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贵州省扶贫生态移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贵州省榕江县丰乐社区(移民新区)的实例分析

2018-01-28 19:47胡远飞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移民社区政治

黄 梅,胡远飞

(凯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贵州地处西部地区,长期以来,由于历史、自然环境等因素,贵州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贫困问题特别突出,是全国最贫困的省份之一。贫困群众大多数生活在生态环境恶化的地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难以实现就地扶贫。2012年,贵州省启动了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计划在9年内把200万的贫困群众从生活条件较恶劣的深山、石山、石漠化地区搬迁出来,通过各项政策和保障措施,使扶贫生态移民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但由于扶贫生态移民涉及的问题很多,搬迁之后的移民生产、生活方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与一般社区相比,扶贫生态移民的政治参与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本文选取贵州省榕江县古州镇丰乐社区为研究对象。丰乐社区位于榕江县南端,与城关场坝社区紧邻,含丰乐村、头塘村、杨家湾村和生态移民安置示范区。占地面积14.6平方公里,人口13400余人,有5个党支部82名党员。丰乐社区是2012年12月建立的生态移民安置示范区,是黔东南州、贵州省生态移民安置示范点和“创建廉洁社区”示范点。

一、扶贫生态移民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

2012年12月26日,崇义乡、寨蒿镇、八开乡的190户950位村民迁入县城丰乐社区,第二年2月2日,计划乡的摆王村、摆拉村一共303户1070为村民再次迁入。在这些移民中,少数民族占总数的90%以上,其中多为水族、苗族和侗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层自治作为一种全新的基层民主方式在广大乡村和社区建立起来。伴随着移民的搬迁,村民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政治生活秩序也随着发生了改变。调查中得知,扶贫移民的现有政治参与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参与选举

参与选举,是指扶贫生态移民参与所在社区的选举活动,这是扶贫生态移民参与政治生活最普遍的一种形式。2014年,榕江县古州镇的丰乐社区的换届选举中,95%以上的移民参与到选举活动中来。而在这些活动中,投票是最主要的形式。从调查中获悉,扶贫生态移民的选举意识比较明确。虽然他们为新迁入居民,但对于为什么要参与投票选举?选举什么?意识很明确,80%以上的移民能够明确地表示参与投票是自己应有的权利,同时表示社区干部应该由大家选举产生。在选举取向方面,他们较为重视候选人个人的能力和品德。同时,候选人的民族身份也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看候选人和自己是不是同一种少数民族。但是在真正投票的时候,移民选民又表现出从众心态。调查中30%的选民移民表示:看别人选谁就选谁。在这部分移民选民中,绝大多数是小学文化或是文盲。此外,对选举结果的态度也是扶贫生态移民选举态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中发现,移民选民参与选举的热情很高,但对于选举结果并不是十分关心。因为在他们看来,选举过程有很多因素是他们看不到的,也没有办法去改变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移民选民的参选热情。

(二)参与决策

参与决策是指扶贫生态移民参与决定本社区重大事务的政治行为活动。在丰乐社区,与参与选举相比较,扶贫生态移民参与决策主要通过开会协商沟通的形式来进行,它要求参与者具有一定的政治知识、技能或是政治资源。也正因为如此,丰乐社区的扶贫生态移民在参与决策过程中,表现出与参与选举不同的态度。每次会议到会的移民并不多,即便到会的人,参与讨论发言的也是极为少数。一方面,迫于各方面的压力,认为开会是必须要去的;另一方面,由于刚迁入社区不久,不熟悉情况,主要还是看原有的杨家湾、头塘村等村民的意见。他们认为即便发表意见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们看问题没有当地人那么全面。从对参会结果所持态度的调查中发现:60%的移民认为他们参会和不参会结果是一样的。即便如此,对于会议的最后决定,大多数人仍然表示予以支持和认可,因为他们觉得“政府会把关,一定有他们的道理。”

(三)参与监督

参与监督主要是指扶贫生态移民对所在社区活动进行评价、监督以及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所采取的救助方式的政治行为。在丰乐社区,移民具有一定的监督意识,但事后监督多于事前、事中监督。在监督方式上,多采取私下讨论的形式开展。榕江气温比较高,在夏季,晚饭后,移民们会在固定的场坝乘凉,这是他们评论、闲聊的固定方式。“谁谁谁,办事不牢靠”“这个问题没有问过我们的意见”“这样搞不合理”“下回莫选他了”。移民们聊天的内容很丰富,但关于监督的内容多以类似的消极方式开展,当他们真正认为涉及到自身群体利益的行为需要进行维护和反映时,又很少有人站出来牵头组织,于是所谓的监督和反映又不了了之了。

(四)个别接触

个别接触是指社区移民就某项事宜与社区干部或政府直接接触的政治行为。从丰乐社区的情况看,在不涉及到自身根本利益的情况下,移民是不会提出异议的,只有当个人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时,他们才会进行个别接触。个别接触的方式也较为特殊,通常是向在政府部门的本民族或搬迁前本村的熟人或亲戚反映。但由于个别接触的影响力不够,加之这些需要帮助的移民本身能力素质有限,政府部门的熟人或亲戚往往也显得力不从心。如2016年,移民杨富贵在政府的牵头下,前往福建某地担任伐木工工作时受伤,一直没有得到合理的工伤处理结果,不得不向在县政府工作的“老乡”求助,在“老乡”帮助下,杨富贵获得了法律援助,但这个维权路程极为漫长和艰难。迄今为止,仍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二、扶贫生态移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从四个方面对扶贫生态移民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进行了归纳分析。扶贫生态移民的政治参与热情与活跃程度与其他地区相比呈现出参与形式以动员参与为主;参与意识不高;参与手段以消极参与为主;参与层次较低等特征。这表明,扶贫生态移民政治参与的这种现状不利于他们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移民社区的基层政治民主建设。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扶贫生态移民呈现出这样的政治参与现状呢?调查发现,影响扶贫生态移民政治参与的因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一)经济收入水平的影响

经济的弱势地位是制约扶贫生态移民政治参与的客观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指出“权力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文化发展”。历史经验和当代的政治生活实践表明,政治生活必须要以一定的经济生活为基础。目前,扶贫生态移民在政府的帮助下,搬进了统一安置的新房,同时也意味着离开了他们长期依附生存的土地。农民是极为害怕离开土地的,在新的城市环境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工作链接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情况下,生态移民的收入并不高,加之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得他们宁愿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找钱”的机会,而不是去关心看不到明显结果的“政治生活”,就更不用说去积极地参与政治生活了。

(二)参与体制环境的影响

参与渠道的不顺畅是制约扶贫生态移民政治参与的又一主要因素。在当代社会,参与途径是否便利,参与结果是否满意直接影响着公民的参政热情。能够提供一个顺畅、有效的参与渠道,成为检验政治体系的又一标准。尽管目前基层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已经为扶贫生态移民提供了政治参与的制度保障,但真正能够吸纳和集聚移民利益诉求的制度在运行的过程中仍然不尽如人意。如民主选举、投票、村民会议等,这些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操作不够规范、监督功能有限等现象。也正因为如此,人们的参与兴趣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而大大降低。如达尔文所说:“如果人们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无足轻重,因为自己无聊如何不能有效地改变结果,那么人们就不大会介入政治了”。

(三)传统文化变迁的影响

扶贫生态移民更改工程的实施,使得移民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随之而来的文化变迁也成为一种趋势,这种文化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移民的政治参与。丰乐社区的移民由于前期名额的限制,并没有实现整村的集体搬迁。从调查的情况看,搬迁至社区的移民在住房分配时虽然没有打破原有以血缘为纽带的传统社会组织关系,但却逐渐形成了以地缘为纽带的新的社区社会关系,这使得他们既具有传统社会组织的生活方式,又具有城镇居民组织的特点。在语言交流上,丰乐社区的移民主要由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汉族等民族组成。调查得知,搬迁之前,他们都是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沟通的。搬迁之后,80%以上的少数民族存在语言沟通障碍,不能开展正常的语言交流,也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变。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祖先、图腾崇拜,搬迁后的移民,由于各民族杂居、活动场地限制、受汉族文化影响等原因,原有的重大节气、祭祀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如苗族的牯藏节,在祭祀活动中需要大量的牲畜,但搬迁后的移民在牲畜养殖数量上大大减少,有的牲畜如牛、羊等根本没有场所进行喂养,以至于不得不减少、简化、更改活动的次数、内容和形式。这些变化,打破了移民搬迁前的文化体系,而搬迁后的文化组织、制度秩序又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使得移民们在接受民主政治实践锻炼时,缺乏安全感、归属感。既不愿意积极地参与政治实践,也尽可能地避免与政治体系发生矛盾,或表现不满,极大地影响了移民的政治参与热情和参与质量。

(四)移民自身素质的影响

长期居住的扶贫生态移民总体文化素质不高,政治效能感总体偏弱。在丰乐社区的移民中,教育程度总体偏低,影响了社区移民的民主法治意识、政治认知能力以及对政治信息的获取,从而使得他们无法习得有效的政治技能和技巧。例如,在社区移民遇到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不懂得向谁投诉,如何投诉,如何提供证据材料等,进而影响了维权效果。这又进一步影响了移民的政治效能感的提高,当诉求无法得到满足,或自身权益得到不到维护时,加深了他们对政治体系的陌生感、畏惧感和自卑感,缺乏对参与作用的信心和决心。

三、扩大扶贫生态移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实现路径

有序政治参与指公民在认同现有制度的前提下,为促进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提高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和绩效,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等而进行的各种有序的政治活动。它包括各种利益表达、利益维护的方式,是有领导、有组织、有秩序、自主、理性和适度的政治参与行为。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丰乐社区扶贫生态移民的政治参与缺乏主动性,参与效能弱,参与意识淡薄,这既不利于社区移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不利于基层政治民主的发展。就社区移民而言,既需要他们自身不断参与政治实践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也需要借助于基层政治民主的不断完善,来进一步增强政治权威的合法性,使得社区移民具有认同感、归属感和安全感。因此,对于扩大扶贫生态移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实现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多渠道拓宽移民就业渠道,切实增加移民的经济收入,为促进移民政治参与奠定物质基础。

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一般而言,政治参与的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息息相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政治参与的水平也就越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的人口就越多,受教育越多,人们的自信心就越强,就越有可能把政治参与作为维护自身权益,改变自己处境和命运的方法。收入越高,为政治参与而花费的时间和成本就会显得微不足道,人民就更愿意去参与政治了。

在榕江县,各级党委政府一方面加强移民的技术技能培训,转变他们思想观念;另一方面,积极创造就业机会,通过公益性岗位、进城务工、微型企业扶持等形式实现了部分移民增收。但这还不够,要想使移民真正迁得进、住得下、有保障,还应着手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通过商业运转,如组织移民中少数民族妇女开办民族服饰加工厂,结合当地少数民族生态旅游,开发具有价值的旅游商品等,既能解决移民就业问题,又能同时兼顾家庭,提高家庭收入,进而增强移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觉意识。

(二)建立健全各种参与机制,为促进扶贫生态移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切实保障扶贫生态移民有效参与本社区重大问题的讨论,对政府行为进行舆论监督是推进生态移民有序政治参与不可或缺的途径。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对话机制,开通移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通道,通过透明的政治渠道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不断提高社区移民的凝聚性、自主性和适应性。如逐步规范选举程序,健全社区事务公开制度,不断完善公开形式,明确公开内容。另一方面,社区干部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强化服务意识、公正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努力解决社区生态移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合理配备各种资源,切实满足移民的利益需求。

(三)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关注民族文化适应性,为促进扶贫生态移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

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质的公共服务是扶贫生态移民的必然要求。调查中发现,丰乐社区水、电、路、电视畅通,同时还配备有物业管理以及垃圾中转站、健身娱乐等基础设施。这不仅让移民享受到和城镇居民一样的生活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但对于这些设施的后期管理服务却难以维系。移民住房经常三五天停水,健身娱乐设施由于缺乏管理而损坏严重。这就需要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通过宣传动员,发挥社区移民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积极性,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应充分考虑少数民族移民的生活习惯、民族风俗、民俗信仰等因素,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将民族文化建设与城镇建设相结合,实现少数民族移民对城镇社区生活的适应性、归属感,为促进移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

(四)不断提高扶贫生态移民的综合素质,为完善移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提供内力支持

目前,扶贫生态移民政治参与热情不高、参与意识淡薄、参与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自身综合素质偏低引起的。即便部分移民具有强烈的参政愿望和热情,也因缺乏相应的参政知识和能力而大受影响。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因为有健全的认知技巧,学历高的公民政治关心程度也高,这在某种程度上强化着教育和政治参与的关系。要想具有良好的政治心理,必须通过政治社会化这一有效途径来实现。近年来,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政治宣传和政治动员工作,但总体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因此,在继续开展上述活动的过程中,还应采取多种有效的政治社会化方式,对社区移民开展公民意识、法治意识等现代政治思想的教育,培育广大移民树立参与型的政治文化、习惯和心理。帮助扶贫生态移民了解和学习各种监督方式的基本程序和规则,进而不断增强扶贫生态移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和参政意识,形成与当代基层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政治观念和政治角色。

猜你喜欢
移民社区政治
社区大作战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内陆移民(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