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疾病问答

2018-01-28 11:36中日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范学顺
中老年保健 2018年6期
关键词:窦道脓液脂肪瘤

文/中日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 范学顺

肛周皮脂腺囊肿有哪些表现?

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多发生在头部、躯干或生殖器的皮肤或皮下组织内,有时出现在肛周。主要由于皮脂腺排泄管受到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而形成潴留性囊肿,多为灰尘堵塞或细菌感染所致。其特点是发病缓慢,多为良性,囊内有白色豆腐渣样分泌物。一般皮脂腺囊肿高于皮肤表面,肿物呈球形,单发或多发,中等硬度,有弹性,与皮肤有粘连不易推动,表面光滑,无波动感,其中心部位可能为浅蓝色,有时在皮肤表面有开口,通过病理检查才能做出诊断。患者平时无自觉症状,如果继发感染可有红、肿、热、痛等炎性表现。肛周皮脂腺囊肿需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进行鉴别,前者表浅,与肛门多不相通,病变侵犯皮肤及皮肤下层;后者与肛门相通,且常侵犯脂肪组织与肌肉组织。两者也可通过超声、MRI进行鉴别。

为预防皮脂腺囊肿发生,应注意以下方面:①保持肛周皮肤清洁,每天和便后都要清洗,这样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 ②肛周瘙痒时,不能任意抓挠,以免引起皮肤感染,破坏皮脂腺开口,导致皮脂腺分泌物排出受阻,促使皮脂腺囊肿形成。

皮脂腺囊肿一经确诊,需手术连囊肿一起切除,如果有感染可先控制感染后再行手术。

肛周脂肪瘤有哪些表现?

脂肪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多发生于皮下,好发于肩、背、臀部及大腿内侧,肛周发病也常见。位于皮下组织内的脂肪瘤大小不一,大多呈扁圆形或分叶,分界清楚,如果边界不清要提防恶性脂肪瘤的可能。肿瘤质软有弹性,有的可有假性波动感,不与表皮粘连,皮肤表面完全正常,基部较广泛。检查时以手紧压脂肪瘤基部,可见分叶形态。肛周脂肪瘤与肛周脓肿的最大区别是肿物高凸,没有压痛,皮色正常,可以有小范围活动,当然,超声或MRI检查更具有说服力。

过度饮酒,经常过多进食肥肉、动物内脏、无鳞鱼或蛋黄等肥腻之品,可导致新生脂肪组织过多,使体内过多的脂肪细胞异聚、变硬;或工作压力过大,心情烦躁,可造成正常的脂肪组织和淤血交织在一起,时间长了可形成结缔组织包裹脂肪细胞,形成脂肪瘤。

手术是脂肪瘤唯一的根治方法。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脂肪瘤术后必须做病理检查,以排除恶性肿瘤。

骶尾部藏毛窦感染是怎么回事?

传说在二战中,有些英美士兵因长期乘坐吉普车,许多人的骶尾部经常出现疼痛、红肿,切开后发现皮下脂肪组织内含有毛发,并未发现感染与其他地方相通,清理毛发后,创面愈合良好。这种疾病被称为骶尾部藏毛窦感染,又称“吉普车病”。骶尾部藏毛窦感染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多发生在肥胖和体毛浓密的人,尤以长期静坐者多见,有时骶尾部损伤也会引起藏毛窦感染。目前普遍认为,皮肤损伤、松动的毛发和内吸力是本病发病的三要素。

本病主要的诊断标志是骶尾部反复发作的急慢性脓肿或存在反复溢出分泌物的窦道。原发窦口多在后正中臀沟附近,易与肛瘘相混淆,感染后可形成局部脓肿,自行破溃或人为切开后有脓液流出。有时窦口暂时封闭,当再次感染后局部又形成新的脓肿,但脓肿破溃未必出现在原来的窦口,因此,反复发作的藏毛窦感染可出现类似复杂瘘的多个窦口。切开窦道后发现,毛发是本病的独特表现,毛发可多、可少,有时“一撮”,有时“单根儿”。但临床也有切开窦道后没有发现毛发的病例,估计毛发可能已经随脓液排出体外或者曾经有手术史,毛发已经排出。

对于骶尾部反复感染化脓之后继发窦道的病例,临床比较常用的检查方法是骶尾部正侧位X线片、窦道造影、MRI和局部病理组织检查。正侧位X线片可鉴别骨质破坏性疾病(如结核)和骶尾部畸胎瘤。窦道造影可了解藏毛窦感染的范围、深度、走向。MRI可以发现骶尾部是否存在骨质改变,窦道或脓腔的准确位置,是否与肛门相通,窦道与肛周肌肉群的关系等。局部病理组织检查是切开窦道后,取部分瘢痕组织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病变性质。

治愈骶尾部藏毛窦的唯一方法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式较多,具体应根据窦道的数量、分布范围以及有无感染而定。常见的有窦道一次切开术(包括对口引流术)、脓肿一次切开术、窦道切除一期缝合术等。

窦道一次切开术是窦道没有化脓时,沿窦道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暴露腔内坏死组织,如有毛发一并取出,然后开放创面并保证引流通畅。对于多窦道的复杂病例,也可采用主病灶切开、对口引流的方法使创面得到彻底引流。急性期出现脓肿时,应及时切开排脓,取出毛发,使创面足够大保证引流。切开术的优点是引流通畅、彻底,缺点是患者较痛苦、恢复时间较长。

对于窦道单一、病变范围较小的病例,也可采取窦道瘢痕组织剔除,创面一期缝合术治疗。优点是术后愈合时间短,瘢痕组织少;缺点是站立和坐下时产生持续性张力,缝合创口容易裂开。

引发肛瘘的病因有哪些?

肛门直肠瘘简称肛瘘,是肛门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排脓后,脓腔逐渐缩小形成的瘘道,是肛肠科三大疾病之一,发病年龄以20~40岁为主,男性多于女性。

肛瘘的病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肛周脓肿。肛周脓肿既是肛肠常见病之一,又是肛瘘最主要的病因。粪便滞留在肛隐窝感染形成肛腺炎,若未能及时治疗,感染扩散,侵犯周围组织,形成肛周脓肿,脓肿向皮肤或黏膜侵犯、破溃或切开排脓后,随脓液流出脓腔逐渐萎缩,脓腔壁结缔组织增生,形成或直或弯的管道,就是肛瘘。

肛瘘的第二个病因是直肠肛门损伤,当肛管直肠因肛裂、外伤、会阴部手术导致局部皮肤黏膜破损时,细菌侵入伤口局部反复感染可以形成皮下肛瘘。

其他如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克罗恩病、直肠癌等,都有可能破坏局部皮肤、黏膜,形成肛瘘。

肛瘘有哪些症状?

1.流脓。患者会发现自己肛门周围经常有脓液流出来,这有可能是肛瘘引起的。肛瘘患者由于局部感染化脓以及炎症的刺激,常会有淡黄色或白色黏稠有臭味的脓液。一般来说,新形成的肛瘘或炎症急性发作期,脓液较多,臭味较重,颜色黄而且黏稠;随着瘘道周围组织激化和脓液的排出,脓液会逐渐减少,时有时无,变成稀薄的白色脓液;如果脓液突然增多,有可能是有新的脓腔和瘘管形成。

2.硬结。由于炎症刺激,局部纤维组织增生,肛瘘患者多数可在肛门周围摸到条索状硬结,如果炎症急性发作时肛瘘外口封闭,还可能摸到较大的肿块。

3.疼痛。肛瘘相当于肛周脓肿的慢性期,但与肛周脓肿不同的是,肛瘘一般平时感觉不到疼痛,只有在引流不通畅脓液积存在管腔内时才会出现局部肿胀、疼痛。

4.瘙痒。因肛门内分泌物增多或肛门周围脓液的刺激,常导致肛门周围瘙痒或肛周湿疹。

如何预防肛瘘?

对于肛瘘,目前药物保守治疗是无法根治的,手术方可彻底治愈。据统计显示,由于局部长期刺激,肛瘘长期姑息不予治疗有癌变的风险,所以,预防是很重要的。

预防肛瘘应该做到 :①多吃蔬菜、水果;多运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不要久蹲厕所(每次大便时间最好是3分钟,最多不超过5分钟),养成良好的大便习惯;保持局部清洁。②如有肛周脓肿、肛裂等,应及时就医。③定期体检,预防并及早治疗可能引起肛瘘的原发病。

猜你喜欢
窦道脓液脂肪瘤
遇到恼人的“火疖子”,该怎么办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研究
后纵隔Ⅱ型髓样脂肪瘤1例
乳腺炎患者乳腺脓液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右胫骨Brodie脓肿急性发作伴软组织脓肿及窦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腹部手术后腹壁窦道形成原因及处理
慢性窦道的诊治
脂肪抽吸术在体表脂肪瘤治疗中的应用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自发破裂出血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