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课堂本真 感悟“书扇”之趣
——五年级软笔书法课《认识扇面》教学设计

2018-01-28 20:43
江苏教育 2018年61期
关键词:团扇落款折扇

【设计理念】

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历来中国有“制扇王国”之称。扇面书法作为欣赏和收藏之用,有其独到的艺术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根据王溥在《唐会要》中的记载,以及宋代高承在《事物纪原》里的考证,“端午之以扇相遗,自唐太宗始也”。就是说端午节赠扇之风,开始于唐太宗李世民。他把扇子赠予大臣,寓意“庶动清风,以增美德”。于是,结合即将到来的端午节,我选择了《认识扇面》这一教学内容,并以“端午赠扇”这个学生不熟悉的习俗引入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书法教学可采用书写实践、作业展示、欣赏评价、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在《认识扇面》的学习中,我采用了直观感受、观察讨论、书写实践、作品展示、欣赏评价和教师示范的教学方法。通过直观形象的扇子的展示,让学生了解折扇和团扇的类型及内容;通过观察讨论、教师示范,让学生了解笔画风格和基本笔画的写法,把握颜真卿《多宝塔碑》的精髓;通过“集、临、创”的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学习创作折扇及团扇作品,感受扇面书法的魅力;通过欣赏评价,启发学生深度思考,真正掌握扇面创作的要点,形成自我评点、自我矫正的良好习惯;通过作品展示,激发学生表现的欲望,增强扇面创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让学生徜徉在扇面书写的乐趣中,让书法课堂成为真正的笔尖上的旅行。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端午节的情境,引出端午赠扇的习俗。通过欣赏折扇及团扇扇面书法作品,让学生了解扇面的类型、扇面的内容,激发学生创作扇面作品的兴趣。

2.通过课始的写字指导,帮助学生复习颜体的笔画风格和基本笔画的写法。写好“以、文、会、友”四个字,形成自我评点,自我矫正的良好书写习惯。

3.指导学生学会创作扇面的方法,在碑帖中找自己想写的字,并创作折扇及团扇作品。

【教学过程】

(一)端午节导入,引出扇面

师:入夏以后有一个重要的传统佳节——端午节,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这些习俗。(边说边贴)

师:还有一种习俗你们不知道——赠扇子。(贴扇子图或者扇面)

师:今天啊,咱们就来认识扇面。扇面有的是扇形的,叫折扇;有的是圆形的,叫团扇。扇面书法内容有的怡情,有的表达祝福,有的励志。

师:看钱老师就创作了一幅,读读(以文会友),因为咱们南京市中央路小学是个特别有文化的学校,我就想把这几个字送给你们。

师:那咱们就先以这几个字为例,来写一写。

【设计意图:书法课堂要融入文化,我从学生熟悉的、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入手,引出端午赠扇的习俗,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后通过欣赏折扇和团扇作品,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扇面的类型。】

(二)学习方法,书写扇面

1.集。

师:如果我想来书写这个扇面,第一步要干嘛呢?(集字,板书:集)四年级我们在学习《写好自己的名字》一课的时候就学过集字。我先在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中找到了“以、文、会”三个字,而“友”字没有找到,我便将第18页的“大”字的横、撇和第10页的“又”字拼在了一起,还将个别笔画进行了小小的改动,最后就集完了“以文会友”四个字。同学们可以用这个方法集到自己想写的字。

2.临。

(1)“以”

师:“以”这个字最早的时候就表示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左边是个小宝宝,右边是妈妈的怀抱。看着这图,再看看字形,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竖提的夹角要收紧,左边要写小一点,右边要舒展)你们观察得都很好,看老师来写这个字:写竖提的时候要注意,向左下写竖,渐行渐轻,再向左下写提,提画收紧,就像把孩子抱在胸前的手臂。再写点,每个部件都写得很紧凑,点与撇呼应,笔断意连。撇要顺着提画之势来写,好像母亲宽广的胸怀,让孩子安稳地躺在里面,最后再写一个点。

师:看明白了吗?自己描一个,写一个。(巡视,圈画好的字)(预设点评:你注意到了“以”字笔断意连的特点;你注意到了点与撇左右呼应;你的笔画写得很紧凑,就像小宝宝紧靠着妈妈一样;你注意撇画细,末点重,写出了颜体的特点)

师:(拿上一个学生的书写投影)来,根据老师刚刚讲的注意点,谁来评一评她的字!(预设点评:左部收紧,右部相对舒展,笔法撇细点粗,笔断意连)

【设计意图:书法课堂要体贴童心,汉字本身就是最有童趣的赋义于形,于是在教学“以”这个字时,我采用这样的方式:“字境创设——形态初识——探讨写法。”首先引导学生看图,再观察字形,并思考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以”这个字的书写要点。】

(2)“文、会、友”

师:“文、会、友”这三个字,它们都有“撇”“捺”,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师:“文”,撇捺在下的时候,要撑开,撇细、捺特别有力,脚踏实地。看老师来写。(撇,捺)

师:“会”呢?撇捺在上的时候要盖下,这个撇捺不宜伸得太长,但是要盖住下方,也不宜太重,太重下面的笔画无法承受,所以撇捺轻重适宜。看老师来写。

师:“友”呢?长撇在左的时候要挺拔、劲健有力(写)。被包围住的这个撇捺要写得柔美。

在纸上练习一下。(描红处)

师:下面看老师来写这三个字,仔细看,认真听,一会要看你们的了。

师范写:

“文”:首点居中,写在竖中线上,横画细,但不要太长,撇画带有一定的弧度,捺画向右伸展,撇捺的交叉点与首点对齐,撇轻捺重。

“会”:撇捺舒展。第一笔是左尖横,上面两边的竖画微微往里收,下方两边的竖画写直。

“友”:第一横不要太长,撇画从横画的中间偏左一点起笔,撇画带有一定的弧度。横短,撇画往里收,捺画向右舒展。

师:看清楚了吗?在练习纸上认真地临写一个。

教师巡视,预设点评画圈:你注意到了颜体横细竖粗的特点;你写出了这三个字撇捺的不同之处;得到红圈的同学举手,哎呀,这么多同学得到了红圈圈,看来你们已经渐入佳境了。

师:练完这些字,我们就要来进行扇面创作了,但是在这之前啊,为了能使扇面布局更合理、更漂亮,我们要先来学会折扇面,拿出折扇扇面。跟着老师这样折:先将扇面对折,然后左边留出一部分写落款,把它折起来,最后再对折。

【设计意图:书法课堂要引导学生与碑帖对话,萃取出每个例字最核心、精妙的书写要领。课上,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对比颜真卿《多宝塔碑》中“文”“会”“友”三个字中,“撇”“捺”在不同位置时的不同写法,培养学生读帖的能力。从笔画到汉字,通过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加强对“文”“会”“友”三个字的认识,为学生创作折扇作品做了很好的铺垫。】

3.创。

(1)折扇

师:扇面折好了,那要想写好扇面,需要注意什么?(要大小一致、要注意沿扇面的弧形进行书写、要注意落款,落款要小,不能掉下去。在空白扇面上画:画四个大小一致的格子、画弧线、画落款)

师:先看老师写,根据扇面的大小控制字的大小,关注上下的距离,写左看右。落款的字在左略小,不落下来。

师:接下来,你们也在扇面上写一写。(提醒:注意写左看右,大小布局要匀称)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同学创作的折扇扇面,(先贴一幅,与画格子的对比)先来比比看,大小一致吗?落款非常好。布局很正确!再看,临出颜体的味道了吗?(预设点评:横细竖粗、撇轻捺重)(贴黑板上展示)

【设计意图:书法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进行多元评价,自主矫正。美国著名教育专家斯塔弗比姆说:“评价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教师应通过评价启发学生深度思考,让学生自省、生长。在学生创作了折扇作品后,我让学生从作品布局和临出颜味这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标准清晰,可测可评,让学生对照折扇扇面创作的注意点和《多宝塔碑》进行点评,在评价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增强自主矫正的意识。】

(2)团扇

师:刚刚我们通过“集、临、折、创”的方法创作了折扇的扇面(打钩)再看看团扇呢,你觉得这四个步骤哪些是一样的?(集、临、创)(板书:打钩)

师:请拿出团扇扇面。这么漂亮的扇面,你想在上面写上什么字呢?写一个字。(书与画相映成趣啦!真是有孝心)

师:我想写一个字:清。清新、淡雅,清凉一夏,送给你们。我在《多宝塔碑》第10页找到了“清”这个字,在创作时也要注意布局,写在哪里?(框出来)把落款写在这。

师:看老师来写“清”字(边看字帖边写),第一点偏右,第二点偏左,提画不超过点画,横与横间距相等,横细,竖写直,写出颜体的特点。左边的落款同样注意字略小,不落下来。

师:下面,你们也先在《多宝塔碑》中通过集字的方法找一找自己想写的字,找的时候要轻轻地翻,静静的找。找到后创作属于你们的团扇作品。

学生创作团扇作品。

(展示)预设师点评:比比看,大小和落款?布局正确。临出颜味了吗?我最喜欢你这一笔,最有颜真卿《多宝塔碑》的味道。

【设计意图:书法课堂上要进行方法的指导。课上以团扇为例,教给学生“集、临、创”的方法,而后进行迁移运用,引导学生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创作团扇扇面。课堂上由扶到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遵循儿童学习的规律。】

(三)总结

师:今天啊,咱们初步学习了扇面,认识了它,还试着创作了扇面作品,回去同学们要勤加练习,在端午节的时候,咱们班要开展一个赠扇的活动。

【设计意图:书法课堂由课上走向生活,课上通过认识扇面、创作扇面,让学生学有所得。课后,通过勤加练习、端午赠扇,让学生学有所用,更让这节课的学习与生活关联、与文化对话,给学生以美好的感受。】

【教学反思】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小学高年级提出了这样的学习目标:“尝试临摹楷书经典碑帖,体会其书写特点,逐步提高临摹能力。”“有初步的书法应用意识,喜欢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自己的书写技能。”在《认识扇面》这节课中,我基于对《纲要》的理解、书法规律的探寻和学生学习特点的把握,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让书法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

1.创设生活的情境,让书法课堂有儿童的趣味。课上我设计了一个课前互动:先从端午节入手,引出赠扇子的习俗,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2.搭建学习的支架,让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在课堂上,我通过在折扇扇面和团扇扇面上画框子,带着学生明确扇面创作中字的位置,让学生一眼就能够轻松地读懂扇面的布局。同时,我还带着学生经历了“集、临、折、创”的全过程,教给学生创作扇面的方法,带着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课堂上由扶到放、由浅入深,遵循儿童学习的规律。

(二)让书法课堂成为书法的课堂

书法,学书有法。在教学之前就应该参透这个法,这是教师基本素质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所以这堂课所教的字,每一个我都认真地读帖,把握其精髓。课上,我引导学生与碑帖对话,萃取出每个例字最核心、精妙的书写要领。例如像“学、会、友”这三个字,我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中的撇和捺,通过仔细读帖,发现撇捺位置不同,笔法也不一样。文:撇捺在下的时候,要撑开,撇细、捺特别有力,脚踏实地。会:撇捺在上的时候要盖下,撇捺轻重适宜。友:长撇在左的时候要挺拔、劲健有力。被包围住的撇捺要写得柔美。

(三)让书法课堂成为育人的课堂

1.书法课堂中融入做人的道理。在“以”这个字的教学中,我先从“以”的字形说起,“以”字左边就像一个蜷缩着身体的小婴儿,右边好像母亲宽广的胸怀,它好像是孩子在妈妈的怀抱里一样。赋义于形,从这个字中我们看到的是母爱。所以,书法的教学就不仅仅是写好一个个字,在其中也融入了做人的道理。

2.教师的示范对学生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的每一次示范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的身先垂范,也是一种育人的方式。在《认识扇面》这节课中,我注重教师的示范,“以文会友”中撇捺的练习,“以文会友”四个字的临写,折扇、团扇的创作,我都一一进行示范,边写边提醒书写要点,拂去了书法课堂的泡沫,回归书法课堂的本真,扎扎实实地以教师的素养影响着学生。

课堂上,我发现每一个学生都全情投入、兴趣盎然地学习着、练习着、创作着。无论是作品展示还是同伴评价,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整节课学生徜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课后,很多学生将课堂上创作的扇面作品视如珍宝,小心翼翼地收藏着。有的学生还将优秀的作品贴到了班级的板报栏,用来布置教室、美化班级环境。端午节临近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加练习后,都开始着手书写扇面,准备参加端午赠扇活动啦!

书法课堂由课上走向生活,让这节课的学习与生活关联、与文化对话,给学生以美好的感受。

猜你喜欢
团扇落款折扇
清代广作外销髹漆折扇艺术研究
落款
团扇
踏冰展“折扇”,斗球“五棵松”
墨韵书香
扇面作画
中国画落款与钤印研究
折扇应用上线了
古玩落款有讲究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