CC2500 的无线电子秒表系统
买香油
电阻变化引起电表示数变化类试题小结
台秤示数的最小值是出现在摆球的最高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