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转折 浅议计划生育

2018-01-27 06:24张贻蓉
中文信息 2017年12期
关键词:生育率生育人口

张贻蓉

中图分类号:R1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2-0-02

贵州安顺地处贵州西部,气候温润凉爽,美食良多,生活安逸,受多子多福传统观念影响较深,人们的生育愿望一直很强烈。但限于国家政策,人们是想生不敢生。

2016年1月1日凌晨1时半,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在贵州安顺贵航302医院的产房内传出来,让孩子的父亲非常高兴,庆幸晚出生三天的孩子为家里省下了三万元。他是爸爸妈妈的第二个孩子,预产期本来在三天前,如果“按期”出生,家里就得缴纳三万元罚款。晚出生了三天,一天省一万,因为从2016年1月1日开始,中国进入了“全面二孩”时代。

2017年1月22日,国家卫计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自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落地以来的进展和情况。2015年出生总人口为1655万,2016年比2015年出生人口数多增131万人比原计划多增200万。安顺也迎来了自己的生育高峰。2016年新增人口生育率(妇女人均生孩子数,简称生育率)5.213 %,2017年1月至7月生育率6.894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纵观全国,全面二孩政策后,由于养育孩子的生活成本和教育成本在逐年增加,人们普遍的生育愿望并不高。人口专家估算,中国人口将会在2025年下降。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社会会随之到来。纵观国际经验,随着人口的下降,债务、房地产泡沫等危机会随之而至。

一、我国生育政策的回顾

1.历史背景

人口由1950年的5.5亿快速增加到1960年的6.7亿,1970年的8.2亿。而人均GDP却增长非常缓慢。以1970年的美元为基准,中国人均GDP从1950年的448美元(1936年为596美元)仅仅增加到1970年的778美元;而当时发达国家已经超过1万美元,台湾地区为2537美元,非洲平均为1335美元。要知道,公元元年中国人均GDP也有450美元。也就是说,1970年中国大陆是当时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生活水平与两千年前的先祖们没有多大差别。

1962年到1970年中国平均总和生育率仍高达6.1,1970年也还有5.81,1973年的4.54。专家预测中国人口在2025年将达到40亿。

2.人口论的理论源头

1798年英国的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牧师马尔萨斯在《人口学原理》作出一个著名的预言:男女两性之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保持现状;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这两个抽象前提出发,断言在这两者中间,人口增殖力比土地生产人类生活资料力更为巨大。人口以几何级数增加,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增加,因而造成人口过剩,不可避免地出现饥饿、贫困和失业等现象。

马寅初(1882—1982),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1949年8月,出任浙江大学校长;1951年任北京大学校长。50年代初,他就注意并开始研究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实际问题。在著名的《新人口论》中,较系统的论述了中国的人口问题。提出了“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命题,对控制人口的必要性、迫切性进行了论述。1960年1月4日,因发表《新人口论》被迫辞去北大校长职务。1979年9月,平反后担任北大名誉校长。1980年代,马寅初的人口理论得到重视,国家在其基础上制定了计划生育政策,影响至今。

3.具体实施过程

1980年9月25日,党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GCD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1984年,中央批转国家计生委党组《关于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汇报》,提出“对农村继续有控制地把口子开得稍大一些,按照规定的条件,经过批准,可以生二胎;坚决制止大口子,即严禁生育超计划的二胎和多胎”,即“开小口、堵大口”。此时“谁敢与政府对着干,我们就叫他完蛋!”“外出的叫回来,隐瞒的挖出来,计划外怀孕的坚决引下来,该扎的坚决拿下来”等口号铺天盖地。

生育率从1973年的4.54的降至1990年的2.3。

2002年9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明确规定,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1990年后,当时的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计划生育,推行一票否决制,加上教育、医疗、住房等的产业化改革降低了民众的养育能力,生育率跳跃性地从1990年的2.30下降到1991年的1.80、1995年的1.46、2000年的1.22,奠定了2012年以来的经济下行的人口学基础。

二、我国人口的现状,面临的问题

1.生育愿望减少

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施行,民众已经养成了生育的趴蚤心态(用玻璃罩限制跳蚤跳的高度,跳蚤碰壁后自动适应不断降低的罩子高度;后来取下罩子,跳蚤不跳了,变成了爬蚤)。中国的经济模式和城市规划都是围绕独生子女政策进行的,并将惯性地延续下去,城市的生育意愿已经非常低;来自农村的新市民也不得不适应城市的生育模式,生育意愿也很低。

2010年、2011年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国家卫计委的调查显示20-44岁妇女平均理想子女数只有1.78个、1.88个、1.93个。2016年全国妇联的调查显示,一孩家庭中只有20.5%愿生二孩,有53.3%明确不想生二孩。

中国的人口负增长估计在2015年至2025年就会出现(有学者认为恐怕是在2020年之前,甚至有人认为就是2016年),然后持续至少长达三四十年。这样的负增长非常可怕,将使中国的人口结构严重畸形,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人口老龄化。

2.人口老龄化

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将从2010年的1.78亿增加到2030年的3.7亿,2050年的5.0亿,占全国总人口的42%。2010年中国老年抚养比(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与20-64岁劳动人口的比例)只有13%,也就是7.5个劳动力养1个老人。而2030年、2040年则分别只有3.3个、2.1个劳动力养1个老人。endprint

老龄化的成因:

第一,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能活得更久。

第二,在和平富裕年代,死亡率大大降低。

第三,人口生育率下降,导致老年人在整个人口中的比例上升。

老龄化带来的影响:

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Modigliani,1918年6月18日-2003年9月25日),意大利籍美国人,第一个提出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设。1985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设。假定人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年青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前两个阶段是工作时期,后面的一个是非工作时期。一般来说,年轻人家庭收入偏低,消费可能会超过收入。但是他们有稳定的工作,他们的未来收入会增加。因此,人们在年轻的时候往往会把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用于消费,甚至贷款消费与购买房屋、汽车等耐用品。消费率更高储蓄率很小甚至为零。进入中年,收入日益增加,这时的收入大于消费,因为一方面要偿还年轻时的负债,另一方面要把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用于防老。当他们进入老年期,基本没有收入,消费又会超过收入,此时的消费主要是靠过去积累的财产,而不是收入。根据这一理论,由于组成社会的各个家庭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所以,在人口构成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从长期来看边际消费倾向是稳定的,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关系。但是,如果一个社会的人口构成比例发生变化,则边际消费倾向也会发生变化,如果社会上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就会提高,如果中年人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降低。当一个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储蓄率会提高,消费力会下降,这对经济增长不利,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消费,就没有足够的需求。一个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在决定资源配置的时候,人口年龄结构会起到很重要的影响。假如政府手里有1000万元,有两个选项,一是改善教育二是改善养老院。如果老年人居多,就会导致社会资源更多的配置到医疗和养老,越来越多的医疗资源其实是用在临终之前的治疗,恰恰是这笔钱花起来是不计成本的。改革变难,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改革会变得越来越难,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会产生各种既得利益集团,体制可能会变得更加僵化。要想推动经济增长,改革是必不可少的,改革最难的就是打破既得利益。

3.总劳动力快速减少

国家卫计委预测全面二孩政策后,每年出生人口将在2015年1800万的水平上多生300万,每年出生2100万左右,生育率2.1,这样总人口将在2029年达到14.5亿的峰值,有望提升经济潜在增长率0.5%。如果人口政策确实如此的话,那么十三五增加5400万人,出生10675万,当然能够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年均拉动经济增长0.5%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实际情况应该是,全面二孩后,2016年生育率只会为1.3左右,2017年也只有1.4(不到1.5),然后下降到2020年1.35,那么十三五只出生7000万,对经济拉动作用很弱,根本不可能拉动经济0.5%。2015年中国人均GDP增长6.3%,GDP总量增加6.9%。如果十三五人均GDP年均增长5.9%,人口增长是依照国家卫计委的预测,那么GDP总量年均增长6.7%,基本能遏止经济下行。但是如果十三五实际只出生7000万,那么各级政府卯足劲,GDP总量年均也只增长6.2%。20-64岁劳动力是国家的经济脊梁。日本、欧洲(如希腊、西班牙、荷兰等)20-64岁人口在1998年、2010年达到顶峰后负增长,都是在拐点前夕就出现经济危机。中国的20-64岁总劳动力在2015年达到9.24亿的顶峰后开始负增长,经济也在2012年开始减速,到2040年总劳动力只有7.5亿。

4.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光棍危机全面爆发

为什么会男女比例失调?第一中国有“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第二“养儿防老”的经济考量,第三胎儿性别鉴定。由于一胎化的生育政策使得人们无法通过多生来满足生育男孩的愿望,出现了大规模运用B超技术和堕胎手术人为选择性别的行为,从而导致了性别比升高。

人口出生性别比,出生人口性别比也叫婴儿性别比,正常情况下,每出生100个女孩,相应出生103—107个男孩。我国在1993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男婴和女婴的比例超过110:100。90年代后有好几年甚至超过120:100。2014年的是115.88:100。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末,中国大陆男性人口70079万人,比女性多3376万。8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为136:100,7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则高达206:100。

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光棍危机"全面爆发。以24-28岁代表男性初婚人群,对应22-26岁的女性,2014年初婚人群性别比开始大幅超过100%,到2021年高达127%。从2015年开始,青壮年光棍快速增加,到2017年左右超过3000万,2022年左右接近4000万。婚姻是一个匹配市场,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如果男女比例失调,上层社会的男子只能屈尊中产阶级的女子,中产阶级的男子配对社会底层的女子,匹配到最后的结果是2022年时4000万底层男性被判无妻徒刑,被挤压出婚姻市场。4000万没有工作、没有住房、没有老婆的绝望的单身汉。可能是引爆中国社会危机的一颗定时炸弹,带来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

5.失独家庭高达千万

专家根据动态预期寿命和年龄别死亡率估算,2000年出生的每100个孩子,超过4个在25岁前死亡,超过8个在50岁前死亡。50多岁的王晓莹(化名)永远记得2014年的一天,那天,她唯一的女儿永远离开了她。王晓莹是中国百万失独父母中的一员。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中国失独家庭已超百万个,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家庭。中国社科院人口所王广州教授估算,2050年中国失独家庭将超过1000万,老年孤寂,无人赡养。

三、人口政策的伟大转折

战略决策勇气来自于理论勇气。

毛主席曾说人多好办事,他老人家风趣的说道:“一个人有两只手一张口,双手创造的财富总比一张口吃的多,这样每个人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必然可以做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人口是创造奇迹的“巨大力量”,认识到“主要经济體先后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增长率下降,给各国经济社会带来压力”而“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习近平明确指示,“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生育、就业、养老等重大政策和制度,做到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

中共十八大之后,迟迟未动的人口政策迈出了跨时代的一步,相继实行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提出了要防止“人口过快下降”。并将上户口、入学等与计划生育脱钩。

安顺是“中国瀑乡”的故乡,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宜人,空气清新,太阳辐射低。如前所述,老龄化是全国的一个现状,我们安顺完全可以依托自己优越的自然环境,良好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旅游,健康养老产业,在时代的发展大潮中迎来自己的发展机遇。

如果认为人口是负担,那么中国不缺人;如果认为人口是财富,那么中国当然缺人。“人”的意义是全面的,人口危机是就不局限于经济衰退、养老危机、光棍危机,更包括人伦危机、人文危机、人权危机、人道危机……。人口政策调整的最大意义是“人”,是生命,是人性,是希望,是人伦,是亲情,是权利和自由,是社会和经济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11.03 .

[2]易富贤.《大国空巢: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

[3]何帆.《何帆大局观》.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育率生育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中国低生育率研究进展:一个文献综述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全球生育率,新加坡最低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
低生育率群体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的探讨
医改和生育 两大重点有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