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故事叙述中多模态意义的构建

2018-01-27 09:55靳薇
北方文学 2018年2期

靳薇

摘要:数字化故事叙述与多模态意义的话语分析理念都对语言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结合语言教学实践分析数字化故事叙述中多模态意义的构建极具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所以,本文首先解析了数字化故事叙述的内涵,然后探讨了数字化故事叙述中多模态意义构建的三个具体方法:运用多媒体实现语言模态与视觉模态的构建、运用知识体系构建动态视觉模态、综合数字资源构建个性化的教学叙述模态。

关键词:数字化故事叙述;多模态意义;个案构建

数字化故事叙述是一种备受教育者关注的知识与经验的分享方式,而多模态意义的构建则是一种新话语分析视角。因此,两者的有机结合则是当今语言教学关注的焦点课题之一。从另一个层面讲,结合英语教学探讨数字化故事叙述与多模态意义的构建问题,既是对数字化故事叙述理念的深入分析,也是对多模态意义构建话语分析方法的拓展应用,甚至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探讨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性尝试。因此,每一个教育研究者都应该关注对相关问题的分析。

以“数字化故事叙述中多模态意义的构建”为对象的探索主要涉及到以下三个层面问题的探讨:数字化故事叙述教育背景的构建、多模态意义理论的话语分析方法以及如何在数字化故事叙述实现多模态意义构建的具体方法。下边就结合具体的英语教学对上述三个核心问题阐释如下:

一、数字化故事叙述的教育背景

在数字化故事叙述的教育背景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中,也有两个核心问题值得关注:一个是数字化故事叙述的内涵,另一个是以数字化故事叙述为核心的教育背景构建。

(一)数字化故事叙述

对于什么是数字化故事叙述,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着不同的界定:有研究者通过描述性定义对其具体的内涵进行过这样的说明:一种把传统的讲故事的形式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利用网络作为发布平台的新型讲故事的方式流行起来,这就是数字化故事叙述(Digital Storytelling)。[1]还有的研究者以“列举”的方式对其内涵进行这样的说明:Digital Storytelling就是把简短的叙事,配合相应的声音以及各种形式的可视化媒体,(如图片,艺术作品,字幕和数字视频等)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来讲述故事的一种方式。后者是陈静娴在论文《数字化故事叙述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对数字化故事叙述内涵的说明。

虽然上述形式迥异的叙述语句可以使我们明确什么是数字化故事叙述的内涵,但是,对于这里的所提及的“故事”却需要读者重新审视:在教育教学的视域下,这里所谓的“故事”就是任課教师传授的知识与培养的能力。因此,所谓的数字化故事叙述是任课教师运用数字化媒体来进行教育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二)教育背景的构建

数学化故事叙述教育背景的构建,任课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实施:首先,互联网+教育背景。这也就是说,把互联网+引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之中,通过对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运用构建数字化教育教学所需要的背景。其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数字化故事叙述参与教学实践,其本身实质就是一种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因此,把多媒体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就是构建数字化故事叙述教育背景的关键所在。再如,微课资源引入到语言教学之中,也是这样的一种尝试。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微课资源参与课堂教学还可以视作是互联网+参与教学改革的延续。再次,数字化故事叙述与教学方法的结合。特别是在翻译课堂的实践过程里,数字化故事叙述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多模态意义的话语分析方法

在多模态意义的话语分析研究中,最突出的代表人物是Kress和Van Leeuwen。在他们的一系列著作中,语言的社会符号特性被拓展到语调、音乐、视觉图像、绘画等方面进行研究,他们认为所有模态都具有传达意义的潜势;1996年,在《图像阅读》一书中,Kress和Van Leeuwen按照Halliday的三大语言纯理功能建立了由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大意义组成的分析图像的视觉语法。这一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为多模态话语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2]

在语言教学中,多模态意义的分析一般关注以下几层面的问题:

首先,语言模态中的内容分析。所谓的内容是作者在语篇中蕴含各种思考与意义。或者更确切地说,“内容”是包含在语篇里的全部思想与价值。因此,在语言的模态中,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主题、作者的创作目的以及叙述中流露出来的情感,甚至是知识的体系的内部规律。

其次,视觉模态的教学参与。“故事”的叙述往往要借助于图像,这也就是说,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视觉模态是教学实践里实现师生互动的基础。因此,无论是对教学图像的构建,还是对教学所需图像的展示过程,其本质的目的都是要实现师生间的教学互动。

再次,叙述模态的知识传递。叙述是语言的功能,因此,它包含上边提到的语言模态、视觉模态。所以,根据语言模态与以图像为核心的视觉模态的构建可知,叙述模态的构成其本质是任课教师传递知识的一个教学过程。

三、数字化故事叙述中多模态意义的构建方法

数字化故事叙述中多模态意义的构建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运用多媒体实现语言模态与视觉模态的构建。多媒体在教学中可以实现声音与图像的展示。因此,通过多媒体的参与就可以完成这两个模态的构建。例如,在教学《老人与海》的时候,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能够再现课文主题内涵的多幅图像并通过语音反复朗读:“But a man is not made for defeat.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3]众所周知,这是一篇以:硬汉精神为主题的小说作品,为了形象化地阐释硬汉精神的具体内涵,作者借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口讲出这一句充满哲理的话“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endprint

其次,运用知识体系构建视觉模态,激发师生互动。无论是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还是普通的日常课堂教学,师生的互动都永远是知识传递的必然过程。运用知识体系的内部规律可以构建英语教学所需要的视觉模态,从而在师生彼此的互动中完成知识的传递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解visible(看得见的)这个词汇时,可以通过图像对其词缀与词根进行区分,从而使学生明确“vis”词根与“ible”各自所代表的意义,进而通过图像展示引导学生快速记忆与之相似的其它词汇。如:invisible、visit、supervise、visual等。因为这些词汇都有具有相同的词根:vis.

再次,在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不仅需要以上两种必要的教学模态,而且还需要任课教师综合数字化的故事叙述的方法构建属于自己教学个性的叙述模态。数字化故事叙述涉及到教学图片,体现教材内容的艺术作品,相关字幕等数字视频,但是如何运用这些教学资料以及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展示这些教学资源却因人而异。这也就是说,虽然同为数字化故事叙述,但不同的任课教师会采用不同的数字化媒介完成叙述,会通过不同的展示方式去完成自己的知识传递。因此,在运用数字化媒介构建自己教学所需要的叙述模态正是任课教师提升自己执教能力的关键所在。然而可惜的是,在以往的研究中,无论是对有关数字化故事叙述的探讨,还是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研究,研究者都忽略对这一问题的深入说明。每一个从事教学的人都明白一个这样的事实:即使运用相同的图像来构建数字化故事的叙述,也会因为图像在课堂上停留时间的长短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数字化故事叙述的研究中更应该关注如何实现数字化故事叙述的个性化。

总之,在教学实践里,探讨数字化故事叙述中多模态意义的构建及其相关问题,首先应该明确数字化故事叙述的内涵与多模态意义话语分析的具体方法。然后才能根据教学的需要探討如何构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钱玲,张小叶,郝争.数字化故事叙述在初中英语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0(08).

[2]方小青.英语视觉诗The Altar多模态意义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2).

[3]翁清.浅析《老人与海》的英雄精神与悲剧特质[J].青年文学家,2013,06(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