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

2018-01-27 12:17张美华
考试周刊 2018年100期
关键词:小说教学改进策略高中语文

张美华

摘 要: 小说具有悠久的历史,经过岁月洗礼及稳步发展,它已经成为最受读者喜爱的文学体裁之一,苏教版语文教材中选取了部分经典小说及节选作为教学素材,这为学生深入了解小说体裁特点、创作手法、思想与情感内涵奠定了坚实基础。小说作者运用文字构建起丰富多彩的虚拟世界,它将真实的情感、客观的世界有效融入作品创作过程,成为众多读者感悟世界、熔炼心灵的宝贵财富。小说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占有一定地位,而学生也普遍对小说阅读保持了浓厚兴趣,但是大部分学生却并不喜欢学习小说,这也给高中语文小说教学带来了更多挑战。本文主要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剖析小说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关键词: 高中语文;小说教学;小说;现状;改进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具有一定难度与内涵,它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与提升,更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及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小说体裁的引入能够向学生们展示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有效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进一步完成语文教学目标。

一、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小说选编分析

苏教版高中語文主要分为必修教材及选修教材,必修教材是高中语文教学关注的重点环节,在必修教材总计95篇选文中,小说题材文本共有9篇。作品均选择于国内外的名家作品,其中包括了欧亨利的《最后的常青藤叶》,鲁迅的《祝福》,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等等。这其中既有古典小说,也有近现代小说,而国内外不同风格、不同主题小说作品的选取也有助于丰富学生们的学习体验,拓展学生对小说的理解与认识。另外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也引入了大量小说作品,这为进一步增进学生对小说的理解与认识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  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小说在教学价值及教学吸引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入小说世界,提升自身语文素养,然而当前高中小说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 教师对小说的解读呈现模式化

当前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对小说的理解和解读依然停留于“三要素”阶段,教师主要向学生介绍作品的人物、情节、环境、主旨等内容,却很少考虑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思想、创作特点等等影响因素,作品解读脱离学生需求。例如部分教师在剖析《祝福》中祥林嫂的角色时,认为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本质是封建礼教的罪恶,但却未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祥林嫂这个有血有肉的真实角色,教学价值大打折扣。

(二) 教师过度应用现代教学技术

在全新课改背景下,大量全新的教学技术开始普遍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师开始尝试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然而部分教师却出现了过度使用现代教学技术的现象,教师习惯使用视频或影像资料进行小说作品讲解。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会先播放《红楼梦》电视剧片段,这虽然使学生们直观感受了不同角色形象,但却也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易改变的形象,当学生们阅读课文时会不自觉地带入影视作品形象,学生无法通过文字感受林黛玉的形象,而不同读者本应该有不同的理解,这极大地抑制了学生们的想象力。

(三) 学生对小说学习兴趣缺失明显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高中学生对小说阅读的兴趣很高,远远超过了高中语文教材中其他体裁,然而学生们却更加喜欢当前网络流行小说,快餐式阅读成为他们的最爱。而高中语文教材选取的《品质》《边城》《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等经典小说作品具有浓厚的人文内涵,学生们需要反复细细品读才能够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而大部分学生却认为这些作品的学习难度过高且相对枯燥,高中学生对小说学习兴趣明显缺失。

三、 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改进策略研究

高中语文中的小说教学对于丰富学生语文积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具有积极影响,而当前小说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语文教师应该从源头入手,积极转变小说教学策略,带给学生全新的小说学习体验。

(一) 营造意境,品味作品语言与内涵

教师在小说教学时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方式,跳出原有教学模式禁锢,根据作品内容、主题、流派合理选择教学重点及教学方向,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品读意境,带领学生感受作者创作过程中的语言选择、思想与情感表达。例如在进行沈从文的《边城》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重点感受作者对文字的把握和运用,引导学生体味作者细腻的文字,进而感受作者创造的优美自然意境。

(二) 还原整合,丰富学生阅读学习体会

高中语文教材所选取的很多作品都是经典小说作品的节选或片段,教师脱离原文而开展的作品解读教学很容易导致学生无法正确理解作品的主旨及人物特点。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讲解这个片段,更要围绕《红楼梦》内容展开拓展教育,丰富学生们的学习感受与体验,进一步把握作品中不同人物的特点与心理活动。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对红楼梦展开全文阅读,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文学素养及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认识。

(三) 阅读期待,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兴趣

阅读期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接受美学思想方法,学生在开展阅读与学习活动前产生的审美期待与阅读渴望将能够帮助学生产生更强的阅读兴趣与学习需求,进而为小说教学构建坚实基础,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动性。例如在进行《最后的常青藤叶》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作品内容及自己的理解为小说重新拟定题目,这将给学生们的学习与阅读制造出悬念,学生们也将在下一步的阅读与学习中保持更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使学生们全面参与到小说阅读学习之中。

参考文献:

[1]可学慧.从《边城》看新课标高中语文节选小说的课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叶穗.高中语文小说教材解读策略探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119-121.

[3]王慧.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对鲁迅小说的选录与解读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4):163-164+173.

猜你喜欢
小说教学改进策略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