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煤炭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煤炭工业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评述之四

2018-01-28 05:56本刊评论员
中国煤炭工业 2018年12期
关键词:煤炭工业煤炭生态

文/本刊评论员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长期以来,煤炭工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巨大贡献,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煤炭工业属于典型的传统行业,如何突破体制机制和传统发展思维等的制约,不断提升全行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是煤炭工业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重要课题。

改革开放为煤炭工业带来全新机遇,催生出新的生机。40年来,全煤行业抢抓改革开放重要战略机遇,大力破除惯性思维,增强转型升级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主动作为,不断探索实践,在推动转型升级发展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促进了煤炭由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有力改变了全行业的发展面貌,引领煤炭工业向质高效优的高质量发展迈进。

优化产业结构,煤炭工业集约高效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煤炭工业是国家支柱能源行业,关涉国家经济命脉。但在计划经济时代,体制单一、矿井数量众多但产能规模小、布局分散,是当时整个行业的基本形态。

据悉,1978年全国国有煤矿2263处,产量46428万吨,平均单井规模20.52万吨/年。到上世纪80年代,全国煤矿数量一度达到8万多处,但平均单井规模大幅下降,比如1988年,平均单井规模只有1.52万吨/年,其中乡镇煤矿快速发展到6.3万处,单井规模仅为0.56万吨/年。

改变煤炭行业“多、小、散、乱”状态,大力优化产业布局,提升行业集中度,成为全煤行业的紧迫课题。在此背景下,1992年,原煤炭工业部提出“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加快煤炭工业现代化”的口号,拉开了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帷幕。

同时,通过产业整合和兼并重组,一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组建成立。到2008年,全国共有各类煤矿1.8万处,生产煤炭27.93亿吨,平均单井产量提高到126.63万吨/年。

之后,随着煤炭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煤炭大型基地建设和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行业集约高效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建成了一大批高产高效矿井,成为煤炭工业的生力军。截至2017年,全国煤矿数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8万多处减少到7000处左右,建成了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1200处左右,产量占全国的80%左右;建成了千万吨级煤矿37处,产能6.3亿吨/年。全国年产超过2000万吨的企业达到27家,比1978年增加25家,煤炭产量占全国的59%;年产超亿吨的企业发展到6家、产量占全国的30.5%。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占全国的94.3%。

改革开放以来,大型煤炭基地的开发建设,大型煤炭企业的组建运营,现代化高产高效矿井的建设投产,是煤炭工业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的重要收获,极大地提升了煤炭工业的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产业多元融合:煤炭从传统的开采业向现代产业体系跃升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我国煤炭工业产业结构单一,经营机制僵化,仅局限于挖煤卖煤的单一经营模式,整体发展效益低下。

改革开放以来,煤炭行业勇于破除传统思维的束缚,积极转变发展观念,以全新思维谋求煤炭工业的机制转型和产业转型,跳出煤炭看煤炭,大力探索以煤为基的多元化发展新途径,延伸产业链条,推进煤炭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跃升,促进煤炭从传统的开采业向现代产业体系蜕变。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煤炭企业在做强做大、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拓宽经营思路,在生产服务、生活服务和多种经营企业创建运营方面积极开拓,增强企业经营效益。

进入新世纪后,煤炭行业抢抓国家政策机遇,不断拓展经营领域,延伸产业链条。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战略合作、资产联营等多种形式,推动煤炭企业与下游产业、新技术新业态融合发展,形成了以煤为基础,煤电、煤钢、焦化、建材、储运、金融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煤炭产销协同、新产业、新业态等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涌现,煤炭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据悉,目前多数大型煤炭企业非煤产业产值超过60%。

值得一提的是,以煤为基延伸产业链,促进了现代煤化工和煤电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截至2017年底,煤炭企业参股、控股电厂权益装机容量达到3亿千瓦,占全国火电装机的27.1%;煤炭直接液化、煤炭间接液化、煤制烯烃、煤气化、煤制乙二醇等一批具有我国自有知识产权的现代煤化工关键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制取得突破,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煤制乙二醇产能分别达到800万吨/年、800万吨/年、51亿立方米/年、270万吨/年,煤炭消费空间不断拓展。

积极推进多元融合发展,使煤炭从传统的开采业向现代产业体系跃升,全煤行业呈现出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绿色清洁发展:矿区生态文明建设跃上新台阶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但煤炭在生产、运输与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煤炭产业一直面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和碳排放的双重压力。

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化石能源清洁发展之路,才能变废为宝,转害为利,这是煤炭工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行业树立全新发展理念,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勇于自我革命,坚定走绿色清洁发展之路,促进了煤炭由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发展。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引下,全煤行业深入研究煤炭资源开发强度与矿区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关系,建立以生态环境承载力确定资源开发规模的评估机制,统筹资源开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科学规划资源开发节奏和方式,以最小的生态扰动获取最大的资源开发收益。统筹推进采煤塌陷区生态保护和修复,推广绿色开采技术,完善清洁生产机制,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开发布局、产业结构、生产和消费方式。

经过40年来的不懈探索,我国矿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清洁生产机制全面建立,原煤洗选、“三废”综合利用能力大幅提高,保水开采、充填开采、无煤柱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得到普遍推广,煤炭深加工、燃煤电厂超低排放、高效煤粉型工业锅炉技术取得成功,建成了一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煤炭清洁高效集约化利用水平大幅提升。

截至2017年,全国原煤入选率达到70.2%,比1978年提高53.5个百分点,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67.3%,提高40.3个百分点;矿井水利用率、瓦斯抽采利用率、土地复垦率分别达到72%、52.3%、48%。

如今,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矿区生态文明建设跃上新台阶,实现了煤炭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煤炭工业煤炭生态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培训中心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生态养生”娱晚年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煤炭
继往开来 接力奋斗 谱写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新篇章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数”说煤炭工业改革开放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