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自然对中国首饰文化的影响

2018-01-27 11:17董一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100000
大众文艺 2018年9期
关键词:梅兰竹菊珠宝首饰首饰

董一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珠宝学院 100000)

一、珠宝首饰与自然的血肉联系

首饰产生之初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之后,首饰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除了艺术性不断被加强,也越来越被注入了“价值”的特性。当文明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炫耀财富和彰显身份的社交属性成为了佩戴首饰的另一附加意义,因此,首饰的艺术性一定要达到时代的审美需求,首饰的材质一定要具有足够的稀有性、耐久度和美丽性,这样才能具有更高的佩戴和收藏价值。

珠宝首饰与自然的关系是复杂的,而非片面的:一方面人类从自然界的动植物中寻找原料,另一方面,自然界中的各样自然元素也成为了首饰设计的题材和灵感来源。

在新石器时期时,人们就有使用宝石矿物制作首饰的历史,距今7000多年前的海姆渡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使用萤石材质制作的首饰装饰品,自然界中部分稀少、具有独特的美感的矿石就这样开始走入人们的世界,在我国奴隶社会时期就有了大规模使用玉器制作配饰的情况,许许多多精美的宝玉石作品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动荡,流传至今。除了矿物宝石之外,部分有机宝石因为其更为稀少的数量,独特的形态,偶然甚至危险的采集途径而被人们赋予极高的价值。有机宝石中,珍珠受到人们最广泛的认可,珍珠主要产自于牡蛎、河蚌和海螺中。早在公元前四千年,埃及就已经有用珍珠制成的装饰品,我国和印度早在公元前一千八百年就有了养殖牡蛎的历史,珍珠具有独特的光泽、晕彩并且十分难得,所以人们对它有着格外高的评价,例如中国古代就以“掌上明珠”来寓意珍贵的女子,可见珍珠在历史文化中独特的地位。除此之外,象牙作为韧性极高的材料,被雕刻制作成为各式的摆件和饰品,在清朝晚期的广东甚至出现了如“鬼工球”般静美绝伦的瑰宝;皇后螺和盔背具有独特的层状结构,在欧洲古典首饰中大量被制作成贝雕再进行镶嵌制作;近些年日渐流行的斑彩菊石是矿物化化石菊石贝壳,贝壳优美的形状再加上独特的晕彩效应铸就了它的美丽,成为了加拿大的国石,也作为镶嵌宝石和雕件原料,逐渐走入珠宝首饰市场;珊瑚,早在公元前两千五百年就被人们从海中捞取并制成装饰品,又因为其作为佛教七宝之一独特的文化价值,格外受到市场的青睐,与珠宝首饰结下了深厚情谊……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首饰设计师,具体系统的了解自然对首饰设计的馈赠,是对自然建立敬畏之心的第一步。当然,由于社会的进步,人们认知的觉醒,环保的声音越来越响亮,许多有机宝石的开采和搜集严重的伤害到了野生动物、破坏了环境,使得市场上对于部分有机宝石的认受度有所降低;随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以及各个国家类似的政策、法规的出台实施,象牙、玳瑁、珊瑚等濒危野生动物植物珠宝原料的开采及交易被限制,当今社会能够应用的自然原料相应有所减少,我们也应当注意不要继续使用这类原材料进行创作,但这并不影响我们认可其在珠宝首饰发展史上重要地位,也不影响我们欣赏已经设计制作为成品的作品。

二、自然引发的独特设计情感

认知文化与设计中对于自然的复杂情感是有必要的,对于自然敬畏而亲切的特殊情感影响了设计的发展。中华文明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来自于悠久历史的独特的文化气息源远流长,而在中国的自然文化中,“梅兰竹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与深厚的文化内涵。以“梅兰竹菊”为例在文化发展的角度理解中国设计师对于自然题材的独特情感十分恰当。可以说,以“梅兰竹菊”所代表的植物的精神气质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持续影响着中国人乃至西方人的设计审美。

在我国的古典文化中,“梅兰竹菊”被赋予了“四君子”的称谓,梅花、兰花、翠竹、菊花分别代表了:傲、幽、澹、逸的品质,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

梅作为“岁寒三友”之一,它不畏严寒、傲雪而开,刚强而高洁,“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它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作为器物装饰纹有着悠久的历史。兰经常被用作比喻美人,它出身幽谷,孤芳自赏。兰花的叶片修长,花朵精巧地伴于其中,具有美丽而独特的形态。19世纪,西方流行的艺术风格是东方主义,艺术家钟情创作东方元素的作品,中国人对兰花的钟情影响了Tiffany设计师Paulding Farnham,他利用兰花的形态创作了一系列美丽又具有东方风情的珠宝设计作品。当然,中国人对于竹子的喜爱从未中断,竹子形态挺拔坚韧,“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梁·刘孝先的诗足以体现因竹子的生活习性而引申出的文化寓意,以其为题材的装饰可以彰显佩戴者的奋发图强节节高升的愿望,经常作为玉佩、吊坠而佩戴,形式有时是一个竹节,有时会组合雕刻,被使用的十分广泛;除此之外,菊花的形态复杂具有优美的层次,被文人赋予隐居、淡泊的意味,正因如此,菊花纹成为清代玉器比较流行的装饰纹饰之一,这个时期的能工巧匠往往使用浮雕与阴刻相结合的的技法雕刻表现菊花的形象,多装饰在玉佩等饰品上。

托物言志、寄情于物是中国人的习惯,从植物特性中寻找到的广受认可的人格品质促使了中国人不断的丰富“梅兰竹菊”的文化内核,使其逐渐脱离了简单的物质层面,蜕变成为了一种民族精神、文化的载体,也引发出设计师独特的设计情感,由古至今,中国人不断的启用这类题材于创作中,使得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首饰中不断的出现对于同一自然元素的不同理解,使得植物的设计文化源远流长。

三、自然题材在现代首饰创作中的应用

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中西方文化和传统艺术的形式发生了碰撞,各个时代的风格在这个开放的时代得以百花齐放,使得现代珠宝首饰的设计风格十分丰富。一方面造型大方可以量产便于佩戴的商业款首饰开始风靡,婚姻和收藏保值的刚性需求带动了各种年龄层的顾客对于商业首饰珠宝的消费;另一方面,在自由的社会氛围的影响下,各种使用非传统材料制作的艺术类首饰也逐渐被大众所认可,彰显个性的饰品逐步进入了日常生活。除了对于材质和形式更加宽容之外,首饰设计师的双手也因时代的进步得以解放。因为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分工明确的首饰产业链的形成,首饰创作的形式可以更为自由,制作可以更加快速而精致。

虽然物质生活愈发富足,但单调的款式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日渐增涨的期待,人们对于精神层次的需求日趋强烈,珠宝设计的内涵也应当更为丰富:一方面,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使得人们越来越要求珠宝首饰被注入文化情感,并与现代的审美偏好相结合;另一方面,自然形态的首饰更具个性,可以制作的形式十分丰富,能够激发久居城市的都市人民对于自然的共鸣。所以,二者相结合能在社会上得到较高的认受度。但是,正如施华洛世奇的天鹅形象被不少品牌盗用一样,首饰设计市场中不伐滥用寓意,消费文化的现象出现,该类首饰只大致模仿动植物的外形,或者直接抄袭成品设计,既无法优美的模拟自然形态,又无法彰显民族文化,显得不伦不类。

面对这样的行业乱象,我们更应当对首饰设计文化负责。只有不断创作出优秀的首饰设计作品,才能逐步的提升消费者的认知和品味,使得粗制滥造的首饰设计产品在行业中没有容身之地。我们应当在延续中国独特经典自然形象的同时,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核,不断的剖析、改造、重塑单调的植物形态,将新时代的审美与其结合创作,真正的做到取其精华,推陈出新。才能满足时代需求、凸显民族文化、为继承和发扬我国伟大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秦嘉霖,欧阳慧.梅兰竹菊的传统精神与视觉设计的新探索[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2(08):38-40.

[2]潘炳炎.我国珍珠历史的考证[J].农业考古,1988(02):262-271.

[3]王锦平. 清代玉器纹饰研究[D].云南大学,2016.

[4]李琳.我国古代首饰发展初探[J].艺苑,2016(01):105-107.

猜你喜欢
梅兰竹菊珠宝首饰首饰
《梅兰竹菊》
——工笔四条屏创作范例(四)
首饰,是身体的告白
首饰设计效果图《TOUCH》
对外汉语课堂中汉语植物的文化内涵
疫情下的珠宝首饰市场营销策略
国画中梅兰竹菊的审美探析
年轻干部要有“梅兰竹菊”四种品相
深圳市黄金珠宝首饰行业协会 防微杜渐,重塑“深圳珠宝,值得信赖”品牌
首饰的数量
新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