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保护背景下的生态型产业新区规划实践以宜昌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为例

2018-01-28 18:04何炜
中华建设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宜昌电子信息产业园

何炜

2018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宜昌考察长江经济带发展时指出:“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说不要大的发展,而是首先立个规矩,把长江生态修复放在首位,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能搞破坏性开发。通过立规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发展适合的产业,实现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密集区和产业承载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土地、能源、岸线等资源日益紧缺,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增大。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需要沿江每个城市从规划与建设上践行“生态先行”的战略,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下文以宜昌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探索建设绿色、生态、高效的新型产业园区的发展路径。

一、规划背景

宜昌市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是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随着“长江大保护”战略的深入推进,宜昌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作为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的高科技产业园区,未来将成为宜昌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产业板块。

为满足新形势下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发展需求,在中观和微观层面对园区的整体发展提出相应的引导和控制对策,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组织编制了《宜昌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下文简称“规划”)。

二、园区概况

宜昌高新区是国家级高新区,也是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中西部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和国家科技兴贸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园位于宜昌城区长江南岸的点军组团,是宜昌城区产业布局中唯一布置在江南的产业片区,与城市核心区隔江相望,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广告创意等产业。

作为宜昌高新区六大产业园之一,电子信息产业园有以下三大特点:

1.产业园位于城市边缘地区,现为城郊的建制镇;目前,产业发展与园区定位差距大,基础设施落后,现状建设无序。

2.产业园位于河谷丘陵地带,地形复杂、生态敏感;如何处理好园区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规划需考虑的重点。

3.产业园是新兴的城市区域,发展诉求多样,规划“多而杂”,各层次规划各成系统,缺乏协调和统一。

三、规划目标

作为城郊型独立的产业片区,规划采取问题导向型研究方式,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规划区进行全方位解读。

规划以建设“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弹性可控的留白空间”的“四生空间格局”为先导,确定“电子产业主导、山水融城的生态园区”和“有机聚合高效、功能多元的活力新城”的发展目标,重点包括以下问题:

1.统筹产业新区建设与当地城镇化发展,切实保障原住居民利益,妥善安排失地村民,保证人有所居、人有所业。

2.针对工业新区特点,提出工业邻里中心的建设模式,在提供基本生活服务功能的同时集聚园区人气,落实“产城一体”的发展思路。

3.刚性与弹性相结合,建立“总体控制,多图管理”的整体控制体系,管控程度由强渐弱,实现公共利益刚性确保、城市功能弹性管控、城市形象有效引导。

4.践行“城市双修”理念,构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家园。

四、主要内容

1.从用地适应性评价入手,探索生态敏感地区工业新区的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

通过地形三维模拟,高程、坡度、坡向等GIS分析,对现状用地条件进行了全面解读,从而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选择用地。响应国家“低丘缓坡”政策,对有条件的区域进行合理利用。

梳理自然排水廊道,运用海绵城市理念,与城市水体、绿地结合,形成新区内部的景观元素,提升土地价值。最大限度尊重现状地形地貌,确定合理的道路、场地控制高程,满足防洪防涝以及工程管网的布线要求。

2.以产业研究和策划为先导,提升土地利用与用地管控的适宜性

围绕“产业发展”、“产城融合”、“产城形态”三大核心主题进行研究,确定七大主导产业,强调土地利用的精细化与集约化,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从建设国家生态工业园、达到更高地均效益的角度出发,探索不同类型产业适宜的建设形态,合理组织生产、生活空间实肌理与生态空间虚肌理。

强调产业园中城市功能的提升,结合产业分区建设工业邻里中心,集居住和各类社区服务于一体,服务于园区工业,并作为园区配套集中安排职工居住,做到工作在园区,生活在园区,办事不出园区。

3.关注原住居民,统筹产业新区建设与当地城镇化发展

规划将周边村庄整体纳入研究范围,实现研究范围内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保障产业园顺利实施。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以产业园区为“核”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

研究周边乡村与产业园在功能、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等方面的相互关系,进而明确周边乡村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以园区建设为契机,推进周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周边区域农业向服务型、景区化转变:依托良好的自然景观条件,发展农旅一体的乡村综合体,引导农民实现转型,合理利用村集体资源带领失地农民实现增收致富。同时,针对失地农民不同需求、结合园区各类产业及片区中心、居住区邻里中心及社区邻里中心的服务性设施为失地农民提供不同的就业岗位。

统筹城乡建设,妥善安置原住民,保证人人有居所。注重邻里关系的保留与延续,兼顾村民就业安置需求,促进村民向城市居民身份的转变和社会融合。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按照构建“片区级、居住区级和小区级”的中心服务体系要求,高标准、均等化布局各类民生设施。

4.统筹协调,综合集成多类型、多层次的规划成果,凸显控规的综合性平台作用

结合相关部门编制的各类型、各层次规划,对其进行优化和统筹协调后,在控规中予以落地、落线;无缝对接周边地区规划,在道路网络、用地功能及配套设施等方面实现与周边区域综合协调。

5.进行全方位的城市设计指引,实现从平面到立体的全方位管控

规划选取街道界面、道路景观、建筑色彩与材料、地标系统与视线通廊等城市设计要素,针对不同功能区提出分区控制指引。并通过立体空间形态设计进行引导,通过三维模拟,对山体、水体、标志性建筑、视线通廊等城市设计要素进行校核,进一步确定引导与控制指标,对规划区实现从平面到立体的全方位管控,打造“重山映城、水脉绕城、绿楔融城、产业兴城”的“山水绿城”城市形象。

6.刚性与弹性相结合,建立“总体控制,多图管理”的整体控制体系

以园区整体为对象进行总体控制,总体控制包括管理图则、控制图则和指引图则。管理图则主要包括规划区的主导性质和整体开发强度、“四线”控制、公共配套设施控制和其他控制等强制性内容;控制图则主要包括人口规模、规划用地控制、编制单元划分、建设强度指标控制等相对弹性的内容;指引图则是对整个规划区的形象进行城市设计指引,主要包括景观节点、景观轴线、景观分区、地标与视线通廊控制、建筑界面、建筑高度、开放空间、建筑设计控制等城市设计方面的指引。三个图则的控制程度从强至弱,实现了刚性、弹性、引导的结合。

五、实施情况

规划批准实施以来,有效指导了园区发展与建设:安置房、创客公寓、道路绿化、供水、供电、供气、垃圾中转站、污水管网等民生项目相继开建;与此同时,园区招商引资工作也卓有成效,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强的项目落户园区,可提供就业岗位4000个,创造税收20多亿元。未来,宜昌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将成为宜昌产城共融的新标杆和创新创业的示范园区。

猜你喜欢
宜昌电子信息产业园
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与处理的措施探讨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以创新力为导向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湖北宜昌卷
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设计方法研究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针对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
中国文化产业园100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