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现实困境及建设路径探析

2018-01-28 19:47张永辉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社团校园文化院校

张永辉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是由兴趣爱好相近、共同的生活理念或是有一定专业特长或学术取向的高职学生自发建立的学生群众组织。不同年级、院系、专业的社团成员遵循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规范,在符合本校社团成立条例的前提下,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已成为高职学生实践自身兴趣爱好、锻炼自身才能的一个综合平台。

在大学象牙塔里,随处可见社团青年学生开展丰富多彩文娱、体育等活动,随处可见社团青年学生在展示自身的才能、才华。学生社团已逐渐成为高职学生强化创新意识、提高能力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升华道德水平的重要场所,学生社团对高职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其他学生组织不能替代的,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学生社团日益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主阵地的同时,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浮出水面。认真反思和总结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问题,理性思考学生社团如何规范发展已是摆在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重要价值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己经成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培养大学生多项才能、活跃校园第二课堂氛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兴趣爱好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已经占据中国高校“半壁江山”,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仍存在诸多的不足。当前,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与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重要地位分不开。

(一)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是锻炼和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平台

高职院校各类学生社团是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主体,在其组织的各类文娱体育活动和专业技能活动中,学生参与组织与活动,其动手实践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综合素质得到加强,也有利于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各类专业性技能竞赛和专业性活动以及专业型社团的活动中,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的学习,促进专业教学,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专业技能。同时,当前高职院校的各类学生社团都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独立性,社团实行相对独立的自我管理,社团的章程和规章制度都由社团自己制定。一定程度而言,在社团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

(二)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要载体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丰富高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让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各类学生社团及其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都可以承载一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都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例如,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等文化活动,可以直接和间接进行思想、文化和价值传播。由于学生社团源于学生兴趣,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又服务于学生,在学生中具有相对广泛的认可度和群众基础,其传播的世界观、认识观、价值观也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和认可,在传播校园文化上具有天然的优势,能切实成为学生思想和行动的参考。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必须牢牢抓好和用好学生社团这一抓手,切实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让其成为引领着校园文化潮流,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三)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社团活动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利用学生社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这跟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性质和活动形式息息相关,学生社团的自发性和群众性以及活动开展的多样性、生动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寓于其中,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必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类社团,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更加突出。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社团结合,为高职院校思政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创新和更加适应学生需要,也能更好地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拓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的同时,还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进一步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

二、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现实困境

(一)大部分高职院校总体上不够重视团委的工作

高职院校近几年由于国家的重视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春天,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下,很多高职院校都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如何多招生、如何多就业等效果立竿见影的“硬”措施上,从而忽视了学生内涵建设,及学生在大学期间好的兴趣、学习习惯等“软”的方面的建设。基于此,很多高职院校对社团的经费保障、场地保障没能给予充分的资源,导致学生社团的发展举步维艰。

(二)社团管理不规范,缺乏全面考虑

相关职能部门对社团的成立没能做到认真负责的审核把关,多数高职院校对社团没有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有的只是每一届社员的“口口相传”,导致社团出现缺乏合理规划和考评机制、准入门槛低、开支不透明、社团活动随意性较大等问题。学校的相关职能部门对社团的成立,缺乏对社团负责人的综合素质、社团发展的总体目标、社团的运作管理章程、是否符合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等进行的全面考虑。很多学生社团成立完全是出于少数几个人的热情,最终导致很多社团因资源不足、没有吸引力等诸多因素而过早“夭折”。

(三)社团没有文化根基,缺乏凝聚力

社团成立时没有一个统一的奋斗目标,没有长远的规划,学生成立社团之初看到的是眼前利益,甚至挂着社团之名“撑面子”“找对象”,忘记了社团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共同的兴趣爱好,学习、传承和创新,忘记了无私奉献、友爱互助、共同发展的社团活动基本准则。而作为社团活动得以开展以及维持社团成员关系的社团文化,则被抛之脑后,取而代之的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背信弃义、绩效得失、自私自利等严重后果。作为高校思想引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载体——学生社团,对于学生坚定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对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以及正确的政治信念的树立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社团缺乏业务和管理培训

社团负责人以及社团的主要骨干成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团发展的兴衰成败。高职院校的入学成绩本来就比较低,如果社团负责人“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或者自身素质不高,那么社团活动水平就会比较低,活动内容缺乏创意,实效性不强。因此,要加强对各社团负责人及骨干的业务和管理上的培训,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保证社团能开展高水平、有意义的活动,同时也能做好社团接班人的培养与带动,杜绝社团兴衰决定于某一个人的现象。这样,相关管理部门才能对社团的运作发展进行行之有效的指导和监督,保证社团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培养学生兴趣、活跃第二课堂的作用。

(五)社团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和合作

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一些社团之间经常会因为活动场所、赞助资源等问题争得不可开交,有的甚至因为这些小问题而导致社团彼此之间不交流、不合作了。这样对于活跃校园第二课堂氛围,保证校园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不好的影响,而这种不良竞争最终受伤害的就是学生。有些高职院校没有明确指定一个部门作为社团的管理部门,导致学生社团受到院系双重管理或者是院级多个部门交叉管理,多重管理的结果就是导致各部门权责不分、沟通不畅、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出现。学生社团是一个开放、自由、学生自发成立的组织,学生成立社团的初衷就是为了把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传播出去并吸引感兴趣的同学来参加,社团之间就是要多沟通、多交流,达到资源和优势互补,这样才会对活跃校园第二课堂氛围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路径探析

(一)学校领导层要重视并出台政策、制度支持鼓励社团的发展

校领导要充分意识到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门槛比较低,整体素质还不是太高。虽然成绩不是太好,但是这些学生思想都比较活跃,课余活动的激情较高。因此,社团的发展与否其实事关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培养其良好习惯、锻炼其动手实践能力等很多隐形且重要的教育引导作用。学校不仅在意识上要重视,还要从制度政策层面给予社团足够的支持,在每年保证划拨固定经费的前提下也要保障活动场地、活动设备的支持。

(二)相关社团管理部门的专职老师要加强培训学习,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

很多高职院校的社团有的放在团委,有的放在学工部、宣传部等,对于社团管理有相当部分的专职老师没有从思想上意识到学生社团对学校、学生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觉得只要不出安全问题就行了,让他们随意开展活动吧,对学生社团提出来的要求爱搭不理的,对于学生社团该怎么样管理、怎么样发展毫无思路,这样会严重打击学生社团的积极性。学生社团是高职院校第二课堂非常活跃、创新性很强的一个舞台,作为舞台的编剧,如果对社团活动没有“激情”,对社团成员没有“感情”,不加强对社团相关知识的培训与自我学习,不提升对社团的管理水平,将不利于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

(三)配备社团指导老师,加强对社团的业务指导和内部管理

给社团聘任指导老师对社团的规范、有序发展以及社团的壮大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学生社团配备1名指导老师,社团规模较大的、会员较多或根据工作需要可配备2名指导老师。对于聘任社团导师,相关主管部门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和筛选。思想上要挑选政治坚定,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业务上,所聘任指导老师要对该社团所涉及的领域要有一定的研究或者要有一定的特点,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要服从学校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统一安排,作风要正派,还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乐于奉献,尊重学生个体发展规律,对社团工作能给予正确指导。相关主管部门要定期对社团导师工作进行督查、考核和培训,对于表现好的导师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鼓励,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导师应视情况予以辞退或提前解聘。

(四)建立社团评估机制

建立一套社团评估机制,每一学年对社团进行一次综合评价,主要从活动效果和活动育人两方面来进行考核。从社团导师、社员、社团规章制度、社团活动开展情况及效果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满分为100分,根据社团获得的总分采用星级评估方式,将所有社团分为5个档次,从高到低为五星、四星、三星、二星和一星,分别对应的等级为优、良、中、达标和不达标。对于获得五星的社团,对社团成员和社团指导老师在各类校级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获得三星以上的社团社长及优秀社员给予德育加分。对于一星社团,则要求其进行限期整改直至到达二星,并定期进行回访,确保社团向良性方向发展。此外,要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情况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结合起来,将其纳入学生综合测评体系,根据每年的考核结果,对优秀的学生社团、社团社长、社团成员和社团指导老师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通过以上一系列评估机制和激励手段,在全校范围内树立优秀的社团榜样,创造良好的社团品牌和口碑,使学生社团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社团校园文化院校
缤纷社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