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6年格尔木市孕产妇人群中梅毒流行情况及母婴阻断预防情况

2018-01-27 03:44张转转
医药前沿 2018年4期
关键词:格尔木市梅毒月龄

张转转

(青海省格尔木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青海 格尔木 816099)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又称苍白蜜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根据传染时机和途径分为后天梅毒(获得性梅毒)和先天梅毒(胎传梅毒)。本病可以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造成多脏器损伤,危害健康和生命。

梅毒患者即使病情超过了4年,梅毒螺旋体仍然可以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隐性梅毒和早期梅毒通过宫内传播的危险性较大,梅毒螺旋体自母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在胎儿的肝、脾、肾上腺等内脏组织中大量繁殖,通过血液循环,引起皮肤、粘膜、眼、骨骼、血液、内脏等病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0年估计,全球每年约有1200万新生病例,并有5万以上孕妇感染,其中90%以上在发展中国家。梅毒螺旋体在妊娠早、中、晚期均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可以发生接触性感染。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胎传梅毒列为全球性公共卫生的重点问题。

目前,女性梅毒感染者的比率有较大幅度上升。预防梅毒母婴传播是控制儿童感染梅毒的主要途径。孕产妇应用抗梅毒药物干预、安全分娩、婴幼儿实施预防性用药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梅毒母婴传播率。为了解格尔木市孕产妇人群中梅毒流行情况及母婴传播干预情况,进一步探讨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工作的重点,现将格尔木市2014—2016年孕产妇梅毒感染情况和母婴传播干预情况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4—2016年在格尔木市所有助产医疗机构接受孕产期保健发现存在梅毒感染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记录所有接受孕产期保健的孕产妇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状况和结果。对梅毒感染孕产妇收集其社会和人口等特征,妊娠分娩情况,配偶性伴梅毒感染情况,干预情况及婴幼儿追踪随访等相关信息。通过国家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上报,如果一个孕产妇在孕产期多次接受检测,则仅上报一次。将信息系统中寻出的数据库用Excel2003软件进行整理,核对无误后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孕产妇人群中梅毒流行情况。2014—2016年格尔木市孕产妇检测15595人,孕产妇梅毒检测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4—2016年共检出梅毒阳性孕产妇23例,总检测阳性率147.48/10万。见表1。

表1 2014—2016年格尔木市孕产妇梅毒感染情况

2.2 梅毒感染孕产妇流行病分析。

2.2.1 基本特征分布 23例梅毒感染孕产妇平均年龄26.19岁(19~33岁),<20岁者占4.34%(1/23);20~29岁者占69.56(16/23);≧30岁者26.08%(6/23);本市户籍5例,占21.73%,外省市18例,占78.26%;汉族为4例,占17.39%,回族13例,占56.52%,藏族3例,占13.04%,蒙古族2例,占8.69%,东乡族1例,占4.34%;初中文化4例,占17.39%,高中或中专3例,占13.04%,小学及以下16例,占69.56%;企事业单位2例,占8.69%,家中待业17例,占73.91%,农民工4例,占17.39%;已婚20例,占86.95%;未婚2例,占8.69%,同居1例占4.34%。

2.2.2 感染状况分布 孕期保健时确诊23例,最可能的感染为性传播,为16例梅毒感染的孕产妇的配偶进行了梅毒检测,其他7例拒绝其中结果阴性的占37.50%(6/16),阳性的占62.50%(10/16)。

2.3 梅毒感染孕产妇干预情况

按照格尔木市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实施方案,对发现的梅毒感染孕产妇提供母婴传播的咨询服务,在已知可能发生母婴传播风险和药物阻断等知识的基础上。对继续妊娠的孕产妇及婴儿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包括药物阻断、避免孕期侵入性检查和产时对孕产妇的损伤性操作、新生儿护理等措施。

2.3.1 妊娠分娩及预防性用药情况 目前22例均已分娩。1例死胎,原因不明,23例孕产妇均接受预防性用药,占100%。

2.3.2 梅毒感染产妇所分娩婴儿的干预随访及母婴传播情况

23例梅毒感染孕产妇共分娩婴儿23例,其中22例活产,死胎1例。其中23例均采取了预防性用药,占100%,且均给予两个疗程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臀部肌肉深注射,22例新生儿均给予苄星青霉素5万U/kg预防性用药。新生儿分别在满1月龄、3月龄、6月龄、9月龄、12月龄、15月龄、18月龄进行随访。已满18个月龄的婴幼儿,有20例接受了梅毒检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占90.90%,失访2例,占9.09%。

3.讨论

3.1 孕产妇一般情况

格尔木市地区从2010年起,孕产妇建册率、产检率、早孕期建册率逐年提升,均达到保健标准,依托国家重大妇幼卫生项目(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阻断项目),妇幼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反映了格尔木市各级医疗单位,尤其是基层医疗单位的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服务能力,孕产妇的保健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能积极主动配合重大妇幼卫生项目的顺利的开展。

3.2 感染情况

2014—2016年格尔木市孕妇感染梅毒为147.48/10万,与2016年安徽滁州市报道的孕产妇感染率为(136.71/10万)[1]相比,基本持平,与2011年深圳市报道的孕产妇感染率(350.00/10万)[2]和2013年张掖市的孕产妇感染率(500.00/10万)[3]相比,处于较低水平,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2016年检测人数的增加,感染率未增加。梅毒感染孕产妇大部分为非户籍人口,多数无固定职业,受生活风俗影响,以少数民族居多,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以性传播途径为主,孕产妇与梅毒感染配偶或男友的性生活是其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这些特征提示格尔木市地区梅毒防治以孕产妇及其性伴侣为重点人群,梅毒最可能的传播途径为性、血液和母婴传播,其中以性传播为主,与张惠玲[4]、邓仲明[5]等调查结果显示一致。对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进行预防性治疗、追踪和随访,也是预防和控制梅毒母婴传播的重要内容。资料分析显示,格尔木市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的随访工作较为得力,9.09%的婴幼儿失访,有90.90%的婴幼儿能按时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尚未进行随访检测的婴幼儿,无法最终确定感染状态,对预防二代传播也带来潜在的危险,今后须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多个单位共同参与配合,将随访工作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儿童保健常规项目,进一步解决随访及干预问题。

3.3 预防

为有效预防梅毒扩散和蔓延,格尔木市自2008年起,出台并积极落实《格尔木市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格尔木市将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工作纳入到妇幼保健和生殖保健服务过程中,加强梅毒感染孕产妇及婴幼儿的干预和随访工作。格尔木市流动人口较多,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控制必须与人群中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等相结合。重点加强对受教育程序较低的外来流动育龄妇女的宣教与干预工作,将工作防线前移,从源头上预防妇女及儿童感染梅毒,才能取得更好的预防效果。第二道防线是加强孕产妇管理,提高孕早期梅毒检测率,早发现早干预,有效控制胎传梅毒的发生。

[1]晏艳,许学伟,李汪清2011-2014年滁州地区孕产妇艾滋病及梅毒的感染状况[J].中国妇幼保健,2016,4月第31卷第7期

(1393-1395).

[2]王铁兵,陈海霞,杨飞鹏,等.2011年深圳市梅毒母婴垂直传播影响因素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4,14(1):140-143.

[3]贺玉梅.9831例孕产妇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情况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23):116-117.

[4]张惠玲深圳市观澜街道孕产妇梅毒流行情况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20):1352-1353.

[5]邓仲明.肇庆市2029例孕产妇梅毒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20(3):159-160.

猜你喜欢
格尔木市梅毒月龄
提高育肥猪出栏率合理的饲养密度
不同月龄荷斯坦牛产奶量的研究
绿色营销观念下的格尔木市高原生态旅游研究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不同月龄婴儿ABR正常值分析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浅议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
1125例梅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