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他者”
——以拉康的镜像理论解读《黑客帝国》

2018-01-27 11:17中国政法大学102200
大众文艺 2018年9期
关键词:黑客帝国救世主拉康

邹 冰 (中国政法大学 102200)

一、“我”是谁

《黑客帝国》系列的电影毫无疑问是商业大片,但其中哲学、宗教元素同样引人深思。《黑客帝国》三部曲无非讲述了关于人生终极意义的三个问题: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其中,《黑客帝国I》主要回答了“我是谁”的问题,是Neo对自身“弥赛亚”身份的初步认同过程。而这部分故事也与《圣经》里耶稣基督的经历互相映照。耶稣是神之子,在他现世以前,犹太人早就流传着“弥赛亚”(救世主)的传说,认为他能够带领犹太民族重返家园。因此耶稣,或者说“弥赛亚”的形象已经成为了西方人心中的能够带来拯救和希望的救世主。很多好莱坞大片都有“弥赛亚”的影子,譬如超人、蜘蛛侠等具有超能力的主角,他们往往承担了惩奸除恶、维护正义的责任。而Neo就是《黑客帝国》中的“弥赛亚”。从剧情的开端,导演就不断暗示Neo就是耶稣,因此他人总称他为“the one”。而《黑客帝国I》的剧情也“翻版”了耶稣被犹大出卖,又死而复活的故事。Neo在《黑客帝国II》中Architect的话中深入了解了自己“从哪里来”的问题,在《黑客帝国III》时不再依赖于先知Oracle的预言,认识到了自己要“到哪里去”。

《黑客帝国I》的剧情可概括为:

先知Oracle做出了救世主的预言——Morpheus等人认为Neo是救世主——Morpheus等人助Neo离开Matirx——Neo怀疑自身的救世主身份——Neo见先知Oracle——Neo一行人被Cypher出卖——Neo为救Morpheus被史密斯杀死——Neo被Trinity救活并确认了救世主身份——Neo销毁了Agent Smith程序

Neo对自我的认知的转变是情节发展的推动力,体现了“镜像阶段”的特点。Neo从Matirx中的普遍程序员到对“真实的荒漠”中“弥赛亚”身份的认同经历了一个自我怀疑和否定的过程。“弥赛亚”的身份一开始是他人强加给他的,他不断质疑并拒绝接受。直到临近结尾时,他通过Trinity对他的爱才真正接受了这个身份。

二、镜像理论

Neo对自身“救世主”这一镜像的认同过程贯穿了《黑客帝国I》的剧情。 “镜像阶段”理论是雅克·拉康关于想象界、象征界、实在界的理论的一部分,也是“他者”理论的一部分。拉康是结构主义的精神分析学家。结构主义认为,这个世界是被一系列外在于世界的他者场域的东西所结构起来的,比如伦理、规则、语言等等。拉康认为,人永远不可能真正认识自己,人认识的永远都是“他者”。在主体处于幼年时,在想象界通过镜像误认、虚假自恋和自我复制来建立最初的自我主体,这是理想自我(小写的他者)的出生地。而象征界是语言和无意识的国度,主体由主体际关系的能指构成(大写的他者)。因此主体S只是幻象和骗局,从来没有存在过。

“镜像阶段”理论针对的是主体处于想象界时的“自我”形成的阶段,包括原发性认同和继发性认同两个阶段。“镜像阶段”以前,幼儿并没有ego(自我),认为自我和世界是一体的。这时的幼儿无法通过自我感知认识身体的完整性。 “镜像阶段”是指六至十八个月时,幼儿利用反映于镜子之中的镜像确认自己的形象。在镜子中,他会看见自己,并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完整的存在,也把他人当做一个整体来感知,意识到“我”与他者的区别。但他将看见的镜像与ego(自我)混同,这就发生了误认。因此ego(自我)从一开始就被异化和误认,后来更是成为了小写他者的想象式的镜像存在。而镜像阶段以后,即主体离开想象界进入象征界时,不在场的语言象征将构建大写他者——主体对客体进行认同从而构建ego(自我)。通俗来说,即是主体通过身边最亲近的他人对“我”的认识而构建ego(自我)的过程。不论是镜中的“我”还是他人眼中的“我”都是异化的虚假的ego(自我),对ego(自我)的存在进行了先入为主的欺凌,真正的ego(自我)永远追寻不得。

人总有一个回归社会的过程,弗洛伊德将其表征为“俄狄浦斯情节”。男性对母亲有一种原初的欲望。当他遭遇父亲时,意识到自己的欲望不能够实现,此时主体开始分裂——他必须掩藏自己真实的欲望以服从父亲的权威,否则就有被阉割的危险。而女性因为缺少生理特征,已经有一种天然被阉割的恐惧。拉康则认为是从想象界到象征界的过程。在镜像阶段以前,儿童处于母胎之中,与母亲浑然一体。而在镜像阶段,儿童首先是将母亲视为自己欲望的对象,同时开始面对父亲。直到后来学习象征社会秩序的语言而进入象征界,主体才真正压抑自己的本性而服从父亲的权威。

“镜像阶段”理论并不简单指幼儿时期的ego(自我)形成,而是比喻人们在生活中对他人强加给自身的或者自我树立的各种形象、身份的初期认同过程。我们生活中为自己定下的种种目标,期望自己成为想象中的成功人士,其实都是受到了“他者”的影响。“可悲的是,人不仅意识不到这种强制,反而将这种欺凌性的压力自居为自己本真的意愿1。”而在《黑客帝国》中,Neo对“弥赛亚”身份的排斥到接受也表现了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人们终究难以摆脱他人强加的理想自我。

三、Neo与弥赛亚

一开始Neo难以接受“弥赛亚”的身份,呈现了人们对外界强加的镜像的试探和犹疑。其实这种心理与性格是导演设定好的。Neo在Matirx里的的名字是“托马斯·安德森”。“安德森”,希伯来语本义即“人之子”,这正是耶稣的身份。而在《圣经》中,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的托马斯却是个怀疑论者。他不相信耶稣的复活,直到亲眼看到了耶稣的伤口。结合剧情来看,Neo对“弥赛亚”身份的认同也是经历了亲身的实践得出的。

“托马斯·安德森”生活在机器文明创造的Matirx之中,“Neo”则是他给自己取的黑客代号。但好巧不巧的是,Neo就是英文One(救世主)的倒拼。白天作为一名普通的程序员的他,夜晚却是一位电脑黑客,仿佛有一种命运的指引让他去探寻Matirx的真相。当他如愿以偿地见到了Morpheus时,Morpheus给予了他两个选择:左手手心上有一枚蓝色的药丸(继续在幻象中沉睡),右手手心上则是一枚红色的(展现真实)。Neo不假思索地拿起了红色的药丸,和水吞下了它。不经意间,他撇头看向了右边的镜子。那是一面破碎的镜子,在镜面中他看见了一个破碎的自我。但是当他再一眼看过去,却惊讶地发现镜子平整光滑——他看见了自己完整的镜像。他伸出了指尖触碰它,镜子却化为了金属液体粘在了他的手上,并逐步包裹了他的全身。冰冷的液体的触感使他大声尖叫了起来。当液体包裹了他的全身之时,他突然在机器制造的培养皿中恢复了意识,摆脱了Matirx的幻象,看见了自我真实的处境。

此间镜子的意象很耐人寻味。镜面从破碎到完整的过程寓意着Neo刚刚进入镜像阶段,在此之前,他还是处于Matirx的幻象之中,即镜像阶段以前象征着幼儿在母胎时混沌无知的状态。当猝不及防地认识到母体与现实时,Neo难以置信,甚至排斥和逃避。此刻的Neo刚刚进入镜像阶段,还没有完成主体的认知。他对镜子里面的自己感到疑惑。正如当婴儿刚刚看到镜子时,也不会立刻意识到这个婴儿的镜像就是它本身,而是将它当做了另一个人,直到适应了一段时间以后,才会明白镜中的也是他。

我们知道,镜像阶段时的自我认识是“小写他者”,分为自我的想象式镜像和他人的反指式镜像两个阶段。此时Neo对自我的认识可看为是小写他者I。他对母体的疑问很快就被Morpheus给他展现的现实废墟的人类世界所打消。但他仍有一个一直不愿承认的身份——救世主,这是Morpheus等人对他的认识,即小写他者II。他的思绪混乱,不知道应否逃避。

在第一部结尾,Cypher的背叛使众人置入险地,Morpheus为了救Neo舍身为质。Neo并没有接受这一既定的命运,而是组织众人一起拯救Morpheus。最后为了大家,他最后跟Agent Smith单挑而中弹身亡。但根据主角不死定律,导演在本片中的设定是Trinity用自己的爱拯救了他。她对他的肉身轻声说:“Oracle说我会喜欢上一个人,那个人是救世主。所以你不可能死的,因为我爱你。”Neo在一吻后苏醒,终于领悟了自己的身份和使命,消灭了Agent Smith。爱拯救了他。看起来很是荒诞。但是这背后也隐藏着深意。

四、爱与俄狄浦斯

从名字的内涵来看,Trinity寓意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象征着拯救。不难推测,Trinity对于Neo拯救的意义高于爱情。精神分析理论强调,人不能过分停滞于镜像阶段,而需经过俄狄普斯化的过程进入象征界。导演挑选Trinity这个角色的时候想必也有所考虑,因为她既不年轻,也不漂亮。但她却是最早在Matirx里接触Neo的人。Neo对她也相当依恋。

虽然Trinity最后被冠上了Neo恋人的身份,但她实际上充当了Neo母亲的象征者:Neo作为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男子,电影里却从未提及他的母亲和家庭,这似乎是一个缺失;而且,Trinity作为一名很早就离开母体的人,她完全有资格充当一个引导者,或者说充当一个母亲的角色。比如当Neo对于新奇的仪器惶惶不安时,他拉着Trinity的手问:“你也经历过吗?”Trinity则回以安抚。电影中两人的情愫并不突出,他们的接触和互动更像晚辈依恋于长辈。

镜像阶段中,儿童的恋母情节凸显。但在电影中,这涉及了对自我身份的认同。Neo被Agent Smith杀死之后,Trinity向Neo表白,Neo由此重生并认同了自身“弥赛亚”身份,完成了一个黑客向救世主的转变。结合剧情推测,“弥赛亚”的能力是需要被激发的,而激活的条件是“弥赛亚”本身对自己救世主身份的认同以及领悟。事实上Neo早已领悟了自身的能力。先知Oracle家里的小活佛向他传达了一个真理:“there is no spoon.”他当时听闻后就有所领悟,并即时用意念使勺子弯折。这时他并没有立刻认同“救世主”的身份。但Trinity的表白却使他醒悟了。因为他与Trinity之间的爱恋是相互的。Trinity爱他,但Trinity注定会只爱上救世主,因此他肯定就是救世主。他一旦想通了这个,那么他的心灵就不再摇摆,于是他睁开了双眼。所以在《黑客帝国III》里先知Oracle才会说:“你早该没命,但你却命不该绝。”

五、镜像与谎言

当Architect开口要Neo做选择时,Neo就预感不妙。不出所料,Architect让他面对人性的弱点做最后的选择:右边的门通往电脑主机,代表Neo选择了挽救人类而重建锡安;左边的门通往Trinity所在之处,代表Neo选择她并带来人类灭亡。事实上,如果Architect只想让Neo重建锡安,那么他根本不会给他救Trinity的机会。这一切只能说明Architect其实是在检验爱情这一因素是否对人性有影响?有多大影响?不管Neo的选择是什么,一切都在他掌控之中。

面见Architect以前,Neo认为自己的任务是拯救人类,但他现在已对此彻底怀疑。他发现自己落入了一个圈套:这个选择只能促使Matirx不断升级,而对人类和锡安是没有前景的——矩阵仍然将会像前几次升级一样进行普通的升级。因此救世主的信仰不过是虚幻的,Neo的存在意义就是矩阵的进化也就是机器文明的进化的契机。所以他选择跳出了这个圈套的循环,并作出了新的选择——这个选择将导致zion和矩阵两个系统中人类的灭亡,但实际上革命正是在这个选择的基础上才能发生

Neo从被动到主动接受了“弥赛亚”的身份,也合格地履行了“弥赛亚”应尽的义务。但他与前五任“弥赛亚”不同,他对自己的身份和任务大胆质疑,且跳出了循环。从这一角度来看,Neo从“弥赛亚”式的他者中解脱了。但进一步的问题是,他是否知道,怀疑型的“弥赛亚”不是更为阴险的他者之幻象呢?

可悲的是,“我”从来都不是我,我不过是他者无意识的奴隶。

注释:

1.张一兵.不可能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26.

参考文献:

[1][德]莫尼克著,马树德译. 镜子:假与真[J].中国文化研究,1993(2).

[2]张一兵.不可能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

[3]拉康.拉康选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1).

猜你喜欢
黑客帝国救世主拉康
《黑客帝国4》即将开拍
Inevitability of Willy’s Tragedy as Seen from Lacan’s Mirror Stage
创建“黑客帝国”
结构与症象
中国『吃货』成美国龙虾小镇『救世主』
Apple Watch 2
有人说过“大他者”吗?
后现代电影中的技术之思与空间转向
婚姻没有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