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订制”按下脱贫“快捷键”

2018-01-27 09:58吴筠邢丹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8年1期
关键词:私人订制孝亲培训班

吴筠+邢丹

2017年12月24日,克东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艳华趁周末休息,带着一包崭新的衣服赶往宝泉镇石山村。一年来,这条连接县城和石山村的路,她每个月至少要往返四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特别振奋人心!”来到自己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家中,李艳华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惠民政策一条条解读给村民听,“天上不会掉馅饼,美好生活不会自动实现,拿出干劲儿才能赢得未来……”

这是克东县开展“树新风、强信心、增动能、促脱贫”活动中的一个缩影。

2017年,克东县在脱贫攻坚“回头看”过程中发现,部分贫困群众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想脱贫”“不会脱贫”“不能脱贫”等心态。对此,克东县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为实现如期脱贫摸索出一条具有克东特色的精准扶贫之路。

扶志强心:

形成“我要脱贫”的共识

“我家有4个子女,都在外地打工。村里号召孝亲敬老,他们都积极响应,每年一共给我1300元赡养费,加上土地流转的4200元收入,我脱贫了!”不久前,玉岗镇永久村76岁的卢长臣老人主动申请“脱贫摘帽”。

从以往争戴“穷帽子”,到现在积极摆脱“贫困”标签,卢长臣的思想转变在克东县的贫困人口中颇具代表性。

克东是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片区县,现有行政村98个,其中贫困村55个;农业人口21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 965人。在脱贫攻坚全面突破的关键时期,部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成为扶贫干部“最头疼的事”。

“当务之急,是让贫困群众在思想上‘站起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于淑娟说。在扶志强心方面,县委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把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组织开展文化扶贫活动,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在玉岗镇永久村采访时,记者正赶上村党支部书记韩柏君在大红纸上书写“永久村贫困户子女给付父母养老费名单”。

“明天就要张榜公示了。”韩柏君指了指村广场的方向,对记者说,“我们把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引导子女主动给父母特别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老人赡养费,通过张贴大红榜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既能拉近亲情,又有助于年纪大的贫困户早日脱贫。”

在2017年开展的“孝亲敬老,助力脱贫”活动中,全县4467户贫困户的子女共给付赡养费521万元,户均1100元。

当然,强化脱贫光荣的正向激励也是扶志强心的重要一环。润津乡富饶村退休教师李金玉带领村里的贫困户改陋习、学编织,成为村里倡导文明、脱贫致富的带头人。经过村民评议和逐级公示,李金玉家庭被评为村“三好家庭”,获得了500元奖励。

半年来,克东县共评选出“文明和谐、诚实守信、苦干实干”的“三好家庭”1514户,发放奖金75.7万元;开展“我的脱贫故事”巡回宣讲、文化下乡、广场展览等活动200多次,营造了“脱贫光荣”的浓厚氛围;号召全县2200名包扶干部与贫困户开展一对一“精神扶贫”,形成了“我要脱贫”的广泛共识。

技能培训:

培养“我会脱贫”的能力

2017年11月9日午后,在哈尔滨医大二院的一间病房里,记者见到了刘雅梅、刘玉国夫妇。刘雅梅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克东满绣”的传承人,丈夫刘玉国是北方满绣艺术工艺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满艺公司”)负责人。

病中的刘玉国一只手在输着液,另一只手还在不断接打电话,安排着满绣培训班的事宜。刘雅梅笑称,丈夫是在克东县脱贫攻坚战中病倒的“第一个民间工作者”。

刘玉国正在筹备的“满绣手工技能培训班”,由“满艺公司”承办。培训对象主要是全县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妇女,尤其是家庭负担较重、年纪较大、不能离家就业的人群。培训期间,培训费、食宿费全部由县里承担。学成后,“满艺公司”将为她们提供产销渠道,每完成一件满绣作品,县里还额外给予一定补贴。

截至2017年12月中旬,满绣培训班已举办35期,培训人员725人,其中贫困户397人,先后有288人在“满艺公司”实现了就业。

今年42岁的玉岗镇东风村贫困户宿凤莲,公婆年迈多病,丈夫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全家5口人仅靠流转25.6亩土地的所得维持生活。报名参加满绣培训班之后,宿凤莲看到了生活的新希望。

“脱贫有指望了!”在玉岗镇采访时,不少“绣娘”告诉记者,“过去冬闲时,每天不是打麻将就是闲逛,日子过得浑浑噩噩。现在拿起绣针,不出家门就能挣到钱,日子越过越好,家庭也和睦了。”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为了拓宽贫困群众的就业渠道,2017年10月23日,克东县月嫂培训班的启动,给贫困群众带来了更多的创业就业选择。

这次月嫂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年富力强、家庭负担小的贫困妇女,主办方预期的培训人数是150人,而现场却来了520人。邻近县市的家政公司闻讯,纷纷赶来签约月嫂、育婴员,场面异常火爆。

为了解决贫困群众因没有一技之长而“不能脱贫”的问题,2017年,克东县积极组织农村贫困群众参加满绣、电商实战、创业月嫂等各类培训班共计37期,培训3200余人次,帮助他们自信起来、行动起来,以扶贫“参与感”带动脱贫“获得感”。

爱心接力:

坚定“我能脱贫”的信心

据统计,克东县建档立卡的19 965名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占49%,因学、因残等因素致贫的占51%。由于缺乏劳动力、发展生产资金不足等原因,这些贫困户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实现脱贫目标,导致脱贫信心不足。

为此,克东县汇集社会各方爱心力量,从引领文明风尚、培育富民产业、增强服务保障入手,坚定他们用勤劳改变贫困的决心和信心。

2017年10月31日,蒲峪路镇光辉村村民时淑娟捧着刚刚兑换的厨具从村“两委”办公室走出来。她乐呵呵地说:“照顾好自己的家人,收拾干净自家的院子,处好亲戚邻里的关系,积极锻炼自己的身体,受益的都是我,没想到村里还给我奖励!”

原来,光辉村的每个贫困户都有一张爱心超市“积分卡”,累积到一定分数,就可以去村里的“爱心超市”免费兑换所需的生活日用品。

“爱心超市”的积分项目包括“孝亲敬老、增收节支、爱家护园、和谐互助、绿色健康”五個方面,超市的货品则来自于黑龙江大学驻村工作队自费采购或协调各方捐赠的爱心物资。

“凭借自己的力量,哪怕只是一次积分换取,也是文明风尚的见证。”黑龙江大学派驻光辉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肖宇说,建立“爱心超市”的初衷,就是提振贫困村民的精气神儿。

“穷的时候,除了旁人拉你一把,自身还得愿意‘往上爬。”在该镇勇进村,68岁的付满仓说起自己的脱贫经历,颇有一番感慨,“老伴儿常年有病,我岁数大也干不了重活。过去,靠流转14亩地的收入勉强维持生活。2016年,我加入了村里的养牛合作社,合作社分给入社贫困户每家5头牛;我还在合作社里当饲养员,一个月工资1800元。一年下来,我家收入超过3万元,彻底脱贫了!”

付满仓提到的养牛合作社,是爱心企业飞鹤乳业和勇进村结成帮扶对子后启动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帮扶模式。如今,类似的帮扶模式在克东县已经普及开来。

除此以外,克东县还加大教育、健康、住房等七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贫困群众敢脱贫的勇气、能脱贫的信心——县财政拿出2800万元,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额缴纳医保费;全县设立慢性病救助基金和贫困学生补助基金;开展“携手同行,社会扶贫”爱心捐助活动,全县共筹集扶贫善款271万元……

社会力量的汇聚,激活了贫困群众心中的一池春水,也必将成就一个更加美好的克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私人订制孝亲培训班
培训班组图
在柏林收到“私人订制”礼物
画画培训班
荒岛培训班
关于召开“第一届中国农药行业HSE培训班”的通知
渭南市中小学校大唱《孝亲敬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