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题研究的区域体育联动教研策略

2018-01-28 02:41王政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子课题结题教研员

王政

在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场域中,区域教研部门是深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其责任担当和业务素养直接决定了教研品质。当前,区域教研活动中,由于教师缺少专业反思,主动发展意识不足,教研主题系统性和渐进性缺失,导致区域教研实效性不足。如何创新区域教研方式,激发教研员与教师的双向互动,激活参研教师的内驱力,是教研员构建有效区域教研模式所面临的挑战。

为解决上述问题,自2016年以来,渝中区参与了重庆市普通高中体育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确立了以课题研究引领区域体育联动教研的指导思想。在探究“高中体育选项走班教学模式”课题研究的引领下,着力打造区域研究共同体,推动区域联动教研发展。现将推进区域联动教研工作的行与思梳理成文,旨在为同行提供思路借鉴。

1. 依托课题研究,建立体育课题研究共同体

体育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而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依托于体育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深入思考以及对教育规律的研究与把握。依托课题研究,我们构建了以市级课题为主导、六个区级子课题为支撑的40余位高中体育教师为子课题支撑的课题研究共同体。根据区域实际,区域六所高中学校为子课题单位,各自撰写研究方案并通过区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为专项科研课题,把区域高中体育教师全体纳入课题研究,让体育教师作到“人人有课题,人人有研究”。

2. 以课题研究引领,推进区域体育联动教研路径

借助课题研究共同体,区域体育教研采取协作式的行动研究,即区域学科教研员与一线体育教师共同合作,共同进行行动研究。

2.1 课题研究起始阶段,共同搜索文献,共同撰写研究方案

根据市级课题方案,成立各子课题研究小组,在此基础上,共同搜索参考文献,召开文献综述交流会,分享搜索到的研究资料组织大家进行研讨交流。

2.2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共同设计问卷,共同开展深度调研

通过区域各高完中学校的参与,课题组全体教师共同研制调查问卷,设计访谈提纲,随后在各高中学校开展调研和访谈,形成各校的高中体育课程实施现状的调研报告,市级课题组根据各子课题学校调研报告形成区域高中体育课改实施调研报告。

2.3 课题研究中期阶段,共同组织观摩研讨

教研员组织每个子课题研究团队每学期开展一次面向区域高中体育教师的专题研讨活动,其他子课题组团队参加研讨交流,经过研究团队多次研讨和体育教育教学实践,共同撰写课题中期报告。

2.4 课题研究后期阶段,共同梳理研究成果,撰写案例、论文

总课题组开展不同形式的评比和研讨交流,积极动员体育教师积极撰写案例、论文,梳理实践经验和研究感悟,形成有价值的理论成果。

2.5 课题结题阶段,共同整理资料,共同撰写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阶段,总课题对子课题成员进行相关培训,课题组成员共同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并汇编成册,撰写结题报告;从各子课题的结题报告中,教研员获得结题所需要的实践性材料和例证,保证市级课题的顺利结题。

3. 以课题研究引领,推进区域体育联动教研策略

课题研究与区域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捷径,提高教育教学工作品质的保障。依托课题研究,使区域教研真正转化为体育教师的内在需求,激发参研教师的研究积极性,提升区域联动教研品质。

3.1 依托课题研究,形成四级联动研究体系

区域专题教研设计以子课题研究团队整体参与来开展研究,体育教研员主持教研活动,各子课题研究学校开展团队研修和展示,形成了体育教研室--子课题学校--课题研究团队--体育教师的四级联动研究体系,有利于达成课题研究目标,有利于开展区域体育联动教研。

3.2 依托课题研究,推动跨校体育联动教研

以“高中体育选项走班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为抓手,依托课题研究共同体,每个子课题研究团队“轮流坐庄”,其他子课题组前往观摩研讨,每次研究活动做到“四定三有”,“三定”即定研究主题、定研究时间、定教研地点、定中心发言人,“三有”即有互动研讨、有研究反思、有简报交流,强化群体研究氛围和体育教师主体参与,使区域教研活动真正体现出相互研究、切磋、交流与提高,使每位参研教师都成为活动的研究者和受益者,形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教研文化。

3.3 依托课题研究,开展跨域体育联动教研

区域教研以课题研究为契机,重视理论研究,更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市、区教研机构支持下,积极组织课题研究团队与本市部分高完中学校以及河南、深圳等全国其他省市学校开展互动交流,取长补短,拓展教研时空,拓展体育教师专业视野。

4. 推动区域教研联动反思

传统的教研形式往往是教研员与教师的单向交流。这种“单向式”的教研过分强调个人内省或仅有同事间的横向支撑,缺乏纵向的专业引领和大范围的交流互动,在促进教师共同成长上的力量还显得不够强大,在课题研究引领下,区域教研实现了“单向式”为“联动式”。

4.1 区域教研“联动”贵在“联”

区域教研“联动”模式发生在区校的教研行动中,即区级层面和校级层面在同一主题下共同参与,分别利用固定时间组织区、校两级的教、科、研活动。通过专题研讨、课例研究、对话交流、专家引领等形式,寻求解决教育实践中问题的途径。实行教研“联动”,使区域教研和校本教研“联”在了一起,使教研员和教师“联”在了一起,使不同学校的教师团队“联”在一起,更使教师们的学科专业思维“联”在了一起。

4.2 区域“教研联动”重在“动”

教研部门的中心任务是教育教学研究,是为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指导和服务的机构。在教育进入内涵发展时期,教研工作的内涵、外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研工作不紧紧局限于教法、学法的研究,更主要是促进教师发展与创新。因此教研活动要采取“互动式”策略,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研,通过各种观点的交锋和个人的反思领悟,达成共识。在这一过程中,教研员与一线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平等民主的“互动式”研究、交流。在同一话题下都有话语权,教研员和教师在共同行动反思中,总结经验,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子课题结题教研员
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顺利通过专家评审验收
我校徐卫红教授主持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
我校4项省教育厅课题结题并通过评审
山西省中药材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通过结题验收
小学数学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
在学科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的研究
小学数学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