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校足球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2018-01-28 19:47运,刘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支架式能动性足球运动

洪 运,刘 英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4)

支架式足球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足球技术学习能动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足球运动技能。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支架式足球教学有效开展,但是部分教师并未正确认识足球教学的重要性,也并未有效地掌握支架式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主要阐述支架式足球教学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提高足球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与专业技能。并针对当前的教学问题,提出具体的教学指导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足球运动技能。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内涵概述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结合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论述了人们的低级与高级心理机能。人们接受教育时,形成高级心理机能,最近发展区将学生近阶段的发展水平分为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学生在指导下达到较高层次的学习水平,在这两者之间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有效减少两种水平间的学习差距,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跨越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模式是基于最近发展区下构建的,核心内容在于搭建支架。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条件与学习平台,通过引导与帮助,使学生由未知走向已知,逐步理解并掌握各类知识点。例如在足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初步描述足球运动技巧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初步练习,再次加强足球技能的实践练习。每一过程中,都需要教师搭建教学支架,增强学生的思维逻辑性与连贯性,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所以高校足球教学过程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够满足学生对于足球运动的多元化学习需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支架式教学重要性探究

(一)增强学生综合能力

高校开展足球教学,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肢体水平,通过足球运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耐力与速度、反应与力量。足球训练包括接传球与射门、远踢、颠球等,结合球员的身体情况,选择足球前锋与中锋有助于发挥球员在球队中的作用与价值,通过球员的相互协调才能够取得成功。在高校足球教学过程中运用支架式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与帮助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足球专业技巧,也能够使学生在支架训练中认识并发现自我,提高了自学能力与对此运动主动性,并通过团队合作,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意识,从而提高了综合水平。

(二)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进行支架式足球教学设计时,会紧密地围绕教学内容以及足球动作技巧,构建生动形象的运动情境,将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技术转变为立体生动的动作前进,将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变得形象具体,有助于增加学生的足球运动兴趣。学生也能够与教师进行更多的互动交流,调节学习氛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提高学习信心,更有效率。也可以通过小组互动交流,增强学生的足球运动技巧,从而提高学习水平。

(三)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学生由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热情。学生对于足球知识的拓展需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学习潜能,学生也能够更快地掌握足球运动技巧。教师从中起到引导与帮助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建构支架,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扩充知识点,从而发挥课堂主动性。

(四)有助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高校足球教学过程中应用支架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扭转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建立正确的师生观与教学观,摆脱传统沉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再对教师有所抵触,学生与教师能够像朋友一样沟通学习。通过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建立不同的教学支架。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每位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师生之间的直线联系,构建成师生、生生之间的网状结构,从而提高师生间的关联性。

(五)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

在高校支架式足球教学模式构成中,教师通过逐步探索与研究,完成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通过教学中的实践与完善,进一步掌握动作技巧,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并通过课程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三、支架式足球教学模式过程

支架式教学模式由国外引进,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教学目标,切实搭建教学支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增强学生的足球运动兴趣。支架教学模式主要分为搭建支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师生与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学生总结学习内容。通过这五个方面,教师能够循序渐进地搭建好教学支架,通过讲解侧踢球的理论知识,播放球赛中侧踢球的相关视频,学生能够直观掌握侧踢球的方法与角度,也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搭建了支架。教师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侧踢球的运动过程,学生会感觉如何踢、怎样踢,用什么角度踢,从而进入学习情境。由于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学生的学习进度与速度有所不同,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创新,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相关技巧。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等多元化的方式,增强学生对于足球运动技巧的理解和认知。通过总结与反思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自身发展的优势,加强小组评价与师生评价、学生自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足球运动的多元化技能需求,感受足球运动的乐趣,提高运动能力。

四、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校足球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

(一)搭建支架

教师在讲课前,先讲解足球的动作技术,从而引入教学支架。例如以射门技巧为案例,在课堂讲解前,教师可以播放球赛内容,回放球员在足球场上射门的慢动作与射门,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射门技巧。在观看过程中,教师通过详细的讲解,学生切实掌握射门动作要领,有效地分解各类动作。教师通过讲解注意事项,使学生在脑海中初步形成射门运动框架。

(二)导入情境

逐步建立起教学支架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深层次地体会动作要领,为下一层的支架搭建做好准备。教师引导学生到室外进行踢球,切记不要考虑太多的角度和力度,只要求学生单纯地踢球,能够有所体会便可。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着球门踢球,然后再对如何将球踢入球门进行详细讲解。通过循序渐进的讲解与练习,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踢球的角度和力度,从而完成射门动作。

(三)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是存在差异的个体,学习能力与自身条件有所不同。大学期间,学生的个性呈现多样化发展,所以开展足球教学时,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构建学习支架。对于足球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应当进一步细化动作要领,通过建立多层次的教学支架,提高学生的求学兴趣,加深其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对于学生提出的共同疑问,教师可以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以小组探讨的方式,加深对于动作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深入地探究足球运动技巧。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教师应当全程跟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爱好、习惯等,有针对性地设定教学支架。对于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有效调整支架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自身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从而找到解决策略。

(四)互动学习

在高校足球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搭建循序渐进的教学支架,也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交流,可以加深学生之间的互动探索,学生能够发展学习主观能动性,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发挥创造精神,有助于形成团结协作意识,在足球比赛中也能够配合得更加协调。

(五)总结反馈

构建高校支架式足球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且复杂的过程。在每一个学习环节,教师应当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不同的发展阶段,有效地调整知识内容以及支架结构。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用心观察并了解学生,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有效处理,并且加强总结和反馈。学生也应当了解到自身学习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在足球教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测评、小组互评、师生互评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也能够有效地掌握自身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借鉴其他同学的发展优势,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高校进行足球教学改革,必须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足球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教材内容,搭建支架,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特点,有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与其他同学间的密切配合与交流。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深层次地掌握足球运动技巧和技能。

猜你喜欢
支架式能动性足球运动
高中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激发幼儿足球运动兴趣的策略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高校校园足球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
铁岭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高中化学课程“支架式”教学设计原则与教学模式应用
“支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实践策略
比较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异同
冯契对毛泽东的主体能动性思想的解读和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