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与曹禺文学思想的解读

2018-01-27 01:07宋柏宇
北方文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雷雨文学作品

宋柏宇

摘要:《雷雨》是戏剧大师曹禺的代表作品之一,是我国文学艺术领域一部杰出的作品,代表着我国现代话剧逐渐趋于成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至今为止,有关《雷雨》作品的结构、主题以及人物等相关的研究论述层出不穷,基于此,作者结合自身理解,对《雷雨》与曹禺文学思想的解读进行分析研究,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雷雨;文学作品;思想解读

《雷雨》被曹禺创作出后,并没有一夜成名,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沉寂与等待,最终在文学舞台上闪耀出独特的光芒。《雷雨》具有多元的主题解说,内容冲突精彩,结构严谨,利用生动灵活的语言刻画出深刻复杂的人物形象,营造出郁热与压迫共存的情境,体现出人性的贪婪与欲望,同时表达出命运的无奈与悲凉。

一、《雷雨》的文学价值

文学价值是指,文学作品对人产生的思想影响,主要体现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表达的理念、思想、意义、情感甚至审美等。《雷雨》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其内容富含深刻的思想,利用巧妙的构思为人们带来独具特色的文学价值。曹禺在23岁时创作出《雷雨》,但受作品内容影响,并没有使其一夜成名,而是经历了漫长的等待,最终被人们认可。《雷雨》的内容形式比较新颖,并且复杂,蕴含独特的精神与审美价值,作者也曾经说过:“《雷雨》在构造上有些太像戏了,在技巧上也用的过分”,但恰恰是独特的构造促使《雷雨》展现出独特的魅力,闪耀光芒。在文章中,作者运用巧妙生动的语言,描写出复杂深刻的人物形象,为读者带来愉悦、熏陶,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

二、曹禺文学思想的解读

(一)营造出压迫与郁热的情境

在作品第一幕中,以郁热的氛围为主,并贯穿整个第一幕过程,例如,文章中描写屋内的气氛的语句:“屋中很气闷,郁热逼人,……。外面没有阳光,天空灰暗……。”通过此句可以看出作者营造的场景氛围,深刻体现出郁热支配着剧情发展。例如,在文章開头中描写作品中的人物四凤与鲁贵不断擦汗,表现出忧郁神色的周繁漪,尽显颓废的周萍等,促使人感受到紧张压迫的氛围,营造出强烈的窒息感,为后续的故事情节进行铺垫,以此来引发戏剧性的转折。文章以主人公周繁漪为导线,她想要挽回主人公周萍,但周萍喜欢四凤,当周繁漪叫来四凤母亲想要她带走四凤时却无意间揭开多年前的秘密,剧情气氛进入到高潮。通过作者巧妙的安排,利用有效的线索,构成了完美的剧情结构,引起人们的情感思想。在剧情发展过程中,作者将主要矛盾冲突在一天之内进行爆发,时间与地点比较固定,将主要人物固定在空间内,形成令人恐惧的空间世界,体现出最终的结局。作者曹禺曾经说过:“在《雷雨》中,宇宙像是一口深井,人们难以逃离”,预示着当时的周公馆内隐藏的黑暗,在压迫与郁热的氛围下人们难以逃离命运的安排。

(二)人性的挣扎与欲望

在《雷雨》中,人物的挣扎与欲望是剧情发展的有效连接,作者以欲望对人物自身的幻想进行描写,当人无法得到满足时,就会不断的挣扎,例如,以正面的反抗表现挣扎、以逃离表现挣扎等,从人类的欲望中体现人性的丑恶与善良。通过阅读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在是与非中挣扎徘徊,揭露了人性的最真实一面,利用人物自身的不安情绪,揭示着不可控制的欲望。在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周繁漪,其内心的情感与“雷雨”最为相似,体现着爱与恨的极端,例如,在周繁漪出场时,作者对其人物形象的描写就可以看出,代表着叛逆与反抗的人物形象,受现实生活的压迫,欲望的支配,致使其产生极端的思想,性格分裂,深刻体现出周繁漪的痛苦。由于欲望受到压制,在挣扎过程中,会发挥出强大的力量,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才会不顾一切的追求挣扎,发泄着心中的恨,向读者深刻的展示着人性的挣扎与欲望[2]。

(三)命运的无奈与幻灭

命运的无奈,是《雷雨》表达的命运观,例如:在作品中,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在命运中挣扎,在轮回中接受现实,深刻体现出作者对命运的思考与对神秘力量的探索。在诸多人物形象中,最应受到惩罚的是始作俑者周朴园,一切因果皆因他而起,促使人们感受到人性的真实,最终,周朴园没能逃脱命运的惩罚。周朴园自身的欲望是明显的,例如:周朴园与侍萍的爱情欲望、为了财富而导致矿工致死的金钱欲望、对家人思想的掌控欲望等,在满足欲望的过程中,挣扎也随之而来。在《雷雨》中,曹禺讲述了一种东方的悲剧命运,属于独具特色的中国式艺术思维特征,在生活中取材,深刻的表达出命运的无奈与幻灭。

三、结论

综上所述,曹禺通过《雷雨》,对人性的欲望进行直观的描写,深层次的揭露人性的极端与挣扎,以独立的视角看待命运的残酷与无奈,深刻的体现出悲剧美学意义。曹禺以一种悲凉的心态描绘出现实的困顿与悲悯,也希望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表现当时的社会现状与问题,揭露封建性与资产阶级家庭中的真实面目,从家庭的扭曲与腐败暗示着当时的社会制度的畸形,具有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晶.《雷雨》的文学解读与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4.

[2]谢国冰.《雷雨》的版本与曹禺的文学思想[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24-25.endprint

猜你喜欢
雷雨文学作品
雷雨天使用手机会引雷上身吗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雷雨天
《雷雨》中的“雨声”
雷雨
初探文学作品诵读中意蕴表达构建路径
商业精神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雷雨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