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门·大数据·大智慧

2018-01-27 15:58谭诗赏谢力
当代党员 2018年2期
关键词:两江监管局市场主体

谭诗赏+谢力

辖区企业信用程度如何,哪些企业变成了“僵尸企业”“空壳公司”,甚至具体到哪栋楼宇的电梯需要检修了,在两江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监管大厅,只需在电脑前轻轻点击鼠标,问题就能轻松解决。

“这在过去简直不敢想象,如今通过两江新区市场信用监管平台,充分发挥大数据智能化优势,实现了监管业务质的飞跃。”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市场监管科科长项秋伟说。

为了规范促进辖区企业诚信经营,顺应“互联网+政务”的发展趋势,近些年,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积极探索大部门整合、大数据管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现了对市场主体的精细高效监管,初步达成了“放得宽、管得好、服务优”的行政审批改革目标,为全区营造了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

大部制改革铺路

2017年11月,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在原有监管职能的基础上,又承接了一项新的职能:将辖区内的旅游行业纳入监管范围。

两江新区当时已有各类市场主体6.3万余户,且市场主体数量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而所有市场主体的注册、监管等事务都由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10个科室的162个人负责。

在人手紧缺、工作点多面广等压力下,该局的工作效率却并未受到影响。这是为何?

事实上,两江新区各行政部门从一開始就按照大部制的思路进行组建,其中仅建设管理局就对应了9个市级部门的职能职责。

“虽然我们都并非专业人员,但总体思路是一样的,我们实际操作起来就相对比较容易。”项秋伟说。

此前,重庆市委、市政府作出决策,将市工商局、质监局、食药监局在两江新区和原北部新区的驻区机构共5个分局进行整合,组建为重庆两江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

这次整合让政府机构得到极大缩减:内设机构由原先的30个减少到10个,人员编制由原先的193人缩减至162人。

此次变革不只是简单的物理划分,还重新进行了职能、机构的设置与分配,促进了“化学反应”。

截至目前,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在行政审批、市场监管、质量监管、消费维权、行政执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一体化深度整合,以承担两江新区范围内涉及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监管职能。

纵观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的大部制改革,在当时重庆和整个西部地区都属首次。时至今日,如此大力度的跨部门整合在全国也很少见。无论是整合的力度还是融合的进度上,都已经作出了非常实际性的探索。其中,决策权的上移和集中化,执行权的下移和专业化都是非常明显的特征。

如今,从实体层面的政务大厅到网上政务大厅,从一个地点、一个机构服务到内部审批流程的优化,两江新区的行政审批改革着眼审批便利化和行政效率提升一路疾行。

营商环境提档

“我们公司申请名称、注册登记、领取电子营业执照,都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省去了多次到工商登记窗口排队办理的烦恼”。

2017年12月的一天,在两江新区政务中心,正在创业的郭先生领到了通过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签发的电子营业执照。

以前,申请注册一家公司往往要经过名称核查、网上预约、现场填表、现场办理、领取执照五个环节,程序复杂,时间周期长。而通过全程电子化的方式登记,免去了网上预约、现场填表、现场办理这三个环节,审核通过后,电子营业执照自动生成。

这只是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推行注册登记便利化改革的一个缩影。

2016年底,为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重庆市工商局在两江新区试点开展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并发放电子营业执照。

数据显示,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已经大幅取消企业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从226项调整为32项企业登记前置审批,218项企业登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市场准入环境显著改善。

短短几年,两江新区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42954户、新增长注册资金5196.63亿元,数量和注册资金分别增长了213%和172%。

此外,该局还建立企业注册登记绿色通道服务制度,企业注册登记审批时限从法定20个工作日压缩至平均两个工作日,提速90%。

“先照后证”“多证合一”“认缴制”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有效降低了创业门槛,激发了大众投资创业热情,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力。

“营商环境也是一种生产力。通过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我们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最大限度地激发了辖区内市场主体的活力。”项秋伟说。

不过,如雨后春笋般新生的大批市场主体来两江新区投资创业,这些企业能否经得起市场考验,企业信用又是否让人放心,这都对原有的地毯式人工监管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

分类监管利器

2017年12月19日,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监管大厅。

在监管大厅市场信用信息监管平台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正为前来学习参观者进行成果演示:

预了解某企业信用程度,选择按照市场主体名称查询方式,输入该企业名称后,可在地图上直观看到该企业目前的信用等级为A,还可以查询该企业的基本信息、信用信息、业务信息等具体信息。

这个囊括了市场主体分类监管、投诉举报指挥调度、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八个系统的综合性平台,现在已经成为该局进行市场监管的一件利器。

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市场主体分类监管系统。该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采集、归纳和整合两江新区6.3万多户市场主体的上百万条数据,然后通过对各类数据的深度挖掘,形成市场监管大数据库,掌握市场动态,防范监管风险,实现精准监管。

据介绍,根据市场主体的信用情况,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将辖区内的所有企业分为A、B、C、D四类,A类为诚信守法市场主体,B类为一般失信及许可缺失的市场主体,C类为严重失信市场主体,D类为被依法吊销证照及纳入“黑名单”的市场主体。

根据企业不同的信用分类,对应的监管措施也有所区别。

“对A类,我们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同时采取监管任务打包,实现一次检查、全部覆盖,减少对企业的重复打扰。B类和C类企业是我们监管的重点对象,我们会加大检查力度和频率,督促其整改。对C类企业,我们会联合其他监管部门实行联合惩戒,而对D类企业,我们会加强后延监管。”项秋伟说。

2016年,两江新区辖区内一家企业被查出产品不合格,其信用级别也降到了C类。随后,市场监管局加大了对该企业的审查和监督整改力度。在一年的审核期内,该企业没有出现新的违规行为,信用级别被调整上升到B类。

目前,该局已经通过与国税、地税等单位制订信息化共享发展规划,实现两江新区市场主体大数据的整合共享,用“互联网+政务”的思维,努力提高市场监管能力,加快两江新区信用社会的建设进程。

【专家连线】

政务是主导,技术是手段。当我们在思考“互联网+政务服务”或者“互联网+公共服务”的时候,必须考虑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如何与大数据融合。政务大数据应用的目标,是实现智能化治理和智慧化服务。实现这一目标,要做到以人为中心,提升便捷感、安全感、获得感、公正感、幸福感,实现政府结构扁平化、政府运作智能化、社会治理网格化、公共安全数字化、民生服务智慧化、公权力约束精准化。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汪玉凯endprint

猜你喜欢
两江监管局市场主体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监管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监管局
“重庆.两江之星”新型智能亚轨道火箭成功发射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监管局
医者颂
人民币汇率破7 市场主体应对有序
三地实践:有效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
桂林市两江四湖规划布局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