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学仲山水画中的“野美”与“逸美”

2018-01-27 06:33马亮
北方文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山水画

马亮

摘要:王学仲将自身丰厚的文学功底与山水画相结合,以书法入画,形成表象“野美”,意象“逸美”之山水画风格。他将文人之修养与笔墨之精妙提升到以关注国家和民族为基础的新境界,也是王学仲在探索现代文人画过程中新的艺术特征。这对现代文人画的探索和发展或许不无裨益。

关键词:王学仲;山水画;野美;逸美

一、王学仲山水画之“野美”

“野”很难与其感情色彩完全相反的“美”联系在一起,但是将其置于中国传统绘画中,“野美”则变成了一个美学范畴,“野”也就不再是粗野、野蛮之意,而变为一种率真、自然的审美理想。对艺术审美“野美”以及艺术品格“野逸”的追求是王学仲发展现代文人画创作的目标。王学仲写到:“‘野逸是一种美,并以此构成中国的一种审美观——‘野逸世界”。野美以一种直观的、强烈的、原生态的意象给人带来的审美机趣,自然的山川河流相比人工修造的假山假水最大的特点就是朴实、自然、富有生趣、形象鲜明、色彩浓烈,甚至有时会以怪诞的形态给人视觉冲击,赋予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美感。画家美学情趣的不同倾向会导致其采取的技法各有不同,“以书入画”是王学仲绘画特点之一,他将书家笔意融入画中,以渴笔、秃笔层层皴擦勾染,运笔时笔锋呈现顿挫、徐疾、粗细等变化来表现祖国山川物象之“野”。用笔干涩处如误食生柿,令人舌根生涩;苍润处则如畅饮山泉,令人清爽明朗。以此绘画技法捕捉自然物象,使得画面整体营造出幽静、神秘、粗狂甚至原生态的氛围,厚重而不呆板,将自然界之“野美”充分展示给观者。

在王学仲的山水作品《碧簪罗带漓江清》中,画面前景一块巨石嵌入江中,色墨相互浸透,复以枯笔浓墨勾勒皴擦,用笔酣畅淋漓、韵味十足。江中有渔夫三人撑楫前行,船上各落有鸬鹚几只。远景则以大写意技法渲染而成,仅有山之轮廓,无任何皴擦,层次分明,格调高雅恬淡,完美的捕捉到漓江山水山奇、水秀、人朴实之特色,极富“野美”意趣。整幅作品不以形似为工,用笔看似随意,实为作者纯熟笔法的运用以及深谙水墨之理的体现。王学仲将自己对桂林山水自然、旷野、原生态之“野美”的深刻感悟以老辣、灵动的笔意表现于纸上,不求形似,着重表现物我相融之真切体会,形成自己酣畅淋漓,野趣横生的绘画风格,将一种浑然天成的“野美”传达给观者。

“野美”是一种直观的美感,且最终指向是“真”,但是真实的东西往往不一定都是美的,这就需要发挥画者主观能动性。王学仲的山水画就是在与祖国山川河流物我相忘的主观提炼之后,借自然之景,与自我心境相融合,落笔挥洒,最终呈现在观者面前的是充满野趣、生机无限之作。王学仲说:“我个人是如此认识绘画世界的。别人是拿眼睛去看世界,我则用心灵去观察,艺术是心灵的鏖战。”文人画家借真实的物象为载体,实质是在表现自己内心深处之感,或悲,或喜,或愤,或哀。也如石涛所言:“寄兴于笔墨,假道于山川”。

二、王学仲山水画之“逸”

如果说王学仲山水画所展现出的“野美”是表象带给观者最直接的感受,而在“野美”之外则是由其而生发的“逸美”。“逸”字本意为逃跑,由此引申为失去、散去,后又引申为超出范围。那么,“逸美”便可以理解为超出物象美本身的一种形而上的美感,也就是“意在象外”之美。李可染曾说:“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作为现代文人画的先驱者,王学仲也曾说:“用意精当,才能借景生情,笔少而意多,在这一意义上讲,作为一个画家,不仅要注意平时的练笔,锤炼个人的表现技巧,更为重要者,还要加强练意之巧。”王学仲山水画中的“逸美”不仅体现在绘画技法上的肆意挥洒,还因其自小熟读中国古典文学,画中题诗与画面内容相得益彰,互相映衬,更显出其山水画“逸美”之高级。中国古代文人画通常是画者在官场受挫后排遣愤懑心绪的工具,通常表达的都是消极的、无奈的甚至是悲傷的感情。由于饱尝了世间各种心酸,对世事已然心灰意冷,徐渭便在作品《墨葡萄图》题诗中写到:“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这种由诗为画面补充的凄凉、悲伤之“逸美”在中国古代文人画中屡见不鲜,但是作为现代文人画的开拓者,王学仲作品中的“逸美”是积极的、昂扬的、极富人文关怀与民族精神。初看王学仲先生的山水作品虽有“粗服乱头”之感,但“不掩国色”,其画作中“野美”的艺术表象给人带来极具冲击力的直观感受,随之给予观者的感受便是画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如《青海鸟岛》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在一座鸟岛上,成群的飞鸟站在鸟岛上修翎理翅的场景。鸟岛以大写意法写之,笔意空灵、酣畅淋漓、沉着痛快。再以石绿、酞青蓝涩笔复色,干笔笔触可见,如竹刀削泥一般。单看画面,这只是一张写生之后的山水创作,色彩饱满,对比强烈,充满“野”之美感。但是如果将画中诗意一齐品读,我们便能感受到作品中由“野美”生发而来之“逸美”。画中诗最后一句写到:“最羡飞禽无国籍,万邦驰骤任盘桓。”画家最羡空中飞鸟可以无国界飞行,仿佛随时都要像鸟儿一样展翅欲飞,以此比喻希望祖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与文化可以翱翔于世界,走向世界,让中国成为世界文化之中心,让中国文化在万邦文化的天空中自由驰骋。画家也希望借此作品唤醒民族自尊心与艺术自豪感,这也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世界艺术不断向中国传统艺术挑战的时代背景下,画家对民族艺术之自信的表现,这正符合王学仲先生“欧风汉骨,东学西行”的艺术主张。所以说王学仲山水画中的“逸美”是积极地、昂扬的。

黄休复将中国画评为逸、神、妙、能四品,并认为用笔大胆挥写,不受任何自然形象和成法禁锢的作品为逸品。清代董其昌有论:“画山水唯写意水墨最妙。何也?形质毕肖,则无气韵;彩色异具,则无笔法。”可以说,王学仲的山水画便是将个人艺术思想与个人美学观点相统一的逸美之作,这与他的深厚的文学造诣与丰富的艺术修养不可分割。王学仲在诗、书、画三方面都有很深的艺术造诣,徐悲鸿先生曾为王学仲书画作品中的题跋中赞其:“得有如是造诣,秉赋不凡,盖由天授。”王学仲在其艺术生涯中,常常游历祖国河山,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推动理论的哲学思维为其艺术创作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素材,最终形成了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逸美”山水,以及“重、拙、奇、旷”的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王学仲.王学仲文艺论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

[2]王学仲.王学仲美术论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

[3]王欣荣.王学仲及其黾学[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4]安旭.刘繁昌.王学仲研究首辑[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

[5]刘宗武.王学仲艺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3.endprint

猜你喜欢
山水画
我来打开山水画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中国山水画大观 从隋唐到明清
雒红强山水画作品
室内山水画最养人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